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5938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巢老人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空巢老人,生活,精神,关于沈丘县姜营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该村人口总数为2600人,610户,60岁以上老人人口总数为283人,空巢农户有212户,空巢老人总数为202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258人,占60岁以上老人总数的92%。在空巢老人中,其中男性为121人,女性为162人,单身的为201人;贫困的为196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69%,失能半失能的为105人;落实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的人数为1人;有经济收入的为56人,其中有独立经济收入的为56人,依靠子女提供的的为227人;必须要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为127人,必须要照顾孙辈的人数为213人,必须要从事生产劳动并照顾孙辈的人数为

2、102人。一一 空巢老人的状况空巢老人的状况造成“空巢”主要原因是子女外出不在老人身边,而其子女外出原因,87%是外出务工,5%是经商,1%是求学,7%是在外居住。所以92%的空巢老人是因子女追求经济收入而为空巢老人的。而这些空巢老人绝大多数(98%)认为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需要外出务工经商,自己甘愿留守空巢。他们对子女外出,虽有所不舍但还是持支持态度。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在外务工经商平日很少回家看望父母,调查发现,有将近74%的子女都是过年回家15到20天,这15到20天除去消耗在往返路程上、走亲访友等时间外,真正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5天左右。调查中不少老人甚至还表示,春节回家一趟让子女

3、的开销过大,有些心疼。空巢老人中有90%的仍从事劳动生产或照顾孙辈,甚至有10%的从事较繁重的劳动生产。他们表示,年轻的时候操劳惯了,年纪大了还是闲不住,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既为自己找到一些寄托,也为子女减轻一点负担。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子女、政府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自主的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在政策享受方面,98%的空巢老人参加或享受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剩余的则由于一些情况没有参保,有37%的老人享受到了低保、扶贫等政策照顾,18%的老人享受了独生子女奖扶政策。这次调查了解到,每年有17%的老人获得的赡养费用低于500元,54%的处于500元到1000元之间,16%

4、的老人每年获得的赡养费位于1000至2000 元之间,有3%的老人每年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高于2000元。所以,农村空巢老人绝大部分处于贫困状态。二二 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困难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困难在经济压力方面 空巢老人的大部分费用都用在日常生活和疾病医治上,有部分生活宽裕的老人也会拿出部分钱贴补经济条件不算好的子女。有73%的空巢老人认为生活紧张,日子过得节省,15%的老年人则认为生活艰难,难以维持正常开销,只有12%的老年人认为生活过得一般或者是比较充裕。在精神慰藉方面 通过调查,有52%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认为孙辈是自己的精神寄托,27%的老人选择与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

5、休闲放松,21%的老人表示依靠宗教为精神慰藉。在生病照料方面 30%的老人表示自己生病时是依靠老伴照料,26%的是靠子女轮流回家照料,39%的老人表示独自一没人照料,只有5%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顾的方法。在照顾孙辈亦存在一些困难 因“代沟”使祖孙难以沟通、因经济结枸难以满足孙子购物要求、因文化程度低不能辅导孙子的学习,另外还有些孩子比较调皮而老人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祖孙矛盾十分普遍,甚至有的孩子对老人产生仇视(这是令人十分担忧的)。老人对于孙辈不舍的管教,担心儿媳生气影响婆媳关系。造成近90%的儿童在小学初中就辍学出去打工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造成农村的教育始终无法提高上去。有98%的大学生是

6、跟着父母一起生活的。婆媳关系也是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之一。虽然在调查中老人并没有回答相关问题,但是从他们的话语中和平时我所见到的事情中我能了解到他们在这方面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陪伴,下一代无法真正的理解他们造成他们心理与生理的孤独和苦闷。这是最大的原因。三三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第一、经济因素是造成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在农村,许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很大;农村的中青年也因为想找一个更能赚钱的工作,背负着一家老少的生活压力。所以农村许许多多的中青年,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纷纷选择外出务工经商,这就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农村老人“空巢”。同样因为经济的原因,使部分子

7、女减少了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特别是在比较远的城市打工的人,往返的车费花销相对打工族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他们只好压缩了回家的次数,有的甚至是每隔几年才回家几天,十几天。第二、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较大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大多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老人与子女共同协商决定,但是这些一般这些赡养费都很少,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如有的子女一年仅给400元)。他们不愿意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所以老人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挣一点收入来贴补日常生活。这还是在老人健康的状态下能够维系的前提下。第三、空巢老人的最大压力是精神压力精神上感觉寂寞是“空巢老人”的普遍问题。人在年轻时把

8、父母当成自己的心理寄托和依靠,而年老时,则会把子女当成自己的寄托和依靠。子女的外出,空巢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对于外出子女的思念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一面在等待和期盼,一面为外地子女的身体和经济情况担忧。有的带着孙辈一起生活,他们的心理寂寞感有所减弱,但在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另一个精神压力更大,即一部分老人同子女在赡养问题上有分歧,造成双方关系紧张,有的还诉诸法庭,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导致亲情破裂、父子反目。更多的老人是独自的默默承受这些困难。第四、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极待关注无人照料,安全隐患突出,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老人们劳苦奔波一生,现在身体各方面的毛病

9、都显现出来。子女又不在身边,生病倒床没有照料,虽然邻之间可以相互帮衬但是他们的身体也不好(能有老动能力的都出去了)照顾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很多老人感到担忧。 四四 调查引起的几点启示调查引起的几点启示第一、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第二、建立养

10、老保障体系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建立敬老院,让“五保老人”有一个安度晚年的地方。第三、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

11、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第四、要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各村添置一些精神文化服务设施,就像一些村(如程庄)建一些老年娱乐设施如戏台,文化下乡舞台,秧歌,丰富他们的第五、在村子附近开办一些工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只有给他们的子女在家附近提供一些工作岗位,才能让子女既有机会陪伴老人又有机会教育孙辈,既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又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例如生态养殖、副产品加工、承包种植经济作物五、

12、典型案例五、典型案例村民韩保全,兄弟俩人在他的上面有以为70多母亲和90多岁的奶奶,他们兄弟俩均40多岁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而他的母亲独自抚养他的奶奶,两位老人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70多岁仍然种地来赡养他的奶奶。兄弟两人家庭都常年在外打工,虽然老人没有孙辈照顾但是还要赡养90多岁残疾的老母亲。虽然兄弟俩人都给老人赡养费,老人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困难,但是她们并不快乐,看到别人儿孙时刻陪在身边老们的内心十分的孤独、很少开心过,但是她们从未要求儿孙们什么,因为她们不想影响儿孙的工作学习,独自承受一切。不要让老人孤独的度过他们的晚年,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金钱并不能给老人带来快乐幸福的晚年,希望孩子们在挣钱的空余时间抽时间多陪陪我们的父母,他们不说并不代表他们的内心不需要,他们不渴望子女的关心。关心“空巢老人”关心我们默默付出的父母。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2012年8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