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468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张广兴张广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研究员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2012 年 5 月 26 日晚 7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法学研究杂志社社长、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广兴作客西南政法大学“金开名家讲坛”,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模拟法庭作了一场题为“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的讲座。本次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金开律师事务所主办,民商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承办。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李开国教授、经济法学院卢代富教授 、 现代法学主编许明月教授、科研处处长徐泉教授担任讲座的点评嘉宾。民商法学院谭启平教授主持讲座。讲座

2、伊始,谭启平教授以“最耐得住寂寞、最守得住清贫、最难开金口的法学家”对张广兴社长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讲座中,张广兴研究员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研究的历史,并针对当前法学研究中面对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法学研究面临的转型问题;继而,他还论例结合,从道德规范、创作规范、形式规范、引注规范、文字规范五个方面对法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进行了全面诠释,提出了个人对学术规范的独到见解;最后,从选题、研究方法、论证方法等方面详细地阐明怎样写好文章并提出“好文章”的五条标准。在嘉宾点评环节,李开国教授、卢代富教授 、许明月教授、徐泉教授及主持人谭启平教授围绕张广兴社长的讲座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术

3、经历,发表了对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问题的各自见解,对张社长的演座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学生提问环节,张社长详细解答了学生的提问,进一步介绍、分析了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次讲座以“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为讲座主题,不同于常见的以法律基本制度或理论为主的专题讲座,使到场听取讲座的师生在法学研究的方法论上深受教益。主讲人:张广兴主讲人:张广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法学研究杂志社社长,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杂志社社长,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持人:谭启平主持人:谭启平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

4、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嘉嘉 宾:李开国宾:李开国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顾问;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顾问;卢代富卢代富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许明月许明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法学现代法学杂志主编,杂志主编,中国法学期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期研究会副会长; 徐徐 泉泉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5、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时时 间:间:20122012 年年 5 5 月月 2626 日晚日晚 7:007:0010:0010:00地地 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模拟法庭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模拟法庭谭启平:谭启平: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西南政法大学最高学术讲坛迎来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张广兴。张老师也是我们学校法律系 78 级的校友,也是对我国民法学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债法有很深研究并有许多立法贡2献的法学家。在我的再三邀请和要求下,张老师答应回母校做

6、一次讲座。我给张老师出的题目是“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我认为这个题目由张广兴研究员来做是最为恰当的。在邀请之后,我在想该如何介绍他。除了是我们的校友、研究员、社长和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外,我想对张老师做这样几点个性化的概括:第一,是一位耐得住寂寞的法学家。杂志的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人。一个好的编辑必须要能耐得住寂寞。张老师八二年毕业后就到了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一干就是三十年。张老师工作的时间可能超过了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学的年龄。我估计,以张老师的性格,以后调动单位的概率可能比较小,因而可以说张老师把一生的年华和智慧都奉献给了法学研究编辑部和法学编辑事业;第二,是一位守

7、得住清贫的法学家。法学研究是法学界公认的中国目前法学期刊中的权威核心期刊。法学研究能有今天的地位和影响,与张老师和他带领的编辑团队的坚守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与法学研究高水平的刊物质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法学研究编辑部是我所到并见过的编辑部条件最简陋的一个。许多学校规定,在法学研究上发表一篇文章就可以晋升为教授或者得到几万元的奖励。事实上,以法学研究现在的地位和影响,借助法学研究这个平台,要实现个人的名或者利可能是十分便利的。但我所知道的法学研究编辑部,一直坚持以学术水平为选稿用稿的最高标准,不为名和利所动,以实际行动开创和维系了法学研究这片学术阵地的清纯。如果没有张老师守得住清贫的带头和示范,可能

8、就没有法学研究在中国法学界目前的金牌口碑和影响;第三,张老师是最难开金口的法学家。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搜,张老师很少去哪个地方做讲座或者发表什么文章。张老师不是明星级的教授法学家,但他确实有思想,很难请动他来做讲座。在我的再三邀请他下,在张老师毕业三十年之际,他第一次回母校来做这个讲座,很有纪念意义。“法学研究与学术规范”应该是目前中国法学界都必须正视的问题。现在很多人甚至都成名成家了,但对学术规范却知之不多或注意不够。因而这个题目是很有意义的。在此,让我们对张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我们今天请到四位嘉宾分别是:第一位是我们学校德高望重的李开国教授,民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也是我们中国民法

9、学研究会的学术顾问;第二位是卢代富教授,他是我们学校经济法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也是中国经济法学会副会长;第三位是许明月教授,他是我们学校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的主编,也是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第四位是国际法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学校科研处处长徐泉教授。(掌声)下面,让我们欢迎张广兴教授给我们做讲座。张广兴张广兴:尊敬的李老师、各位老师、同学:重庆来得不多,毕业之后就三四次吧。每次来的感触都不同。我们的学校变化很大,重庆变化也很大。看到你们就想到了我们当年。大学四年的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3刚才谭老师对我的介绍也不能说完全没根据,但主要是夸。我对自己的归纳有两句话:没追求、没

