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环保培训复习资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055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0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环保培训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2环保培训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2环保培训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2环保培训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2环保培训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环保培训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环保培训复习资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环境保护综述环境保护综述 1、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1)1972 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会议:只有一个地球 (2)1973 年我国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了“全面 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 福人民”的 28 字方针。 (3)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的正式颁 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 (4)1983 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环境保护定为基本 国策。 (5)1989 年,全国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坚定不移的贯彻执 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6)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2、法进行了修改。 (7)1992 年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提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8)1996 年,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关于环境保护 若干问题的决定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

3、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3、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效力体系、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效力体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要地位、根本依据与原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环境法律体系中的核心 地位) (3)环境保护单行法(分为生态环境保护法和污染防治法) (4)环境法规 (5)环境保护部门的规章 (6)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7)环境标准 (8)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与国内法冲突时,遵循国际法,但 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4、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4)政府对环境质

4、量负责的原则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5、2003 年,交通部提出了对生态环境年,交通部提出了对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最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程度的保护、最强力度的恢复大程度的保护、最强力度的恢复”第二章第二章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环境保护基础知识1、1 生物与环境七种:生物与环境七种:1、大气的生态作用,主要是氧 O2,二氧化碳 C02,和风的作用;O2 是生命活动必须物,C02 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风对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等都有影响。2、光的生态作用,主要是能量、光合作用、昼夜及季节周期的信号,光污染。3、温度的生态作用,主要是变温 4、水的生态作用,是生命物质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参

5、加一系列的新陈代谢,谁也是多种物质的溶剂,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体的原料。5、土壤的生态作用,见下 6、物候现象 7、环境受生物的影响。1、公路项目对土壤的影响、公路项目对土壤的影响 (1)路基占地,使得沿路线的土壤固化,完全失去了土壤的生 态功能。 (2)取、弃土场和公路的边坡,在施工过程中改变了土壤的理 化性能,土壤有机成份和生物成份减少或丧失。 2、生物种群、生物种群 (1)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 体所组成的群体。 (2)种群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内在的 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3、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居

6、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 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结构单元。 (2)生物群落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 三大类。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物群落连通器所在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 统,是生物群落和复杂的环境条件相结合所构成的自然基本单位。 由 2 大部分和 4 个基本部分所组成,2 大部分是指生物和非生物环 境,或称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4 个基本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 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 5、路域生态系统路域生态系统 (1)公路项目建成后,随着绿化和生态恢复为主的环保工程的 实施,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称为“路域生态系统”。这是在路 域范围之内,由公

7、路、土壤等非生物环境因子与栖息在其中的生物 因子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与外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流密切。 (2)它的范围,应包括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用地,宽约)它的范围,应包括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用地,宽约 50- 70m,数十至数百公里的地带。,数十至数百公里的地带。 (3)它的非生物环境包括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上、下边坡、 排水沟、隔离栅、隧道、桥粱、声屏障等构造物及其周围,以及立交区、服务区、管理所等,还有取、弃土场地、临时道路等需要复 垦的土地,以及水体、空气等等 5.1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 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 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稳定,在外

8、来干扰 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称为生态 平衡 影响因素:往往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因素:往往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 6、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定义: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即指地球上所有的定义: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即指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 3 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般有三种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 离体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是国际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 取的最重要

9、的就地保护形式就地保护形式。 迁地保护迁地保护主要是建立动物园、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植物园、 植物繁育中心等,通过保护和繁育珍稀生物,然后放回大自然。 离体保护离体保护主要是利用现代科技将生物体的一部分或繁殖细胞 保存下来,以便保护和发展珍稀生物种群,有效地拯救濒危物种。7、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定义:是指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频危野生动植物物定义:是指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频危野生动植物物 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址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址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 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的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地、陆地水域或海

10、域,依法划出一定的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 区域。区域。 自然保护区内部,一般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1)核心区。是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保护对象最集中、特点 最明显的地段。需要严格保护,属于绝对保护区。 (2)缓冲区。在核心区的外围,是为保护核心区而设置的缓冲 地带,一般只允许进行科研观测活动。 (3)实验区。在缓冲区的外围,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 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科研、教学实习,生态旅游与优势动植物资源 的开发工作。 7.1 湿地湿地 分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分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8、荒地荒地 一般来说,面积较大的成片荒地,在自然历史的的进化中,很 可能有当地特有的动植

