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新闻广播_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893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民生新闻广播_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做好民生新闻广播_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做好民生新闻广播_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做好民生新闻广播_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做好民生新闻广播_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民生新闻广播_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民生新闻广播_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做好民生新闻广播,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做好民生新闻广播,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安徽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 李 莉 张步新摘 要:本文总结了安徽生活广播对频率重新定位、节目重大改版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探索广播媒体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新途径。安徽生活广播把民生新闻作为核心竞争力去打造,以期符合党中央对民生的关切以及贴切转型中的安徽省情,更好地满足听众的诉求,反映百姓心声。关键词:生活广播 核心竞争力 民生新闻 新途径、核心竞争力最早运用于企业竞争,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从与产品或服

2、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隐含在企业核心产品里。广播媒体的产品是节目以及与节目相关的活动等。广播节目的定位必须服从于频率的定位,当一个频率的定位模糊不清、不确定的时候,它的节目定位就会杂乱无章,不利于听众辨认进而认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也就无从谈起。安徽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脱胎于 2002 年成立的安徽妇女儿童频率,2004年改为生活广播。生活,可谓包罗万象,生活广播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找准定位”一直是全国生活广播同人苦苦探索的命题。准确的广播定位,可以为广播的健康发展带来优质的听众资源和客户资源。新闻广播、交通广播、故事广播等均以它们精准明确的定位赢得了广大听众,进而赢得了市场。要打造生

3、活广播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从频率的定位开始。2009 年初,根据听众需求和市场需要,安徽生活广播对节目进行了全面改版,将频率定位调整为“民生”,并以调整频率定位为突破口,把民生新闻作为安徽生活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加以打造。2 月 16 日,在7:008:00、16:0017:00,推出了两档各 60 分钟的大型民生新闻节目特别关注,填补了安徽广播媒体在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上的空白。重点节目特别关注以关注民生的视角,真实报道、客观反映民生民情民意。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努力,该节目以大量真实、鲜活、贴近、深度报道深受听众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多次受到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的肯定。据广播市场调查数据显示,

4、两年间,该节目收听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连连上升,由开办之初的第十几位一跃成为全省区域内同时段排名靠前的节目,在早间和下午时段形成了新的收听高峰;在安徽台内每季度专家听评的 100 多个节目中也名列前茅。赛立信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生活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在全省广播频率的排名,已经由两三年前的第七位和第十位上升到了目前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民生新闻在安徽生活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日渐凸显出来。我们之所以把民生资讯作为生活广播的定位,把民生新闻作为核心竞争力去打造,也是经过充分思考和反复论证的。长期以来,安徽及全国生活广播在频率定位上的不确定性,成为困扰束缚从业人员和频率进一步发展的羁绊,逼迫我们痛

5、下决心闯出一条新路。通过研究,我们理清生活广播与现实生活需要之间的关系,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广大听众对广播还存在哪些期许,对生活广播节目还有哪些需求。特别是经过深入学习领会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重视民生问题的深刻要义,结合安徽省情和发展态势,我们进一步思考了定位民生的可行性。在推进“十二五”规划的进程中,安徽将由原来的传统农业大省实现向工业强省目标的迈进。这一伟大的转变,艰巨而繁重,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困难和社会矛盾。比如: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过程中社会建设任务繁重,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众多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

6、诸如生存环境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快城市发展与如何尽量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个体权益与集团利益之间也在悄悄地博弈和转变等,这些无不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和谐、民生福祉,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必须通过上下努力逐渐解决的,而这些题材,恰恰都是民生新闻重要的、丰富的、鲜活的内容来源。现实的需要即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纵观民生新闻在各种媒体开办的情况,不乏成功的案例,特别是民生电视新闻,走在了广播的前面。2003 年,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开办的第一时间栏目就是一档大型电视民生节目,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安徽电视媒体具有较高收视率和较大影响力的节目,也连续多年带来了可

7、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缜密的论证和思考,我们把民生资讯作为生活广播的定位,把民生新闻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思路愈加清晰:一从听众的收听习惯和喜好倾向上看,主要集中在资讯、娱乐节目上,尤其是新闻资讯类节目最受欢迎。这是广播传播直接、快捷、伴随、方便等特性所决定的;二从安徽的省情看,安徽的地域特点(北平原、中丘陵、南山区)、人口结构(人口众多,城镇居民急剧上升,流动人群量大且始终较为活跃)、发展态势(工业化进程加快,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城镇居民聚集迅速,改善民生任务迫切)等是广播民生新闻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三从国家战略方针上看,符合党和政府对民生的深切关注与高度重视的大方向、大战略。

