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543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难得的杰出女词人,她从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了真实的女性情怀,把女性对情感的深切体验化入词中,传达了浓厚的女性情爱意识、个性意识和对爱情意义的思考。体现了一个封建知识女性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独特的生命意识。关键词:李清照 个性 闺情词 情爱观第一章:李清照的个性铸因及其表现1.1 李清照成长的家庭环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其中就点明了父母对子女今后人格形成的重要性。诚然,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和不可低估的。而李清照生活在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宋代,在那样一个封建礼教社会,李清照又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为她成为一代

2、婉约词宗,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她的作品更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亘久的迷人光芒历来为人们所激赏和称道。她的词意境开阔,音韵流转,语言精审,雅俗共赏,情真意切,犹如出水芙蓉,风格清丽,她的散文优美,骈赋功力极深厚。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必定有不凡的父母。不错,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少时即很有才华,而性格又十分倔强。 宋史本传云:“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词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其举进士是神宗熙宁九年,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之际。在科举方面,诗赋取士和经义取士也是变法派与守旧派的斗争焦点之一。而李格非独用意经学,并且取得了进士,可见他是一位具有独立见解,不肯趋时附俗

3、的真正的学者。虽已步入仕途,但李格非仍坚持自己做人的秉性,不慕名利,自得其乐的心态,一守自己的高风亮节。这对李清照后来南渡后所赋的咏遇乐所吟出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所体现出来的清高气节不无影响。宋史本传说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同时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文风一脉相传。他作论文强调一个“横”字,根据他的解释这个“横”字至少包括两点含义:一是直行曲施,逆见错出,具有举世莫当地气势;二是逞其自得,冲绝畦径。也就是说文章应当带有横气,要挣脱各种戒律和精神枷锁的束缚,追求最大限度的个性自由,而且在文章的结构上也不要受程式的限制。

4、此外李格非提倡“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 ,即针对现实有感而发。所谓的“诚”就是真实,要真实的袒露胸襟,用情写作。他崇尚自然,反对雕饰。今天我们欣赏李清照的词觉得其清新自然,婉笃真挚,不沾一点俗气甚至是脂粉气,我想这与其父的教化是分不开的。才子当然得配佳人才算完美,所以李清照不仅有出色的父亲还有一位出身显赫的母亲王氏。王氏乃仁宗朝重臣状元王拱臣的孙女,名门之秀也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 宋史.李格非传称其“亦善文” 。而且她不像其他母亲要求李清照刺绣做女红,通情达理。如此说来父母双方的家学渊源,传授给她以渊博的学识,为其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她文人的艺术气质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然而仅仅有家学

5、渊源对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记得牡丹亭故事中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同样也是大家闺秀,但杜宝却受封建思想的瘤毒不许女儿迈出大门甚至到自家的花园里。李格非对女儿的态度却不同,前面已经说过李格非置身苏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通脱的学术环境中,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深受其影响。表现在家庭管理与教育方面,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同他崇尚自然一样让李清照自由健康成长,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家庭环境。正如李清照少女所写如梦令所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曾被填了新词在校园中广为流传的小词记录的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美好与幸福。试想一下一

6、个妙龄女子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返,最后误入藕花深处,那些栖息于藕塘中早已进入梦乡的鸥鹭们也被这划船赶路的小姑娘惊得四下飞起。轻松,欢快而活泼的一幅少女藕塘惊鸥图便活生生映入眼帘,这样惬意的而自由的生活别说一千多年前的女性会羡慕,就是生在当代的新世纪女性也会羡慕,如今虽然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有所改变但作为一位女性倘若你要如此那般大碗喝酒兴尽晚归恐怕也会有人微词。所以这种种的家庭环境铸造了李清照自主、自强、自信的品格,成年之后,李清照始终不肯“随人作计” ,对爱情大胆率真的追求与表达,我想大概就根植于早年这样的家庭环境与教育。1.2 李清照成长的社会环境根据个性心理学所言:个性是一种“具有意识性”

