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935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资料: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全国物流网 http:/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当今围绕世界格局问题的争议世界格局问题在冷战时期便存在争议。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首先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能决定世界命运、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之后,那时的争议基本上围绕两极还是多极化展开。苏联和华约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特别是美国肆无忌惮地于 1999 年发动科索沃战争、2003 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单极世界论凸显,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论断再次受到挑战。2008 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鉴于美国的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于是否定单极世界的无极论大为抬头;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

2、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美中相互依存关系空前加深,于是(特别集中在 2009 年)中国与美国共管世界的 G2 论开始流行。随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于是多极化论再次受到重视。总之,冷战结束 20 年来,尽管世界多极化趋势并未中断,但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导致对世界格局的热烈争议则是难免的。本文在对历史做适当回顾的基础上,综述当今在世界格局问题上的各种争议,兼谈一些看法。中国领导人提倡世界多极化中国领导人提倡世界多极化中国领导人最早提出并积极倡导世界多极化理论。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 年代奠定了认识世界多极化的理论基础,对此人们耳熟能详,无须引证。此

3、后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和领导人在其他重要场合的讲话,往往都要提及世界多极化。例如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报告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称:“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称:“世界多极化参考资料: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全国物流网 http:/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

4、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中国领导人关于多极化的思想和主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方面:第一,世界多极化进程的特点是复杂性、长期性和曲折性。针对多极化的进程,中国领导人使用过“加速发展”与“曲折发展”两种提法。这是就不同时期世界形势发展的状况而言

5、。至于导致多极化曲折性的原因,一般是指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凸显,南北差距和贫富鸿沟扩大,局部冲突此起彼伏。第二,世界多极化并不像经济全球化那样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多极化与单极世界针锋相对,其主流是积极的。这与经济全球化包含的积极意义与消极作用明显交织、有时后者更为突出的状况有较大区别。上述中国共产党的几次代表大会报告都对多极化持肯定态度。1998 年 11 月中国领导人在与俄罗斯领导人签署的有关世纪之交的联合声明中,说得非常明确:“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中国领导人有时也将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相提并

6、论,说这些趋势给国际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错综复杂的局面,因而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和压力。这里强调的问题方面,更多还是指经济全球化。参考资料: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全国物流网 http:/第三,世界多极化与建立国际新秩序、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反霸斗争紧密相关。中国领导人在这方面的论述包含多层意思。一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二是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世界各种力量

7、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三是推动世界多极化,不是要重演历史上大国争霸和瓜分势力范围的旧剧,而是要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平等竞争、互利合作、和平相处、共同繁荣。世界各大力量和地区性强国或国家集团,将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进一步彼此借重,相互制约,竞争共处。四是同时要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也就是说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五是这种多极化是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它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六是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

8、1 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世界是行不通的。外国一些政要宣扬世界多极化外国一些政要宣扬世界多极化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冷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建立多极世界的构想得到国际社会较为广泛的认同。各国的动机也许不尽一致,但是反对由某个国家主宰世界的意愿则是相同或相似的。俄罗斯官方对世界多极化持坚定立场。叶利钦时期的做法,一是将多极化思想纳入正式文件。例如俄联邦安全战略构想中指出,“其他国家抵制俄罗斯作为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一个有影响的中心的企图在不断增强”。1997年 4 月,俄中领导人专题发表了两国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参考资料: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全国物流

9、网 http:/合声明。2003 年 5 月俄中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称:“世界多极化乃大势所趋,但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二是发表抵制单极世界的言论。1997 年 4 月间,俄总统等人一再强调“不能接受美国庇护下的单极世界”。1998 年 2 月叶利钦强调说,“当今世界由一个国家独霸世界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危险的”,多极世界是“最明智、最民主的一种国际社会体制”。1999 年 6 月 24 日叶利钦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谈中一致指出,“必须巩固和发展世界多极化进程”。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担任总统期间,与中国领导人多次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提及多极化。例如 2000 年 7 月

