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677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管理柔性化问题研究一、组织结构柔性化的特征及表现:1、组织结构柔性化柔性组织结构是相对于传统刚性组织结构而言,它指适应现代市场需求而产生的,结构简洁,反应灵敏、迅速,灵活多变,能适应现代化的高柔性的生产技术的组织结构。2、满足市场需要、适用于柔性生产技术是柔性组织结构存在的前提条件。为满足这两个前提条件,柔性组织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组织机构模块化。柔性组织结构都是按一定功能划分的模块式组织,某模块式组织一般都可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模块化组织机构都有十分标准化的接口,可以方便而快捷的与其它模块化了的组织机构重组。第二,组织层次减少。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使信息传递、处理

2、与决策都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高层领导可以通过网络与基层生产组织直接发生联系,许多中间管理层失去存在的必要,整个组织结构层次大大的减少,也就是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采用团队工作方式。组织内部模块化、单元化的组织机构可随时应市场需求而组成不同的新的组织,即临时团队。一个临时团队一般都有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计划及准备、生产控制以及产品的销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模块以前很少或基本不发生直接联系,彼此之间不够熟悉,因此需要做好织协调工作,以使他们在目前的团队中能够默契配合,快速而有效地完成任务。第四,人员结构发生变化。柔性组织结构的层次少,管理幅度加宽,许多高层管

3、理者甚至经常与基层生产人员发生直接联系,这就要求管理者应该在知晓管理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懂得一定的生产技术。技术革新人员也应该懂得管理。因此柔性组织结构中的成员都应该是“一专多能”的。二、企业管理柔性化企业管理的柔性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柔性生产和制造为前提而提出的柔性化管理。它首创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原指“生产系统应付变化的环境或环境带来的不稳定性的能力”。(Mandelbaum1978)它的特点是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对顾客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利用电脑技术调整生产线,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二是以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前提而提出的柔性化管理。它是指在“管理中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

4、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最终达到管理效率的提高。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把管理的柔性化表述为以顾客需求和员工满意为指导,努力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使员工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意志相协调,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顾客这个心,从而达到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全面提高。柔性管理的理论精髓在于以人为核心,灵活柔软,应变能力强,真正从管理学理论上来分析,柔性管理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模糊性、非线性、感应性、塑造性和滞后性上。1、在质的方面,柔性管理表现为模糊性。因为我们面对的管理对象是人,而人的思维是一个神秘莫测、奥妙无穷的世界,难以捉摸。作为思维的外在表现的人的行为,其强度也是模糊的

5、。管理者必须面对模糊的问题进行模糊化处理,力戒将问题极端化。2、在量的方面,柔性管理表现为非线形。柔性管理的非线形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种投入的精力与产生的效果呈非线性关系;二是个体人数跟总体功能呈非线性关系。3、在方式方法上,柔性管理强调感应性。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是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人们潜在的积极性。这种方法的实施中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没有畏惧无奈的应付,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心灵的对话。4、在职能上,柔性管理表现为塑造性。柔性管理强调用先进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去引导人、塑造人。柔性管理要求人们对事物要理解,行为要自觉,逐步形成环境,达

6、成共识,深入人心,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实现塑造性。5、柔性管理在效果上表现为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从管理开始运作到发生作用,从时间上的落差,认清了这一特性,我们对柔性管理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急于求成。在柔性管理中,要求立竿见影是武断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它因为具有滞后性而放弃柔性管理的工作。三、中国企业管理柔性化的主要障碍1、管理科学成长的实践基础不实柔性管理是未来管理上发展的新趋势,它是从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国外的企业中,由于他们的管理科学成长的比较完善,基础比较扎实,要实行起来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而在我们国家,中国的企业发展相对管理先进的国家来说发展滞后,未能成为管理科学成长的实践

