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存货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3350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会计-存货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级财务会计-存货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级财务会计-存货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级财务会计-存货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级财务会计-存货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会计-存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会计-存货(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 存货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王君彩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通常都 占总资产的相当比重,存货及其核算方式的选择 对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直接的 影响,因此也是分析者重点关注的领域。存货概述存货的计价方法原材料核算周转材料核算其他存货核算存货的清查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与特点(一)什么是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 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 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 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二)存货的特点1、存货具有物质实体,属于有形资产2、存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3、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是为了出售4、存货具有实效性和发生潜在损

2、失的可 能性二、存货的确认存货首先符合其定义,同时满足下 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 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三、存货的分类存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 角度进行分类。比如:可按照其来源和 用途分类,通常可分为:1、制造业存货:原材料、在产品、 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2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 3、其他行业存货 第二节 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分为初始计量、发出计价和 期末计价。一、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 、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 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

3、可归属于存货采购 成本的费用。2、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 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 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 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 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 配。 3、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 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 出。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 ,不计入存货成本:(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和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

4、 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3)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 态的其他支出。 存货的实际成本,由于其来源不同而不同。分为:见P8384851、购入的存货 2、自制的存货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5、接受捐赠的存货6、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7、以非货币性交换取得的存货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几个概念 :1、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 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 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为便于判断,一般以25%作为参考 比例。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 允价值的比例,不高于25%(小于等于 25%)。如果高于25%则视为货币性交 易。2、公允

5、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 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 清偿的金额。 3、账面价值:一般为资产的账面余额扣除 有关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后的净值。其中 ,“账面余额”是指账户在期末的实际余额 ,即账户未扣除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的金 额。非货币性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与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密切相关(一)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 靠地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 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 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 额计入当期损益。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 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 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 有确凿证据

6、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 加可靠的除外。1、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 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涉及补价的 (1)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 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 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 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 (2)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 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 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 的相关税

7、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二)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然具有商业实 质但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 靠计量:以账面价值计量 不 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 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涉及补价的(1)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 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 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2)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 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二、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成本流动假设的核心问题是将实际 成本在期末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之间进 行

8、分配。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售价法计划成本法其他计价方法(最近进价法、基本存量法、次 进先出法)等注意:新准则规定: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一)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这一假定为前 提,并根据这一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 发出存货和库存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二)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期初存货数 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计算平均 单位成本的计价方法。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金额+本期收入金 额)/(期初结存数量+本期收入数量) 本

9、期耗用或出售金额=本期耗用或出售数量*加权 平均单价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三)移动平均法是指在每次购入存货以后,根据库存数量以及库存金 额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再将随后发出存货数量按这 一平均单价算出发出存货的金额。即每收入一次存货 就计算一次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平均单价=(本次收入之前结存存货金额+本次收 入存货的金额)/(本次收入之前结存数量+本次收入 存货的数量)发出存货金额=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当前移动的平均 单价期末结存存货金额=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当前移动平 均单价(四)个别认定法(个别计价法 )是指每次发出存货时,查明其所属的批 别或生产通知单号码,

10、分别以其实际入 库成本作为各该存货的发出金额。(五)毛利率法1、毛利率法的基本原理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实际销售额乘以上期实 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 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余存货成本的一种 方法。计算公式为: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折扣与折让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 -本期销售成本 举例: 某商场2000年4月1日甲类商品库 存75000元,本月购进40000元,本月销 售收入65000元,发生的销售折让为 325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 。本月已销商品和库存商

11、品成本计算如 下:本月销售净额=65000-3250=61750(元) 销售毛利=61750*20%(元)=12350(元) 本月销售成本=61750-12350=49400(元)库存商品成本=75000+40000-49400=65600(元) (六)、售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时,平时商品的购进、储 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 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反映,期末 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 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 。 1、 售价法的基本原理 有关计算公式: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本期购进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 商品售价+本期购进商品售价) 本期已

12、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 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 售收入-本期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2、账户的运用 举例:1、购进时:借:商品采购 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贷:银行存款 1172、入库时:借:库存商品 120贷:商品进销差价 20贷:商品采购 1003、销售时:借:银行存款 140.4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4、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贷:库存商品 1205、计算差价率,并分配差价:借:商品进销差价 20贷:主营业务成本 20(七)计划成本法1、什么是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

13、存均采用计划 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存货的凭证上、明细账上 、总账上均为计划成本),同时将实际成本与 计划成本的差额另行设置有关成本差异账户( 如“材料成本差异”帐户)反映,期末计算发出 存货和结存存货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存 货和结存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 法。2、计划成本的制订计划成本的组成项目及其内容,应与实 际成本相一致。将制订的计划成本列入存货目录。3、存货成本差异的形成与分配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存货成本 差异额)/(月初结存存货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计划成本) *100%或:存货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成本

14、差异额/月初结存存货计 划成本)*100%根据存货成本差异率,就可以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 成本,其计算公式为: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率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 本差异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 本差异四、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新会计准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 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按其差额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里所讲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 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 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 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 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2)估计售价的确定有合同的情况下: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大于或等于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