预防医学考点复习重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580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考点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预防医学考点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预防医学考点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预防医学考点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预防医学考点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考点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考点复习重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XX 级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级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预防医学课程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课程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修改版)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健康促进: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着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3、医源性感染:病人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因为医疗卫生服务场所的环境和医疗用品受到生物污染而感染疾病的现象称为医源性感染。4、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不能代

2、偿的机体损害,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几种具有不同氨基酸组成特点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6、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2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它既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7、医学模式: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

3、识和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8、健康状况评价:通过分析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其变化,来探讨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筛选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各种健康计划、方案、措施的效果。9、高危人群:易受环境有害因素损害的人群称为高危人群。10、物质蓄积:机体长期接触某些毒物后在某些组织和器官内逐渐积累从而量比较高的现象。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11、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12、毒物:所谓毒物是指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可造成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

4、化学物。1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3天然物质。14、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各种诱发因素。或机体内外存在的与疾病发展或死亡发生有关的各种诱发因素。15、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其目的是防止疾病发生,对疾病发生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有关因素加以综合研究,提出增进健康的预防措施。16、社区诊断:是借用了临床上“诊断”这个名词,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的

5、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料情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7、心身疾病:又名心理生理障碍。由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引起的一组持久生理功能紊乱及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不同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18、人的社会化:指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19、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健康为中心,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适宜技4术向社区居民提供的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20、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

6、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判断,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 2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影 响较少的自然环境。22、次生环境: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影响下,自然环 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组成及转移和交换发生重大变 化后所形成的人为环境。 23、高温作业: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 超过 32,炎热地区超过 35 ;或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 过 4.18J/(cm2.min);或工作地点气温在 30 以上,相对湿 度超过 80的作业。24、自然疫源:病原体在病区生态环境中能够不断繁殖生存,并感染人类。25、一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至环

7、境中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26、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化学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27、公害病:是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性疾病。28、限制氨基酸:将某些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与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模式相比较,其中含量不足的某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含量最感不足的称为第5一限制氨基酸。29、营养素(nutrients):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为 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 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

8、生服务方向 。2、公害病是指由严重的 环环境污染染 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性疾病。3、人类行为是由人的 生物性 和 社会性 共同决定的。4、负担系数是指 非劳动人口数与劳动人口数的比值 。65、1989 年我国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 2004 年修订后规定我国法定传染病病种有 37 种,分为甲甲、乙、丙三类。6、产热营养素是指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7、健康相关行为可以分为: 促进健康行为 和 危害健康行为 。8、目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有三种,他们分别为 生产性污染 、生生活性污染 、其他污染 。9、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有 职业损害的医学监护 、 职业危害环境监测 和

9、信息管理。10、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致呼吸道用、致皮肤用、致消化道用。11、根据有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行为 改变是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必须要有 知识 作为基础,要有正确的 信7念 作为动力。12、行为是一种外显的行动,导致这些行动有许多影响因素,大致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三大类 13、定性研究常采用的方法有 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 等。14、行为具有 目的性 、 可塑性 、 差异性 和 可调节性去的特点。15、按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中暑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热射病 、热热痉挛挛和 热热衰竭竭。16、中国的法定职业病分为 10 个大类,其中职业性传染病有炭炭疽疽、森森林脑炎

10、、布布氏杆菌病病三种。17、我国推荐碘供给量成人为 1500g/d。18、噪声对听觉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其引起的听力损伤可以分为暂暂时性听阈位移移和永久性听阈位移移。819、某些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传递的过程中,其浓度可逐渐增高。这称为生生物富集。20、 由于环境污染的广泛性、长期性和多样性,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表现非常复杂,包括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远期危害即(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日本发现的由于甲基汞和镉污染环境引起的公害病分别是水俣病和痛痛病。22、职业病的健康监护主要工作内容分为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 、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和职业病的健康筛检。2

11、3、向食盐中加入碘化钾和碘酸钾 ,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办法。24、营养素的三大功能是: 供热 , 原料 , 调节 。925、食物中毒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河豚毒素/河豚鱼中毒。26、成人热能需要量主要受下列三方面因素影响决定,即: 维持基础代谢 , 从事各项活动 , 食物特别动力作用。27、在食品中可能出现的霉菌毒素上百种、其中毒性、危害性较大,被研究最多的是 黄曲霉素 。28、在人体内可向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蛋白质、脂肪和 糖类 。29、当危重病人完全丧失从消化道摄取(或提供)食物时,为完成对病人的营养支持可考虑选用 完全胃肠外营养(方式) 。30、健康信念的形式主要涉及以下三方

12、面的因素,对不良行为 威胁 的认识,对改变不良行为 效果 的期望,对改变不良行为 效能 的期盼。三、单项选择题三、单项选择题101、生命素质指数由 D 组成,主要用于评价人口的综合素质。A. 婴儿死亡率 B. 1 岁平均期望寿命 C. 15 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 D. 以上三项2、在各种地方病中,哪种疾病可能是因为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或不足所导致的(C) 。A 地方性氟病 .B.地方性砷中毒 C. 地方性甲状腺肿 D. 埃博拉病毒3、在设计过程中若一个问题中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此类错误称为 A 。A . 双重装填 B. 含糊不清 C. 抽象提问 D.诱导性提问4、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13、对人群而言,安全的饮用水相应的水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的要求,以下指标中不属于国家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指标是(C )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 毒理学指标 C. 病毒学指标 D. 放射性指标115、现代医学模式是( D ) 。A. 生物医学模式 B. 社会医学模式C. 分子生物医学模式 D. 生理-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 6、最常用的急性毒性指标是 C A、LD100 B、LD0 C、LD50 D、MLD7、毒物的 B 对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A、物理特性 B、化学结构 C、分子量 D、吸收途径8、脂肪是含 B 最多的营养素。A、维生素 B、热能 C、水份 D. 糖

14、类9、噪声性耳聋主要表现就是损伤语言听力频段,以下 D 频段不涉及语言频段:A. 500Hz B. 1000 Hz C. 2000 Hz D. 3000 Hz1210、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示里,塔中最顶层里的食物是 B 食品。A、蔬菜水果类食物 B、脂肪类食物 C、碳水化合物类食物 D.蛋白质类食物11、行为干预主要针对一般性的有害健康的 B 危险因素。A、活动 B、行为 C、生产 D、劳动12、经过呼吸道进入机体的毒物,在进入血液前 B 肝脏的转化解毒。A、经过 B、不经过 C、部分经过 D、以上都不对13、 C 是控制吸烟的重要措施。A、读书活动 B、卫生习惯 C、健康教育 D、生产劳动14、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