7、基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国家所有,其经营由政府按计划统一部署,企业无权自主经营,科学管理。学者的研究,大都少在企业实验,所编撰的教科书,大都是借鉴国外的现成成果,洋味有余,特色欠缺所构建出的管理理论的知识体系,在中西管理理论的交叉点上几乎没有创新。实行柔性管理就缺乏必要的土壤,有可能导致中途夭折。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中国人的劣根性由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许多企业还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因而也限制了柔性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尝试。柔性管理要求企业组织提高对市场的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我国企业人员的素质还参差不齐,管理人员没能掌握柔性管理技术。因此,企业必须

8、加快培养柔性管理人才,把柔性技术摆在重要位置上,在有条件的企业可进行实验和推广。除了领导者的素质外,还有员工的素质也是一个障碍。中国人的明哲保身、群龙无首、组织涣散的劣根性,潜意识里面仍有大量因子,使职工不能合作,组织难以有效合作。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柔性管理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效率,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3、重行政对于中国人讲,推行行政管理,施行以命令为中心的行政管理,能够支配起员工的行为,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这种命令式行政管理,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在中国的企业里也已经有几十年历史。正由于此,所以,中国的企业管理至今还是“粗放型管理”。如果还要以行政管理为核心,再过几十年,中国企业可能还像

9、今天一样,粗放,低效,甚至亏损。管理中除了行政管理外,还有科学管理,现代管理,系统管理与战略发展管理等。这些先进的方法跟不上,企业管理就难以发生质变,难以进入知识集约型管理。现代管理方法与知识才是管理的核心。而柔性管理则要求更多的弹性空间,而不是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进而影响到柔性管理的灵活性。4、轻文化办企业,产品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而企业文化则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如果不细心观察,甚至连感觉都感觉不到。经营者对产品是硬手抓,而对企业文化则不了了之。但企业文化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对企业影响很大。目标是否明确,职工是否有凝聚力,发展是否有后劲,失败了能不能东山再起等,都是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功能。轻文

10、化,重产品,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柔性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没有了那多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缺乏规章制度的时候如果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呢?这时就需要一只无形的手起作用,这只无形的手就是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它的精神所在,而现在中国很多的企业跟世界级的企业有很多的一段距离其根源就是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来作为规章制度外的更好的补充。5、轻人才敢于提拔超过自己的人是人才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管理层,用顺从听话者多,用个性显明、才华出众者少,原因之一就是那些有“本事”的人不好驾驭。用人者应首先承认个性,容忍个性,并尽力发展个性,而不是扼杀个性。因为个性是决定人才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凡是胸怀坦荡

11、、智慧超群、具有远见卓识的用人者总是千方百计启用可能超过自己的优秀人才,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己。以此发现和培养潜在人才,在驾驭超过自己水平的人才时使自己的领导才能、知识水平也得以提升。实践证明,敢于和善于使用超己者是检验用人者气量的试金石,是衡量企业兴衰的标志。柔性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员工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它的主要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培养人才重视人才提拔人才是必要的,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缺乏的正是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拔人才的时候没能做到用人为贤。6、获取信息能力差柔性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能适应瞬间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与复杂性,一方面要求战略决策必

12、须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战略决策的作出必须快速。这意味着必须打破传统的严格的部门分工的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必层层请示。因而仅仅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才能迅速准确作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获取外部的信息有限或者信息更新不快,直接增加柔性管理的难度,不能很好的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四、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柔性化管理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

13、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可以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倡导德。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表明,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

14、种以“仁“为本、“立德“为先及“天人和谐“、“人际和谐“、“情理和谐“的全方位的和谐精神是具有世界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现代的人本管理,从东方到西方,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居仁怀义“,追求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员工的和谐,以及员工与顾客的和谐,可以说这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精要。(一)儒学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影响儒学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将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

15、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1“人为邦本“:关于对象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活水。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施实得于民“;孔子主张富民、教民(见论语子路),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管理当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关心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事

16、业的发展。2“正己正人“:关于指挥管理,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内容,如布莱克和穆登设计的管理方格图和菲德勒提出的随机制宜理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与以上理论同出一辙。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尽心上),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3“自强不息“:关于激励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自强不息。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