7、的构成物,是由个体的活动参加于其中的客观社会关系系统的运动而产生的。在这种“客观社会关系系统”中,个体通过社会活动或教育等等习染而形成个性。一个人的童年、少年、青年等成长期,同样是个性特征逐渐形成,最后定型的决定时期。而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李清照而言,出身在词最为繁荣的北宋,卒于战乱的南宋。终其一生跨越两宋,时代所赋予她的不仅仅是容颜的改变更是心灵的沧桑。众所周知北宋是词的极盛时代,翻开全宋词你会看到一个个抑或艳丽抑或端庄的红袖佳人款款走来,这些以女性为主的艳情词总会留给读者几缕淡淡的脂粉香和几分不安分的遐想。仔细玩味这些美丽的词作时才发现宋朝的文学世界里杨柳依依,香雾袅

8、袅,风轻云淡,影疏歌远。宋代的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民族斗争激烈,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为宋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同时宋代的经济繁荣,奢靡之风盛行,此时市井文学如雨后春笋,许多词作都极力迎合市井百姓的审美需求,描绘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李清照的少年时代叱诧北宋词坛的是柳永和苏轼。柳永“变旧声,作新声”,使词的音律谐美,他配合新声创造了许多新腔,于是长调的慢词自然就盛行起来,同时他又为满足下层市民的要求,把俗语方言采用到词作里,使词变成了下里巴人式的文学艺术。而苏轼则放宽了词门路,在词的题材里增加了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内容,从而将词这种文学形式的影响扩大。当然这

9、一时期的宋朝文杰辈出,王安石、黄庭坚、秦观、周邦彦、贺铸等等词人各放异彩,在前文也有提及苏轼与李清照的父亲是同门密友关系密切,我想对李清照词的创作影响也应该非常大。此外受唐代社会风貌的影响,由唐至宋初社会对女子的束缚并不严重,在婚姻生活方面,离婚、改嫁是唐代女子的合法权力,到了宋代众多以女性为题材,抒写女性生活、女性情感、女性的人生悲欢离合、歌舞笑乐与眼泪心酸的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女性以独立人格,主体价值的关怀。通过这些作品,人们能够感到女性意识的张扬,人性的觉醒及婚姻伦理的被冲击。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无疑对这点有着更为敏锐和直观的感受。所以其在宋代这眷眷红尘中能认清自我,从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

10、对社会人生及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生活,内心世界进行把握,把自己参透的外部世界和生命价值及深切的生命体验化入作品中,传达出一个封建知识女性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间美好的向往。第二章:李清照歌词中渗透的“爱”与“情”2.1 少女李清照对大自然的情怀十七八岁的少女永远是最美的风景,那青葱般的岁月黑发飘衣,情窦初开的娇羞和不甚谙知世事的无邪最为惹人怜爱。身为才女的李清照在这花一般的年龄对青春的感悟并不亚于今人。她曾作一首怨王孙来抒发胸臆。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试析这首写秋景的词作,我们发现

11、没有了古人一贯悲秋,叹秋的感伤,而是以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之思写出了她自己眼中的秋景。本人认为大凡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都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有一颗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和尊重大自然的心灵。暮秋的萧瑟本来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另一种美的诠释,所以又何拿春夏的生机灼灼来与凋零的秋天相比徒增自己无谓而愚蠢的感伤呢。且看那湖水浩渺,波光粼粼,清澈的绿波与岸边的苹花汀草掩映成辉,荷叶虽已枯萎但轮到了莲蓬登场,每一个景物都是这暮秋的主角,用一颗拥抱自然的心态就可以收获美好。另外还有一首词作同样是写于李清照的少女时期,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一看便知写的

