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学医院教学课件(王锦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3594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患沟通学医院教学课件(王锦帆)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医患沟通学医院教学课件(王锦帆)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医患沟通学医院教学课件(王锦帆)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医患沟通学医院教学课件(王锦帆)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医患沟通学医院教学课件(王锦帆)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患沟通学医院教学课件(王锦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患沟通学医院教学课件(王锦帆)(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患沟通学主讲:王锦帆第一章 导论永恒的历史课题:医学的目的是什么?医学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医学怎样发展?人类对医学的期盼是什么?.二十一世纪的有识之士明确意识到:医学越来越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参与;医学的重任和风险愈来愈需要医患双方协力承担!第一节 医患沟通学 概述一、医患沟通学的含义“医”的含义: 医务工作者和卫生管理人员及 医疗卫生机构。“患”的含义: 患者及家属亲友,更广义的是 除“医”外的社会人群。“沟通”的含义:沟通(communication),是以人与人全方位信息交流所达到的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状态。医患沟通学 : (Doctor-patient Communica

2、tion)人类共性研究医患关系的因素改善医患关系转化心理和社会因素促进诊治疾病和维护健康实现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型边缘学科二、建立医患沟通学的必要性1、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医患沟通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步入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心理、需要、行为发生变化;医方的思想观念-“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患者和社会-“义”为主导的医患理念;医患矛盾凸现-医患关系受到强烈震撼。 人民群众-期盼医学人文的甘露;医务人员-渴望社会理解的佳音;医患迫切的沟通愿望和需求-医患沟通学。2、开辟研究医患关系并解决医患矛盾的学术新园地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文化、教育、法律、风俗习惯等;涉及的骨干

3、学科: 哲学、政治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心理 学、社会学、法学等;找寻医患和谐共享的客观规律: 学科综合、探索新视角、新的学术园地、 实践实验平台;引导全社会来解决我们人类的多难性选 择题。3、现代医学自身发展有其内在要求 几千年的医学: 治疗形态性躯体疾病(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 最棘手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 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专家发现:现代医学需要患者和社会人群的主动参与和配合;医患沟通学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4、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人才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条件:卫生人才现代观念、知识、技能 及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医学教育人文课程有机整合、人 文理论与医

4、学实践相结合。三、医患沟通学的核心理念1、医患矛盾的直接原因: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 新旧观念的碰撞;根本原因:医患对人自身全面认知 的不足。2、医患纠纷的主要矛盾方面在医方,人文精神不足,仍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工作。医方应以人为本,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主导作用来重建医患信任合作关系,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医患沟通不是技巧,而是多学科的学问,是学、理、情、法结合的艺术,是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沟通必须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机制制度及法规上整体构建。4、医患沟通表面上是医者和患者的沟通,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质上是人(医患)对自身的认知和觉醒:医患一体人人皆患者,

5、人人皆医者。5、医患关系如“人”字结构,互相支撑,形成一体。医者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患者是医学和医者最好的助手,市场经济下,患者是医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四、医患沟通学的宗旨树立医学生、医务工作者及卫生管理者的现代人文精神;升华医德水平、强化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法制观念、管理能力;掌握医患沟通的客观规律,实施医学模式的彻底转型;提高患者及社会的人文水平和文明素养;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六、医患沟通学的任务1、确立新理念(sense)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出发,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转变传统医患关系的思维方式,形成医患沟通的心灵桥梁。2、构建新机制(system)从

6、政策、机制及制度的层面上营造出医方与患者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人文环境,形成医患理性沟通的长久性基础构架。3、实现新模式(model)根据不同疾病和不同个体,渗入各有特色的人性关爱服务方式。形成医患沟通的技术平台,实现较科学规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培养新人才(talent)为医学教育(包括继续医学教育)充填必需的教学内容,更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人文精神的卫生人才。医患沟通学的最高理想 或最终目的: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卫生服务;为医学营造最宽松的发展环境;为社会创造最理性的沟通模式。第二章 人的概述人是什么人(bings)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前的铭文:“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说:“人是长着

7、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马克思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肉体的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一、“人是什么?”:人就是超越动物生命本能并主宰自己生命活动的主体;人的生命有两重性,一是肉体生命人 存在的基础,二是意志生命人发展的源动力。人关爱自己的肉体生命,只为创造并实现的自我价值和意义。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被人忽略自己的“存在”,不被他人和社会认可。 真正意义上的人:获得肉体生命丰富精神生命接受教育和培养参与社会实践。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规律:用双赢及多赢的

8、新理念去发展生产力,并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核心内容:保护人生命与健康;尊重人精神与思想;完善人素质与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本能。三、自我价值在社会责任中人们应该怎样追求自我价值?人必须在社会中追求自我价值,同时也必须对其产生的社会后果负责;人对社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就是肯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为什么要重视社会责任?1、经济建设举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中心,每个中国人都面临着社会责任;2、中国的封建传统弊习需要人们共同批判它、改造它;医务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社会人群,社会责任尤其重大,其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社会的风气。第三节 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及其属性人的需要(need):人对某种目

