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562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谈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谈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谈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谈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四农”问题关于关于“四农四农”问题的调查报告问题的调查报告土木与交通学院一、一、 【引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面貌与以前大为不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面临从未有过的改变,农民工这一具有鲜明当代中国特色的群体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这“四农”问题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深层次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几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四农”问题,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广大农民工利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2、关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现状,是我们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为加深我们对“四农”问题的认识,调查大学生对于“四农”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了解大学生对当前国家在“四农”问题上的一些举措的看法,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新闻档案查询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力求数据的真实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在问卷调查中,55%的调查对象家住农村,45%的调查对象家住城镇,城乡分布比例适合,调查结果是比较可信的。而且,从下图中很容易看出,大学生是关心“四农”问题的,2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很关心” ,46%的选择了“偶尔关心” 。可见, “四农”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受关注度是比较高的,整

3、个调查总体数据能比较恰当地反映当前大学生对“四农”问题的态度。2、 您是否关心“四农”问题? 单选题 二、二、 【“【“四农四农”问题的基本情况及分析和调查结果概述问题的基本情况及分析和调查结果概述】(一)(一) 、农业问题、农业问题几千年来 ,中国农业都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型的,重农抑商被历朝历代君主奉为国之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维持了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模式被渐渐地瓦解,原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业模式经历了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深刻影响着农业

4、的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遇到了很多突出的问题。 1、耕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 据国土部门公布的数据,1996 年,全国耕地面积为 19.51 万亩。2005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 18.31 万亩。2005 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对未来 15 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 6 项约束性指标和 9 大预期性指标,其核心是确保 18 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耕地保有量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分别保持在 18.18 亿亩和 18.05 亿亩,确保 15.60 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1 为什么国家会提出耕地保护的红线,就是因

5、为耕地已经很少了,减少得速度很快。耕地是农业的根,没有了地就谈不上生产,谈不上发展。由于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大量土地,各级政府为解决土地缺口问题,就大量向农村要地,经过开发的相对平坦的耕地成为最好的土地来源。由于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农民的耕地被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强制性的过程。这样,耕地就越来越少了。2、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率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机械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种提高并不具有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性。在华北、东北等耕地大面积连片的农业产区,机械化水平比较高,大

6、型农用机械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而在东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地区,大型农用机械没法使用,而且由于中小型机械成本也还是比较高,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们并不能承担中小型机械的费用。2011 年,中国农业生产耕地、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为。2 而美国则在 60 年代后期实现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等全过程机械化,70 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各环节的全面机械化。3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德国农业生产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69 年英国主要作物(谷物、土豆、甜菜)以及牧草的收获、加工、运输已全部机械化。畜牧场的机械化、电气化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4 如何将科

7、技与农业发展更紧密的结合,让农业从科技进步中更多地受惠,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土地条件的限制自然是生产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如土壤类型、水源条件、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等不可抗因素。同时,资金投入也是问题的原因。在一些可以使用机械的地方,却因资金问题无法使用;对水利配套设施等硬件的投入不够,也是到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因素,云南连续三年的春旱就是最好的验证。 3、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完善 任何产业都是要面向市场的,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健康发展,农业也不例外。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缺乏市场引导机制,农民们并不清楚该种什么养什么,大概种多少养多少,导致价格

8、异常波动的现象屡有发生。比如,近几年年生猪价格暴涨,农民散养生猪的数量急剧减少是重要因素。而且,农产品市场秩序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游资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现象近几年来常发生。2009 年大蒜价格暴涨,2010 年绿豆价格暴涨,都被证实背后有游资炒作、不法商家串通囤积涨价的因素。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下,农产品价格得不到合理定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问题的关键是监管不到位,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秩序的治理不足,市场中的不法现象得不到很好的查处和惩罚,缺乏长效治理机制。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对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在这个问题上,大学生是怎么看得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9、:4、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哄抬现象严重,出现了诸如“蒜你狠” “豆你玩”等一系列新 词。最近,蔬菜价格又持续走高。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单选题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农产品市场不稳定的因素的了解程度是比较高的,所持的观点与事实比较符合。农产品市场不稳定也是国情民情的体现,大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其中的要点,可以看出他们对“四农”问题的关注。(二)(二) 、农村问题、农村问题农村作为一种人类聚落形态,在中国已存在数千年甚至更久远。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目前全国 13.39 亿总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有 6.74 亿,占50.32%。5农村改革已进行了 30 多年,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

