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简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445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简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先我首先我们们来了解几个概念:来了解几个概念:一、基本概念价值、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价值。一提起价值的概念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观点,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产品价值。马克思还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实价值的内涵非常宽泛,简单的讲,价值就是指主主体体需需要要与与事事物物属属性性之之间间的的一一种种特特定定关关系系, ,即即事事物物对对主主体体的的积积极极意意义义。 。判断事物有无价值,一是看事物本身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二是看它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二)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

2、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三)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2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四)核心价值体系。在一个特定社会中,总有一种价值体系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这个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

3、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有人认为,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其实不是。资本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它的根本原则是私有财产制度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原则在核心价值上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私有神圣、个人本位。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既是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资本主义宪法和法律维护的核心利益,也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个人本位是贯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道德等领域的核心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不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必须服从保护私有制度神圣不可侵犯和个人本位的核心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

4、果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的诉求不利于或侵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和个人本位这一核心价值,就必须受到限制。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国之四维的说法。何谓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后来,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3(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以往社会的核心价值不存在继承的关系,因为社会基本制度和利益主体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利益,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人民的核心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不同于以往社会核心价值的特点。它的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5、它的利益是主题是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人民至上、集体主义、富裕公平等原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时代背景:几个关:几个关键词键词思想大活思想大活跃跃、 、观观念大碰撞、文化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大交融。(一)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空前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封建意识形态某种程度的复活,各种腐朽没落思想观念的侵蚀,致使社会上存在着“价值迷失”“价值错乱”“价值扭曲”的现象。随着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人们自由活动空间不断扩大,

6、但很多人似乎找不到了信仰和道德遵循:利己主义泛滥、人性冷漠、家庭关系不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似乎整个社会都处在浮躁和焦虑当中;假货横行,见利忘义,商业欺诈严重,苏丹红、毒饺子、毒牛奶等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恐慌,诚信危机使社会陷入“一切4都是假的,只有造假是真的”恐慌之中;更有甚者是某些人类灵魂工程师、白衣天使、影视传媒业者也被金钱迷住眼睛,丧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导致很多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也越来越没有了自信心。毒胶囊事件、地沟油事件、佛山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之类的一出出失德失信的案件更是频频冲撞着社会道德底线,由此引发的社会争论更是甚嚣尘上,人们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更有人惊呼中国陷入了信仰

7、危机、文化危机、道德危机。中国人的道德真的沦丧了吗?中国人的核心价值标准真的倾斜了吗?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已经岌岌可危了吗?我的回答是否。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是:30 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等巨大考验,逐渐以经济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年,在国庆 60 周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我们国人展示的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良好的环境、秩序和形象,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周到服务和奉献精神;在应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中华儿女表现出的顽强顽强不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品格,和和爱爱心

8、如潮、心如潮、热热心相助心相助的道德行为,无不感天动地、举世瞩目。道德失范失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衍生品,是社会转型期的附着物。随着中国文化进入多元化,人们的道德标准越来越多样化。个人的选择权正日益扩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是非标准、价值理念、利益诉求。加之传统与现代文化、5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织,必然对道德的评判标准产生影响。但是道德的基本要素,比如真、善、美等始终没有变。少数人的道德水准不代表中国人的主流道德观。用少数人的道德失准,用少量的无德个案,不能证明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滑坡。如果过度地渲染、放大,甚至扭曲那些少数极端的道德失范案例,只能是在无意中放大了道德失范的负

9、面影响,造成公众对道德失范的极端感受,加剧社会的道德焦虑,而忽视了公众集体道德观中向上、向善、向爱的正面作用。(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特别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复杂化问题日益凸显。我们既要尊重和包容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又绝不能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也是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融合的结果。在国际上,随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越来越频繁,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

10、、科技优势,用各种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能建设和强化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就不能有效地参与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就不能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6安全。在国内,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复杂的特征。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和多变,这既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引起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化。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主流价值普遍弘扬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消

11、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因此,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弘扬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根本前提,有利于团结、凝聚和引领不同阶层、不同思想境界的人们共同前进。(三)中国共产党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为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事业新局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历史命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7和谐文化的根本。 ”这一崭新的科学论断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实际而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思想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一)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

1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进行了总体上的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章节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2009 年 9 月,党的十

14、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高度,作出了8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决定。(三)2011 年 10 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和

15、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统领全局,指导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稳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处于统领地位,决定性质和方向,因而是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统一指导思

16、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马克思主义指导9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人类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自然历史规律”;从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对抗的本质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蓬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情况有很大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