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4598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清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清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清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清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清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清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清三中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 -密-封-线-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初三语文期中达标自测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的密 封线内。 3本试题包括四个大题,20 个小题,全部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在 试卷上。 4考试结束,应将本试卷交回。一、积累运用部分(14 分) 1、按要求默写。 (共 6 分,每空 1 分。 )(1) 、力尽不知热,_ _。 (2) 、今夜偏知春气暖,_ _。 (3) 、_ ,枳花明驿墙。 (4) 、已是黄昏独自愁,_ _。 (5) 、_,叶底

2、黄鹂一两声, _ 。 2、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共(2 分) 乘车时希望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毕竟坐着比站着舒服。但是, 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 (a)只能站在车厢里随着车辆的颠簸 而摇摇晃晃, (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 (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 不支而摔倒?车厢里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 (1) 、文中有一个句子因为用词不当造成表意重复,应该删去是: _。 (1 分) (2) 、文中划线句子(a) (b) (c)顺序不当, 应该调整为:_ (1 分) 3、根据文段,拟一条公益广告,倡导社会和谐, 尊重老

3、人。 (2 分) _ _ _ _。4、名句品评(4 分) 。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请你赏析:温庭筠的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又 蕴含着怎样的情,你能简单说说两句诗的艺术特色吗? _ _ _ _ _ _ _ _。二、古诗文阅读(16 分)(一)阅读下面的古 诗文,分别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5、 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 _的处境,下阕写梅花 的

4、品质。 (2 分)6、这首词虽在“咏梅” ,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3 分)(二)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 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 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 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5、,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 辱使命)得 分评卷人题 号得分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评卷人座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 2 页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 -密-封-线-【乙】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 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 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 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注】:

6、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傧者接引宾客的人。 临淄齐国国都。袂衣袖。(1)秦王怫然怒 ( ) (2) 天下缟素( )(3)晏子使楚 ( ) (4)傧者更道(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三、现代文阅读(40 分)(一)漫话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联语,雅称楹联。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上承对 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汉字的方块字形及其丰富内涵,不断发展, 历经各朝各代,至清代达到巅峰。真可谓:地不分东南西北,从宫殿庙 堂到村屋茅舍,处处可见对联;人不分男女老少,从帝王将相到渔樵耕 读,人

7、人喜爱对联。对联已成为中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最普及、最 受欢迎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的渗透力、实用性以及覆盖面,是现今其它 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样式。关于它的起源,有 五代说、唐代说、梁代说、晋代说,众说纷坛,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A)按所用之处分,有门 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 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 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它由古代的“桃符”演化 而来。所谓桃符,就是悬挂门两边的两块木板,上画驱鬼慑怪的“门神

8、”,如最先的“神茶、郁垒” ,到后来的“秦叔宝、尉迟恭” 。之后, “门 神”逐渐被书写的“吉语”所代替。又后来, “吉语”成为对偶的“骈 语” 。最后发展成了两句对伏的句子,这就是春联。(B)多数人认为,春 联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时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 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贴春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习俗。每到过年,国内外华人 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这是一个数亿人的自发行为, 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对联之所以千年不衰,之所以深 入人心,恐怕与每年一次的贴春联大有关系。 (C)春联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多为 511 言,还常配以 4 个字 的横

9、批;一般用红纸书写,不裱直贴;内容多与迎新辞旧、喜庆吉祥有 关。如迎春咏春:“新联一副报春讯;妙对两行传福音” 。当春述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抒发理想:“闻鸡起舞;跃马 争春” 。图吉祈祥:“五彩云开祥气满;三阳运转惠风来” 。勉志修身: “无春不岁;有志成才” 。行业吉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 三江” 。结合干支:“乙星明亮春情动;酉殿辉煌瑞气生” 。结合生肖: “昨夜金鸡辞我去;今朝玉犬叩门来”等。 春联是对联的一个门类,所以也同样必须符合对联的格律。简单 地说,春联的格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对偶。二是音调对 立。三是形对意联,即上下联内容相关,服务

10、于同一主题。 软笔书法,是春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历来推崇联墨合 壁,要求作春联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联书写出来。当然,书写春联自有 一定的格式规矩,不能想当然地随心所欲。一般应 注意以下几点:自上而下竖写;先写上联(右联), 再写下联(左联);春联的横批,从右到左书写。 贴挂对联也有讲究。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 的,所以贴挂对联时,必须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 11、 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5 分) 答: 12、 文中第段加点的“之所以” “大”能否去掉?为什么?(4 分) 答: 。 13、 文中(A)(B)(C)处均运用了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4 分) 我选择的是 处,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14. 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出下联。(2 分) 上联:写对联,抒情怀,传承民族文化; 下联: 。得分(40 分)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