10、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繁荣,也经历过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的停滞凋敝。城镇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农村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变局,在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问题也正逐步显现。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依然存在较大问题。教育方面,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后,农村学校条件没有城镇的好,吸引不来优秀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农村学校硬件配套设施建设落后,年久失修的校舍缺乏维修,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校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家庭教育存在缺失,留守儿童平时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放任性很强,容易被不良风气所误导。文化方面,农村依然残留较多的

11、封建理念思想,重男轻女、等级观念等落后思想存在较大生存空间;缺乏文化生活资源,电视几乎成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唯一来源,在一些边缘落后地区,连电视也看不到。卫生方面,一方面环境的破坏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患各种慢性病的几率大为升高;农村医疗资源缺乏, “赤脚医生”一直几乎是农村医疗资源的唯一来源,现在他们很多已经老迈或者不复存在,年轻的又很难补充,造成了真空状况,而且目前一些偏远贫困乡镇存在“赤脚医生”专业知识没有保障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剧社会焦虑和紧张,扩大城乡差距,对农村经济建设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在这些方面,国家投入的力度还不够,资金

12、方面的投入不足,也缺乏引导。硬件设施跟不上,反映的就是资金问题。软件设施跟不上,反映的就是缺乏引导。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院等硬件设施,还需要适合农村文化发展人才 。2、农村建设人才缺口大、农村建设人才缺口大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扎根于农村的人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承担农村基层自治的村委会组成人员中,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不多。依靠科技是农村发展的出路,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人才的缺乏,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农村的条件不比城市好,艰苦的工作环境使得不少人望而却步。二

13、是观念上认为农村不是干大事的地方,不能让自己很好地发挥长处。同时,国家在这方面的宣传和政策倾斜还不是很足,没能很好的吸引人才到农村中工作。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6、您怎样看待国家提出的“高校服务农村” “大学生当村官”等扶农政策? 单选题从问卷调查来看,大多数人觉得“高校服务农村” “大学生当村官”象征意义强于实际效果,多数人觉得有实际意义,只有极少数人觉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任何政策的效果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国家提出的支农扶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被打折扣,但总的效果是好的。从大学生对此问题的看法也可以看出当前政策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不

14、足之处。目前,国家鼓励大学生进农村基层工作。2005 年 7 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2006 年 2 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从 2005 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从调查结果来看,排除并未亲身体验导致认识有所偏差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国家的 这些政策是持比较肯定的意见的。在我们看来,大学生

15、当村官有几项优势:一、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二、拓宽就业渠道;三、大学生村官能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四、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目前中国的农村问题很复杂,农村也很落后,到农村基层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一种历练。当大学生村官们干出一番成就的时候,就会感悟到村干部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就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娇生惯养,不能担当社会的主角。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正好弥补了他们长期徜徉于校园没有吃过苦的缺陷,为他们认识自我提供了一面镜子。或许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这个人群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还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实际意

16、义不大。但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视野宽广,接触的管理方法多,善于结合现代化网络信息,发现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因而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脱贫致富有积极作用。 7、您是否愿意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 单选题从上图的数据可看出,13%受访者愿意到村基层组织工作,23%受访者比较愿意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45%的受访者认为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19%受访者不愿意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一线城市的经济水平明显高出其他二线三线城市,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上班族的压力随之突显。另外,随着高等教育范围的拓宽,更多高校招收大学生人数有所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发突显。作为一个就业渠道,到农村基层工作不失为另一种选择。 首先,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有更大的发展与创新空间,作为从村基层组织干部,在更多事情上能够发挥自己所长,展示自己的知识和优势。此外,与城市的快节奏相比,农村的生活节奏更为缓慢,不必每天都匆匆来匆匆去,不必每天都吸着布满汽油的空气,生活方式更为简单。而作为一个大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