10、北京宣言中称:两国元首强调发展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2001 年 7 月俄中元首莫斯科声明指出:“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民主、不对抗、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003 年月联合声明中称,两国主张“应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建立多极、公正和民主的国际秩序”。2009 年 6 月联合声明中称:“两国元首主张建立以多极化、平等和完整的安全体系、照顾彼此利益为关键要素的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架构,强调应在互利和非歧视的基础上,根据开放原则促进一体化进程。”2012 年 6 月普京再度当选总统之后访华,两国元首联合声明中

11、称:“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不断提升,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应对当今全球性挑战的必要性客观上要求各国团结一致,开展各种形式的协作和互利合作。”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08 年 8 月 31 日梅德韦杰夫在俄南部城市索契接受三家本国电视台联合采访时,宣告对外政策五项原则,其中强烈指出俄罗斯认为世界应多极化,单极世界不可接受。参考资料: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全国物流网 http:/欧亚一些发达国家领导人主张建立多极世界。法国领导人较早认同多极化。1997 年 5 月希拉克总统访华时便在联合声明中指出:“不断发展的中国和联合的欧洲将在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1 年 1 月 4 日

12、,希拉克在巴黎谈到欧盟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时,表示重申法国将为建立一个多极世界而努力。2000 年 4 月 6 日,法国外长韦德里纳访问阿根廷,发表题为“法国、欧洲与多极化”的讲话,呼吁警惕世界单极化所带来的危险,强调“我们的愿望是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德国领导人和政界人士往往都是在与美国矛盾上升的火候上支持多极世界。2003 年 5 月 28 日施罗德总理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召开前夕,面对柏林勃兰登堡门前 20 万听众表示“我确信文明社会需要一个多极世界”。早在 2001 年 9月 10 日,当时的总理科尔在“21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发言说:“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极的世界。美国作为

13、世界大国继续存在。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力量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也赞扬多极世界。2001 年 8 月,葡萄牙总理、社会党国际主席古特雷斯在德国发表演讲称,“必须把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作为优先目标,作为多极世界组成部分的区域集团,都保持自己的政治社会模式,才能建立一个多极世界”“多极世界十分有利于建立对全球经济进行调控的框架,避免野蛮的毫无控制的全球化”。2003 年 6 月 1 日瑞士联邦主席与胡锦涛会晤,双方“都希望推动世界多极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多样性”。日本一些政界人士肯定多极化。早在 1988 年初日本首相竹下登施政演说时就说过:“长期

14、由美国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力量支撑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是日本、西欧和美国合作支撑世界经济的时代。” 2001 年 9 月 10 日,参考资料: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全国物流网 http:/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21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第一次会议上称,冷战后由过去几个大国构成的格局被打破,世界呈多元化发展。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支持世界多极化。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1999 年 8 月 24 日在同江泽民会晤时,表示目前确有一股势力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并以“人权”“民主”为名干涉别国内政,这确实令人非常不安。1999 年 7 月叙利亚总统访问俄罗斯时,同俄总统在会谈中

15、共同表示:“应创建一个多极世界,这个多极世界将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左右事态发展。” 2003年 6 月 23 日,中国总理与印度总理签署的两国宣言中称,两国友好合作“也符合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利用全球化积极因素的需要”。2000 年 10 月 30 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与卡斯特罗共同主持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主张建立多极世界,要让 20 世纪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两极模式成为过去。单极世界论的盛行与批判单极世界论的盛行与批判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单极世界论源自美国政要,意在为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鼓噪。后来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势头强劲,也有人把未来单极世界套在了中国头上。威廉C.沃尔弗斯是始作俑者,1999 年他在美国国际安全杂志第 5 期发表稳定的单极世界一文,首次明确提出冷战后的世界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称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缘政治地位,也是唯一具有全球行动能力的大国,世界上没有别的大国能与之抗衡。这个单极世界是和平而持久的,因此是稳定的。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 2002年 6 月在华盛顿接见到访的中国代表团时,也说当今世界就是单极世界。参考资料: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全国物流网 http:/美国国务卿亲自出马宣扬单极世界、攻击多极化,赖斯开先例。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