10、本事。没本事才会待在一个岗位上三十年不动,因为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没追求才会安于清贫,因为没有挣钱的动力。当然没追求会少很多烦恼。我在中国法学网上有介绍自己的几句话,大意是:“喜欢旅游,但不爱运动;爱好摄影,却不懂艺术;喜好安静,又不耐寂寞;涉猎广泛,而一无所精”。这次谭老师要我来做讲座,那些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咱也说不明白,因为做了三十年的编辑,对写文章这方面多少有些心得,因此就以这个为题。说得不对的,大家尽管批判。现在法学界说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法学研究的转型。法学研究编辑部正在组织法学研究转型的讨论。除了去年 7 月在中南政法大学组织各个学科在一起开了一次会以外,还组织了民法、公法、诉

11、讼法等学科的研讨会。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的法学研究走过了三十年的路,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面临一个转型问题,即我们要更多地研究中国的问题、研究带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回顾一下三十年的法学研究,我们会发现,最初是介绍外国的制度和理论,后来开始对外国的制度和理论做一些分析,采用比较的方法跟我们的制度和现实做对比,为我国立法提供理论和制度的参考。通过 30 年的介绍、借鉴,除了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外,我们对外国的法制和理论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据说已经建成,如果还是沿袭原来法学研究的路子跟外国进行比较,然后提出立法建议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经当了三十年学生了。

12、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人家把我们当学生,没有办法平等交流,中国法学在世界法学中的地位也很成问题。现在我们提倡中国的法学研究转型,就是要从原来的比较方法为主、立法论为主转到实证研究方法和解释论上来。我们中国到底有哪些问题、有哪些外国没有的重大法治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研究。我们的法律相对来说较为粗疏,它的准确含义、实际运行效果怎样,也需要我们作深入的研究。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法律理论,就是我们对世界法学的贡献。以前法学研究基本上是等米下锅,不约稿,登的文章都是从投稿里面选。后来觉得作为法学刊物,应该在我国的法学研究中起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通过研讨形成一

13、定的共识,也许可能促进我国法学研究的进步。因此,关于法学研究转型的研讨会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组织。下面说说写文章。写文章或许是不得不写、或许是出于兴趣。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博士在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这是一个很坏的政策。但是在政策没改变之前,我们还是得写。写文章要注意规范。所谓规范也就是规矩。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可以是发散性思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但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写成文章发表或拿给别人看,就要遵循一定的规矩。而所4谓学术规范就是我们作研究、写文章要遵守的规矩。大致包括学术研究的规范、学术批评的规范和学术评价的规范。其中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学术研究的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包括道德规范

14、、创作规范、形式规范、引注规范和文字规范。(一)第一个规范是道德规范。(一)第一个规范是道德规范。现在说学术规范出问题了,我们凭直觉感觉最严重的就是道德规范上出了问题。道德规范里面包括法律规范。违反法律规范主要表现在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我们有一些很知名的教授,因为作品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闹到法庭上,社会影响很坏。我们作老师、作大学生的都属于斯文人,做学问也是一个很斯文的事情,如果把斯文拿来当扫帚去扫地,确实是有点儿有辱斯文。当然更多的是没有违反法律而只是违反了学术道德。一是不尊重或者无视他人的学术成果,好像一切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都是在填补空白。二是重复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比如 “一稿多发”,还有

15、同一个作者写的两本书内容相差无几,观点重复使用。顺便说一下,现在许多杂志反对“一稿多投”,说“一稿多投”违反学术规范。法学研究不赞同这种提法。法学研究提倡“一稿多投”,反对“一稿多用”。因为按照一般的稿件处理周期,两个月才能定下来用不用。如果不用了再投到其他的杂志,时间可能过了很久,文章里边的一些新鲜想法可能就不再新鲜了,这对作者十分不利。所以我们提倡“一稿多投”。但投搞的时候一定要留个底,不要一投出去连自己都不知道去向了。如果一个杂志通知你准备用这个稿子,对投到其他杂志的稿件一定要妥善处理。如果出现一稿多用,法学研究的处理十分严厉,原则上是终生封杀。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也准备建立黑名单制度。同

16、一篇文章在两个杂志上一发,作者这一辈子的学术生涯基本上就被断送了。三是拼凑,就是把别人发表的文章东拼西凑作为自己的成果。现在实行重复率检测,这个现象可以减少很多。但又出现了向外国法逃避的现象,把外国的资料拼凑起来,用软件检测,重复率为零。这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做法,需要反对。四是在自己没有实质性贡献的研究成果上署名。这中间情况比较复杂。多数情况下,或者是老师为了提携学生,觉得挂上自己的名字发表容易一些,或者是学生为了报恩。但这样作从学术道德上看是有问题的。五是对为自己的研究作出实质性帮助的人不作感谢。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你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实质性帮助或者实质性贡献的人,尽管不能署名,但你要感谢。当然感谢也要有个度。我看到一篇博士论文,在后记上感谢的人,有名有姓的就有 248 个。有个法学院的院长提议,能不能做一个规定,博士论文后面取消后记。因为通常感谢的人太多,而且对导师的有些赞誉不太合适。这话说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