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如何进行入学教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706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如何进行入学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如何进行入学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如何进行入学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如何进行入学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如何进行入学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如何进行入学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如何进行入学教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根据年龄特征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浅谈如何根据年龄特征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杨慧玲杨慧玲请老师们回忆一下开学这段时间,是否出现以下情况:课堂上小朋友们坐不住,用尽了各种方法,表扬奖励:小红花、糖果;批评惩罚,也顶多只能让小朋友们安静坐住十分钟,接下去的三十分钟他们就在下面群魔乱舞;上课一提问,孩子们不举手而争着答,我的耳边“嗡嗡”响成一片什么回答都听不清。甚至还有孩子直接冲上台跟我“当面交流” ;还常有小朋友上课上到一半时说要去上厕所,不让他去,他又挤眉弄眼一副很痛苦的样子。一年级新生的种种表现,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但是好笑之余我也不免思考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好幼儿园和

2、小学的衔接工作呢?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质的突变。面临这一重大转折,新入学的小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少适应上的问题,急需给予恰当的指导和适当的帮助。在这里,我想根据一年级孩子年龄特征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开展入学教育。一了解孩子的特点做好幼小衔接,才能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刚刚幼升小的新一年级小学生有四个特点,作为新一年级的老师,必须要了解和掌握:1. 思维特点一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可以多运用一些图文结合、歌曲或一些同声的押韵词句来识记,这些都是利用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2. 交往特点一年级学生依恋心理比较重,

3、对老师的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老师说的话、提出的要求如“圣旨” ,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再有就是容易受到同学的影响,见到喜欢的同学玩游戏,就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见到别人有的文具或课外读物,他们自己也要有。因此,一年级学生的好朋友换得很快,不能持久和某一个同学做朋友。3. 语言表达特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较为强烈,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问题,不管自己是否想好,非常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

4、是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过程和希望被老师肯定的心理。课间,一年级学生非常乐于向其他人说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特别是那些觉得非常骄傲的事情,这样可以让同学觉得自己很棒,能赢得更多同学对自己的喜欢。学生回家后,往往缠着爸爸妈妈要把自己在学校里面看到的、做过的事情讲给他们听,愿意让爸爸妈妈分享他们在学校的收获。这些都能为孩子语言发展提供良机,不管孩子是否能把事情描述准确,都是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都应该给以鼓励。4.注意力特点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容易分心,注意力不持久,能保持的时间只有 10-20 分钟。在生活

5、、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否则很难完成持续性较长的任务,如学生上课时,新授课内容不能超过 15 分钟,否则,就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再如,一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而是以朗读作业为主。这些都是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二了解孩子的困惑一般来说,小学新生在入学适应上有下述四个困惑:一是学校正规课程;二是学校规章制度;三是学校情绪生活;四是学校人际关系。学校正规课程的适应上,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 40 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老师可以有意

6、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 20 分钟,休息 10 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 ,如让他看看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写作业前喝好水,上好厕所,注意书写速度训练:多表扬,时间限制,控制写字不要边写边玩。在学校规章制度的适应上,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新入学的小学生,最初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很不适应。上课时随便说话,坐不了一会儿便左晃右动,甚至来不及举手报告便跑出去上厕所的情况均有可能发生。这同学龄儿童在入学前接受幼儿教育时要求不够严格有一定关系,也同一些儿童自身的特点有关。

7、对此,教师要耐心地进行帮助、指导和训练。要通过具体行为规范的讲解和示范,使小学生逐步懂得按时到校、专心听讲、上课不能随便说话或做小动作的道理,并通过表扬、提醒、暗示和竞赛等手段,帮助小学生形成新的动力定型,以适应学校规章制度所提出的要求。在学校情绪生活的适应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初入学学生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积极体验学校生活的温暖和乐趣,防止自卑、恐惧、退缩、郁闷等不良情绪的滋生。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彭斯和扬所指出的,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包括归属的需要、独立的需要、社会称许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等等,是减轻学生的情绪紧张,促进他们情绪适应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小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