12、是冬景,但词中露着欢快浪漫和豁达。皑皑白雪压不住寒梅给大地带来的旖旎,反添其妩媚,至此我看出李清照亦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乐观的人,她无邪的双眼沾满对世间美好的欣赏与热爱。2.2 少女李清照的思春情怀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 ,对美的事物有一份独特的敏锐和细腻情感的李清照同样有着丰富而细腻的少女情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的觉醒,这份情思成熟了,于是恬静而自由的闺中生活变得寂寞,变得干瘪而没有滋味。她在浣溪沙中吟道“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影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我们看到思春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春天已至,然而在小院里她却觉得春色深看不到春天,有不可言说的春愁只好通过理瑶琴来排遣,此时的李清

13、照朦胧而不懂爱。但从一首名为点绛唇的小令吟出后,李清照的春愁不再飘摇了,这时的她恋爱了,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见解,尽管那时男女之间没有公开的恋爱潜则但从此李清照的心里住进了人。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看过很多关于这首小令的鉴赏与小评,大多认为作品从一个名门闺秀荡秋千的生活细节中刻画出李清照大胆、率真和天真憨痴的形象。而我个人却认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实则是词人故意之举,因为来者是住进她心里的那个人,根据女性心理学的理论:异性之间喜欢与被喜欢首先是从眼睛开始传达信息的,目光与目光的接触是最直接表达

14、好感的形式。所以她制造了一次回眸与邂逅的机会,想要确定自己是否在那男子心中有位置,也可以说确定下自己是否有赢来他注意的魅力。在满怀春情的少女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举措罢了。而另一首词作的出现却捅破了这层暧昧的天窗。在这首浣溪沙中词人是这样袒露心扉的: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不用说一位因爱情滋润而显得艳丽可人,甜蜜娇羞的女孩立马呈现在读者眼前。好一个“眼波才动被人猜”呀,那被荡漾着爱情蜜意的秋波里只稍稍一转便会将热恋中少女的心思泄露无疑,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词人的整个心灵早已被那意中人占据,于是她将这“娇恨”写入信笺并约好了“月

15、移花影”那朦胧而美好的夜晚再次见面。没错,借用电影巴黎圣母院里的一句经典台词:爱情的世界里,总是嫌时间又快又慢。我想这一时期的李清照是幸福而又焦灼的,享受爱情同时也承受着这份甜蜜带来的副厂品焦灼的等待。2.3 新婚李清照的情爱观正如所有完美的童话故事一样,公主嫁给了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李清照也嫁给了与他志同道合且深爱她的恋人赵明诚。很多学者把这种金童玉女式的婚姻称为是李清照的幸运,而我个人则认为幸运不是垂青每一对天下有情人的,与其说幸运不如说这份幸福是李清照自己赢来的。因为她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使她聪慧而充满才气,她的修养与气质也是她最佳的筹码。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真诚面对爱情的心灵,她

16、对爱的坦率和执着使她走出封建女性卑微而屈从于男性的心理,她不是故意的叛逆与挑战封建伦理,而是身为一个自信、自强,意识独立的女子的自然之举。的确李清照的这桩婚姻前期是给她带来了一生中刻骨铭心的幸福。一首减字木兰花写的就是其新婚时期的生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均,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的是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妇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踏着青石小道上街去,见了那买花郎,爱美的李清照自然得买一枝,那娇艳欲滴的鲜花上还带着薄薄的晨露呢,妙龄的少妇李清照买花原本是要用来回家插瓶里的,但沉浸在爱情里的女子就是多这么点小心思,害怕夫君说自己没那花好看于是将花斜簪于发鬓上,让夫君仔细端详谁更漂亮。看到过一个有趣的调查说的是,恋爱中的女性想要获得男性对自己的全部爱情就会对周围一切与自己比美的事物发生莫名其妙的嫉妒,当一对情侣与另一对情侣迎面走来时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女性会注视对方身边的女性然后在容貌上与自己进行比较。如此看来李清照的“人与花比美”也倒是可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