11、物种类,因而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并不荒。8.1 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特征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特征 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外界干扰能力低,自身稳定性差的生态环境 区域。 特征有: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2、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3、 时空波动性强;4、边缘效应显著;5、环境异质性高。 9、中国生态环境的地带性中国生态环境的地带性 (1)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从南往北,生态条件最 明显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温度。 (2)从东南往西北,生态条件最明显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水分 。 (3)青藏高原生态条件变化最明显的决定性因素是高度 。 9.1 交通景观交通景观 美学意义上的景观是指视觉意义的景物及其景象,是人类对环

12、境的一种感知,也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需求,此时景观的含义与风 景。景致和景色相一致,景观主要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大类。 景观识别的任务是要识别具有保护意义的景观。所有具有审美 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以及潜在经济价值的景观都是应当识 别的。 公路景观按主体内容分类,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按使 用时的属性特点分类,可分为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 10、交通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交通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1)长期影响)长期影响 道路的廊道与分隔效应 迫近效应 诱导效应 水文影响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 景观影响 (2)短期影响)短期影响 施工车辆穿越田间,扬尘四起,可

13、能使果木庄稼蒙尘,花不 受粉,穗不结实,农业减产。 施工车辆碾压草原,造成草死沙扬,或车道成沟,逐渐形成 沟壑。 为开辟施工铺道和作业场地,要清除地表植被,有可能影响 珍稀物种的生长亦会加剧水土流失。 筑路民工,偷闲行猎,会使公路沿线动物受威胁。 筑路改变地表排水,会使低地积水。 6、 、高填深挖、隧道等地段可能影响地下水脉,造成泉流涸断, 继而影响人畜饮水,或改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从而使植被类型发 生变化。路基开挖或堆填或改变局部地貌。深谷高山架桥打洞、劈 山开道,会引发塌方滑坡,在地质构造脆弱的地带引起崩塌、滑坡 等地质灾害。挖山弃土弃石,顺坡滚划,埋压植被,随水流失严重 时会形成泥石流,

14、河道架桥或填筑路基,施工场地废水溢流,会污 染河水,破坏水生生物物镜,有时还会使下游水源地受到影响。施 工作业场地使用固化和水泥,石灰等流失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物理 性能。 11、生态恢复与优化的原则、生态恢复与优化的原则 (1)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重”的原则。 (2) “因地制宜”的原则。 (3) “临时占地应不低于原生态功能”的原则。 (4) “乡土和归化植物优先、外来物种慎用”的原则。 (5) “建设和养护并重”的原则。 11.1 景观恢复与优化的原则景观恢复与优化的原则 1、识别项目周边既有景观,保留自然风景,综合表现项目周边 景观。 2、完善公路、航道线形和工程构筑物人工景观,适当

15、塑造新景观。第三章第三章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1、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类型 (1)按照产生侵蚀的外营力和影响侵蚀过程的因素,侵蚀可分 为水流侵蚀、冰川侵蚀、雪蚀、风蚀和人为侵蚀。 (2)就世界范围来说,对经济破坏最大的是水蚀和风蚀。 2、交通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交通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1)侵蚀时期短而集中 (2)侵蚀类型复杂,方式多样 (3)侵蚀发生具有潜在性和突发性 (4)侵蚀区域差异大,强度剧烈 2.1 交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影响。交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影响。 1、 破坏地表植被,产生新的裸露坡面,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有 利条件。 2、改变局部地貌和土壤结构,加剧水土流失。 3、取土弃土

16、、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 4、临时工程和临时设施建设产生水土流失。 5、路面排水处理不当,引起的坡面之至下游冲刷而带来水土流 失。 6、港口、航道护坡岸处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 7、防波提等水工建筑物边坡防护措施不当,产生水土流失。 8、疏浚土陆域回填处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 3、水土保持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水土保持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确定了“预预防防为为主主,防防治治结结合合”的的 水水土土流流失失治治理理方方针针,以及“谁谁开开发发谁谁保保护护,谁谁造造成成水水土土流流失失谁谁治治理理 ”的的 原原则则、 “因因地地制制宜宜、因因害害设设防防”、 “重重点点治治理理与与一一般般防防护护相相结结合合”的的原原则则。 4、交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指导方针、交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指导方针 (1)预防为主,开发建设与防治并重。 (2)积极采用综合的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3)可根据其工程建设特点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