8、生子女的情况下,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平衡、促使其情绪适应的任务更显得艰巨和重要,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学校人际关系的适应上,首先要求教师要注意个人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其次要求对初入学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交友指导。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重要影响。在初入学的小学生看来,老师最神圣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老师最完美处处都是自己模仿的榜样;老师最有权威这种权威力量远远超过父母。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师和班主任,应特别注意自己的为人师表问题。要努力做到慈爱可亲,“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要公平正直,一言一行都使学生感到可信可敬,这样才可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不断密切师生关系。对初入学的小学生进行必

9、要的交友指导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好朋友讲究合作和信任,同学之间以诚相待、主持正义,不能为了朋友而欺负其他同学,等等,这种具体的指导帮助对于小学新生的人际适应大有好处。 三、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困惑,帮助他们适应环境1、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兴趣,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困惑。好奇心是求知欲望的具体表现。作为老师,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的也要对孩子说:“下次告诉你吧!”不能讨厌孩子多烦,朝孩子发脾气,损害孩子的求知积极性。对一年级孩子讲故事,最好讲一点动物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把思想教育安排在故事之中。家长还

10、要和孩子多交谈(每天不少于二十分钟) ,增加孩子说话机会,丰富词汇(低年级是增加词汇的最佳时期) ,发展思维。2、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喜爱游戏。要帮助孩子养成守纪律的习惯。比如:孩子上课开小差,回家看书学习常走神。要给孩子订一个制度、立一点规矩。如:不要一边做作业一边说话、吃东西。家庭里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看书、听收音机时,家长说话要轻点,收录机、电视机的音量也要低一点。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一般利用晚上,时间不要太长,中间要有休息或者小活动一下。节假日,尽量带孩子出去玩玩,丰富他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见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3、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动、行为缺乏目

11、的性。比如:叫他复习功课,他可能津津有味地看书本后面的插图;一听到其它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要经常提醒和督促孩子观察什么、注意什么、思考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要使孩子逐渐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一心两用。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学习时,要认认真真地学。还要给孩子订一个作息时间表,几点钟起床,起床后干什么,几点钟上学,几点钟看书听广播,几点钟睡觉,让你的孩子活动、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四.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性格,但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注意细节方面。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学生需要开始培养的习

12、惯细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课前准备习惯的培养。课间应摆放好上课所需的学习用品,书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便于取放。听到铃声立即安静坐好,双脚、双手放平,集中精神,等待上课。2.上课习惯的培养。上课要专心听(包括听老师讲、听同学的发言) 、要大胆说(包括回答老师问题、评价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 。上课发言要先举手,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 。发言时体态端正、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完整有序、说普通话。3.做作业习惯的培养。要求孩子准备一个记作业的笔记本,记录每天的作业,回家按时、高效地完成家庭作业。书写作业注意力集中,不边写边玩。不看别人的作业。 同时

13、老师可通过家校通短信业务,每天将作业内容发送到家长手机上供家长监督学生写作业。4.读书、写字姿势的培养。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双手拿书或将书平放在桌上,书本与眼睛距离大约一尺,胸部与桌沿距离一拳。书写姿势正确,会正确执笔,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5.预习和复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培养孩子每天复习旧知、预习新知的习惯。6.文具的整理习惯的培养。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文具,保持桌面及书箱的整洁。整理书包迅速整齐。7.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在借助拼音朗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要求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一个字的发音要响亮、清楚,要注意不可唱读。还要养成边读

14、边看标点的习惯。根据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准课文的语调。应该有选择的介绍一些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汉语拼音读物。在推荐读物时还要注意读物的广泛性,童话、科普读物都应接触,为孩子以后在阅读的广度上和深度上作准备。逐步养成孩子“不可一日不读书”的习惯。8.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培养孩子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辩,大胆探索的习惯使孩子更富有创新精神。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亲切的课堂氛围。鼓励孩子去怀疑,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见解,还要允许失败。总之,一年级新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认知不完善,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就更加需要家长在各个方面给予帮助。虽然孩子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但他们还处于幼儿向少儿过渡的时期,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地适应学校这种全新的生活,建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成功地迈出通向正式学习生活的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