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的开放性教学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560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科学的开放性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科学的开放性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科学的开放性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科学的开放性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科学的开放性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科学的开放性教学浅谈小学科学的开放性教学走出教室学科学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帅小娜摘要摘要: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 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 使课程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 “这种开放性还表现 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 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 关键词:开放性关键词:开放性 科学教学科学教学 搜集资料搜集

2、资料 小学小学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 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 ”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 我们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瓦特在烧水时受启发,发明了蒸汽 机;牛顿在苹果树下,受苹果落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受到启发,发 现了浮力定律,可见,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把学生拘泥于仅仅 是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 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3、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资源包括学生的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最 基础的科学知识,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课程教师用好教材是不可忽视的,除了在 教室上课外,还可以: 1、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 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象科学家那样为其准备一个能自行实验研究的“实 验室” ,而学校里的实验室则是学生自行实验的最好场所。课后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听到过学生 这样的请求, “老师,我们实验还没完成,我们还想更深入地进行实验。 ”因此,开放实验室,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行实验,可由值班教师提供所需的器材和相应的指导

4、,学生在没有 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通过互相合作,自主实验,他们 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还了却了他们做完实验的心愿。 2、发挥网络、图书室优势,扩大信息收集范围。 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说实在的,许多疑问老师都难以解释清楚的, 而学生恰对这些问题最感兴趣,比如上太阳太阳系一课时,许多学生提出了“有没有外星 人?木星、水星上有哪些东西?”等问题,象这些问题单凭课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可以让 学生从图书室借来有关这方面的书刊来查阅,同时还可以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 神

5、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再如学习生物进化时,许多学生提出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书上有不同的说法,究竟怎样回答才能让学 生满意呢?还不如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学生最后得到的肯定要多于 “恐龙灭绝问题”的本身。 二、在大自然中拓展。二、在大自然中拓展。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 ,孕 集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 单凭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

6、样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 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三年级科学中的 蚂蚁的观察 蜗牛的观察等课文时,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蚂蚁、蜗牛都很熟悉,很 多同学都玩过蚂蚁、蜗牛,如果上课时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 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形成“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隔 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要是这样,本文开头例子出现的“萝 卜用根繁殖” “孢子当毛毛虫卵”也就不奇怪了。 三、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三、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

7、活也是最熟悉的。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 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 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初冬的一天,一位学生 问我:为什么早上起床时,我卧室的窗玻璃上都沾满了水珠?学生能提出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我非常欣喜,但我没有回答,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同学。于是在我的提议下,成立了“神 秘的水珠”专案组,让学生象大侦探一样去搜寻这神秘的水珠来历。几天后,学生找到了许许 多多出现“神秘水珠”的地方:“我在烧饭时发现锅盖上有水珠” “我在玻璃上呼气也会出现水 珠” “我从

8、冰箱里拿出饮料,外面很快也出现水珠” 。一位戴眼镜的同学汇报:“我的眼镜有时 也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水珠。 ”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发现,气氛异常激烈。我再引导学生找出 出现水珠时的相同条件,最后经过讨论后,大家形成统一意见: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东西,就 会形成水珠。这时,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我想,这块内容对学生来说应 该是印象深刻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的。 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也经常会有问题,烧水时水溢出水壶;烧鸡蛋时鸡蛋烧爆了;冷天里, 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当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正好可以引导他们学 习热胀冷缩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并且已有经验,水到渠成

9、,肯定成功。 知识只有运用起来才是活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地方就是社区和家庭生活了。比如学了 食物的营养之后,让学生回家给自己和家人合理地搭配食物,合理地补充营养;学了植 物和环境 动物和环境之后,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社区里宣传买菜不用塑料袋, 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废旧电池不能乱扔,会污染水和土壤的等等。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向 学生介绍了上海一位小学生发现家里的抽水马桶很费水,经过一段时间琢磨,他发明了抽水马 桶的节水装置。学生听后跃跃一试,许多同学回家摆弄起了家里的自行车、缝纫机等,向我提 的问题也多起来了。虽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发明,但是我相信在将来,他们当中会走出发 明家

10、。 四、在其他媒体中补充。四、在其他媒体中补充。 有线电视几乎进入了每个家庭,许多家长都为怎样能让孩子不看电视而发愁,其实,只要 通过正确的引导,在电视中还可以学到许多最新的科学知识。我鼓励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第 10 套 “教育科技”节目,其中“探索发现” “走近科学” “斗转星移”等栏目,其内容、图文、解说 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 录像技术对学生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自己拍摄,也可以向电视上录制一些可以 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内容。比如,三年级科学中有一课是叶和花 ,由于季节等条件的 限制,学生不能观察到叶和花四季的变化,这样的观察当然不够全面的,如果用录像提供叶和 花各个季节的变化,那就更好了。还有许多自然现象是很难见到的,如火山、地震等。这些都 可以借助录像资料来弥补。 科学课程的教师们,让我们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和家庭、走进网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成长的乐土,富有创造性的一代就是他们。5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2)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郝京华主编(3)相似论 张光鉴著(4)袁运开.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薛纪渝.环境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