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154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人格是“个人思维、感情和行为的独特方式” 。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共同影响着人格,前者影响着人格发展的可能性,后者则影响着人格发展的现实性。文化不仅强有力地影响着人格的形成,而且对人格正常与否也有着重要的界定意义。此外,随着个体进入社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人格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 文化对人格的塑造作用早期心理学研究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重大作用,认为婴儿时期的经验,特别是幼儿时期所受创伤,对以后人格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人类学家与精神分析理论家一样,认为儿童的经历强有力地影响成年人的人格。 ”只不过,人类学家更注重在文化范围内研究早期儿童经历

2、对于成年人格的塑造作用。一个人的成年人格的形成,深受其所处的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到不同文化氛围中的儿童抚养方式的影响。米德对新几内亚的三个原始部落民族气质的研究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再如,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的不同育儿方式也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农耕民族具有内敛、沉稳的特点,而游牧民族则更率直、勇猛。即使 是在同一社会中,因性别差异而选取不同教养方式,也会造成人格的差异。例如,传统社会中,父母对于男孩和女孩抱有的期望大体上是不同的。一般,男孩被视为家族命运的承担者,对他们有较高的期望,对其培养训练要求更高;对女孩在这方面的要求低一些,在另外一些方面却要严厉一些:例如女孩子爬树,晚归等总是受到比男孩子

3、重得多的批评。这些都造成了男孩子使命感强,独立性强,而女孩子顺从和依附性强的人格特征。事实上,诸如此类的被人们认为是由生物因素(如性别差异)决定的人格特征,其实都是特定文化影响的结果。人们总是顺着社会文化的期望发展的。二、 文化对人格的界定作用在任何社会都有一系列人格,什么是正常人格,什么是反常人格?在不同社会文化中,正常与反常是没有统一划分标准的。 “对于任何文化来说,界定正常行为的标准都是由那个文化本身决定的。 ” 例如,满族最突出的饮食禁忌为禁食狗肉,据说是因为曾有一义犬救助过满族的祖先。同处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却喜食狗肉,与满族截然相反。事实上,满族先民长期从事狩猎活动,而猎狗在狩猎活动中

4、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往,猎人对狗也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从而形成了不食狗肉的习俗。这与汉族人将狗视为看家护院之友,死后安葬,大体是出于相同的情怀。而朝鲜族是农耕民族,自然不会有此种文化习俗,也自然不会有不食狗肉的禁忌。这说明,不同的文化规范对同一种行为的界定是不同的。文化不仅塑造正常人格,对于反常人格也是有界定作用的。精神障碍或变态行为的判断标准,都与特定的文化标准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同一社会中,对不同人的类似行为的评判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崇尚巫术的社会中, “巫师”身上出现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时,人们并不觉得奇怪,反而认为是“巫师”与神灵沟通的表现,当这一系列行为出现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时

5、,人们则普遍认为不正常,可能会想:那个人是否有生理或精神性缺陷?对于同一种行为,出现在不同人身上,却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见,文化对于正常人格与反常人格的判定起着界定标准的作用。三、 文化影响人格的途径与因素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每个人总是要融入社会中的。人类学中将个体进入社会的过程称之为文化濡化,强调个体成长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作用。所谓文化濡化,即“人类个体适应其文化并学会完成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的过程。 ” 濡化贯穿生命的整个历程,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文化影响的途径与因素也有侧重点的不同。人类在儿童时期,濡化的机构主要是家庭。早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

6、论中,就十分重视早期儿童经历对人格的影响。因此,家庭因素在人格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不仅具有生物遗传因素,也有着社会的“遗传因素” ,而后者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家庭影响人格发展的研究,主要是由心理学家来完成的。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第一类是权威型(或称严厉型)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过分严格,为孩子规划好一切,却忽视了子女的兴趣和爱好。这种教养方式容易造成孩子谨慎、顺从、有礼貌却自卑、敏感、消极被动的人格特征。第二类是放纵型。这类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宠溺而随心所欲,以个人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私、独立性差。第三类是放任型。与前两类不同,这类家庭

7、中,父母对子女不顾不管,完全放任,极易导致孩子思维与情感古怪偏执,不合群、缺乏理性。第四类是民主型。父母尊重子女,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与品质:活泼、自立、谦逊、善交际等。可见,家庭的确在人格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家庭作为社会文化的媒介,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作用。父母有意或无意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除了家庭因素,学校也是影响人格的另一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的普及,更多的人进入学校学习。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影响绝不亚于家庭的影响。甚至有的孩子不听父母的教导,却对老师或同学比较信服。原本各方面并无太大差异的朋友,

8、经历不同的学校教育,接触不同的教师和同学,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必然会出现人格特征的差异,如人生观的变化等等。文化濡化的机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工作场所,接触到的同事也会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中影响着他人。而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十分便捷、迅速,影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也都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而使得濡化的途径和因素更加纷繁复杂。成年礼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 “若从文化濡化的立场看成年礼,则此仪式标志着社会对其成员初步濡化完成的认可。 ”各民族基本上都有成年礼,在举行成年礼之前,未成年的孩子都会受到不同的教育,掌握本民族的一些礼仪、生存方式等内容。我国古代男子 20 岁称弱冠,行冠礼,女子 15 岁

9、行笄礼,都是成年礼。只有在行完成年礼之后,才会得到认可,也才会享有之前未有的资格与待遇。成年礼不仅代表着生理的成熟,也标志着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初步完成。人自诞生起便开始受到育儿方式、教养方式的影响,成年之后更是受到各种文化规范的影响。可以说文化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影响着人格的发展变化,虽然遗传因素对人格起着制约作用,文化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格,决定着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参考书目:(1)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年(2)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 年注释: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40 同上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53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20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