9、标的渴求或欲望。马克思“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物化了人的本质,又创造了与 另一个人的本质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需要的内涵:1、需要是人生命存在和社会存在 的统一,是人天然的内在规定性。2、人的需要是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法泯灭的永恒存在。3、人的需要是人的权利和尊严所在。4、人的需要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根据,是一切社会关系产生和变化的动力和根据。5、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本质区别,使人具有实践的、社会的等全部丰富的特性。逻辑的结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属性。二、人的需要层次与联系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层次:生存、享受、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

10、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人对需要的行为反应人们的行为完全受需要的支配,多层次的需要产生了多方面的行为。需要得到满足:快乐、幸福、安宁、陶醉、兴奋、宽容等。行为特征善举、顺从、合作、积极、努力、认真等。需要得不到满足:生气、愤怒、抑郁、忧虑、仇恨、自卑、幻想、悲伤、冷漠、恐惧等;行为特征恶行、攻击、自伤、牢骚、报复、排斥、懈怠等等。医患关系的处理:如果医务人员较好的满足患者的生理、安全及尊重的需要,医患关系会怎样?反之,医患关系会怎样?第四节 人性的特征 一、人性特征的含义高尔基:“人们是形形色色的,没有整个是黑的,也没有整个是白的。好的坏的在他们身上搅在一起了”。人性

11、的特征:“两极矛盾运动”,一极是人的动物性和个体性,另一极是人的意志性和社会性。人性的正面-积极向上,反映出人性中最光彩的特征-即真善美;人性的负面-消极低下,反映出人性中最阴暗的特征-即假恶丑。 一、人性的正面 理性(ransom) 人有别于动物最根本的特征。 良心(conscience) 人性的一部分,社会人的基本标准。 同情(compassion) 人的一种善的天性。 宽容(toleration) 人豁达丰厚的精神境界。 诚信(honesty) 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法则。求实(matter-of-fact)人追求真实的本性。自尊(self-respect)人的需要的高级属性。行善(alms

12、deed)人追求自身价值的一种天然选择。尚美(beauty)人追求一切美好事物的本能。创造(invention)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如果这些真善美的人性都能较好的表现在我们医务人员的身上二、人性的负面野性(barbarism)人最底层的动物本性。冷漠(inhospitality)人情感的衰退和麻痹。嫉妒(jealousy)使人心态失衡的妖魔。浮躁(flippancy)人盲目追求功利的本性。贪婪(avarice) 人过分的占有欲望。伪善(hypocrisy )人以表面善掩饰实际恶的狡猾本性。 僵化(ossification)人的惰性、狭隘、求安的综合反映。如果医务人员表现出较多的假恶丑的

13、人性,医患关系会怎样?第五节 市场经济与人的 解放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market)经济学家董辅礽:“市场是交换彼此的劳动及其成果的途径”,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ics)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促进生产力的手段。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商品所有者有着独立人格,在市场中能自由地交换商品。2、商品所有者在市场中平等交换,无任何特权和等级的制约。3、商品交换自由竞争,共同遵守“优胜劣汰”的法则。4、市场是开放的。5、市场经济仍需要进行机制上和法制上的完善。 二、市场经济的人性价值1、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市场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物质财富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

14、它经济形式。2、肯定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通过实现个人利益而达到个人、社会及国家利益的实现。3、促进人性特征的优化商品生产和交换是为他性、服务性和为己性、谋利性的对立统一;市场经济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利益和价值的等价交换;要求参加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要有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市场经济的人性弊端市场经济的人性弊端主要表现形式:1、极端追求个人价值。2、痴迷权力。3、盲目崇拜金钱。4、贪求享乐。四、市场经济下人性的解放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性彻底解放提供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虽不是最理想但却是最有效的经济活动方式。 人性如何解放?1、把握自然必须借助市场经济的“神力”,最大限度地解放生

15、产力。2、把握社会在不成熟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社会被物化、金钱化,精神、人性、道德的内 涵被淡化。认清社会发展规律,自觉地去变革社会,掌握社会,这是人的永恒使命。 3、把握自身人对自身的把握依赖于对自然和社会的把握,最终是人的素质决定的。怎样提高人的素质呢?(1)构建健康环境健康环境能够给人提供充足的和不断的良性刺激因素,使人的生理与心理功能处于运动状态,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身心状况。人的素质升华机制:人在懒惰下不会精明强悍,人在依赖下不会奋发进取,人在无聊中不会灵敏坚韧,长期适当的紧张状态,使人激发创造性思维和运转,产生积极稳定的惯性发展。构成健康环境的机制组合:使人负责(commitment)

16、这是人性的法则,社会的法则,自然的法则。如果人没有责任的压力和动力,就极易滋生懒惰、依赖,丧失人生命的活力和张力,丧失创造力成为僵化的人。人在负责的动力下,以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来抉择,人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必然增强,就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人。要使人负责,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一种社会存在方式,就是人们自身的利益和地位,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完全连成一体。 今天的市场经济中的一系列改革:股份制、个体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国企改制、人事代理、合同制用工等等,都渗透着负责的要素。使人竞争(competition)大自然中生物优胜劣汰,强者生存的生存之道适合人类。竞争是人进取精神和肯定自我价值的一种优良本性。竞争使人挖掘自身的全部潜力,使人的素质在磨砺中完善成熟。竞争必须有条件限制,必须有法规和伦理的制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