8、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关乎社会稳定、国计民生,办好民生新闻广播,责无旁贷。四从生活广播的队伍和人才保障看,安徽生活广播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讲团结、顾大局、能战斗的编辑、记者、主持人队伍,是实现定位调整和节目转型的人才保证。两年多来,我们把对民生新闻的理解和诠释,镌刻在一天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报道里,记录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电波中。我们在学习借鉴其他媒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安徽生活广播民生新闻自己的特点。一是始终坚持民生定位、民生视角。民生题材集中,民生主题鲜明。在新闻宣传中我们坚持民生定位,坚持从民生视角去选择题材,反映主题。如:同样是宣传“十二五”规划,我们会从重点中选出涉及民生的内容

9、加以报道,并邀请专家解读,把“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将来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直接的、间接的好处,用折算或类比的方式告诉听众,增强了宣传的通俗性和实际效果。报道题材上,我们更多的是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传达民意民声。两年来,来自基层的报道占到自采发稿总量的 95%以上。内容涉及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住房、医改、收入、就业、教育、环保、维权、消费、讨薪、济困等各方面。通过舆论引导,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弘扬真善美,促进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立足本省,报道对象、事件都来自本省。特别关注上午版栏目“资讯速递”的 12 条口播民生新闻、“今日关注”和

10、“新闻第一线”里 78条自采录音报道都是来自于本省的民生新闻,占 1 小时节目的 80%左右。我们的记者只有 10 人,要顾全到全省,显然人力不足。我们就利用电台建立的供稿平台,选用各市县台上传的文字稿件和录音报道音频,还与电台各记者站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他们给予支持,保证新闻线索的来源充足。三是舆论监督、突发事件报道比重大。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舆论监督类报道占了三分之一,突发事件报道占了五分之一。舆论监督的事件和问题解决率达到 80%以上,例如两年来为农民工讨薪的报道分量重、效果好,2010 年这方面的报道达 20 多篇,累计为农民工讨薪 100 多万元。来自安徽寿县的农民工王光耀和他的儿子

11、给我们送来了一幅红色锦旗,上面写着:心系民工,依法讨薪!2010 年持续关注报道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运料车“三车”的违章行驶和连续伤人事件,累计发稿 100 多篇,自采录音报道 30 多篇,有效监督了“三车”违章行为,促进了有关部门对“三车”的监管。我们的舆论监督重在有效监督、建设性监督,监督类报道通常采取追踪追问的方式,持续关注,连续报道,促进了问题解决,进一步增强了频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四是反应迅速、报道及时。突发和时效性强的新闻事件,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当天事情当天报道。民生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真诚与良心去体味、温暖民众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民生新闻,是身处民主文明时代广大民众必然的

12、心声和诉求。两年多来的民生新闻实践,我们不断地用最真挚、最直接、最及时、最富激情的方式去表达我们对民生新闻的执著探索。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和进步中,我们对民生新闻的理解和表达也慢慢成熟起来。主要体现在几个转变上。一是报道领域由局限在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向民生事业、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各阶层人群的民生诉求延伸和转变。这一转变顺应了我们的听众群社会角色发生改变和稳定的社会“橄榄”型人口结构正在逐步形成的现实需要。我们的目标听众群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以前集中在市民、工商业主和部分职业人群如护士、教师等人群,现在据赛立信调查数据,高端人群、白领、年轻知识阶层、律师、政府职员等听众人数在增加,说明我们节目在引导

13、社会各阶层听众的能力在增强。尽管有改变,但民生新闻坚持面向基层普通群众的大方向没有变。我们融入普通群众生活的情感、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的责任没有变。二是报道题材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民生视野和题材的拓展,是我们国家已经步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物质、精神、文化各种需求增长的现实需要。民生新闻报道的视野,从家长里短、邻里纷争、市井趣闻等小民生,再到文化、休闲、理财、消费、投资等甚至关乎民生的国家政策、重大项目或工程的大民生。在主题上有力度的民生新闻增多,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报道增多。如:食品安全事件、安居房新政、社会管理经验、央行储备金调整等,是我们持续报道和关注的焦点。我们对小民生的选择更加严格,从典

14、型性、导向性和重要性上去衡量其新闻价值,对于偶发的、低俗的、没有多大新闻价值的小事不去报道;而对大民生的角度更加苛刻,无论什么大民生,一定要从小角度、从群众喜闻乐“听”的内心感受和切身利益上选择报道切口,体现新闻的民生诉求和民生价值。三是由孤立的个案报道向整体策划报道、追踪报道的“集群式”报道转变。在报道方式上,由“游击队”向“集团军”转变,打出了民生新闻广播的声威。如,舆论监督的报道,不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重在追踪事态发展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有关部门改进工作,转变作风,倡导相互包容、和谐发展。如:连续报道小区窨井盖质量追踪从某小区窨井盖因质量差导致小孩落井而死切入报道

15、,督促城市管理部门和房管部门重视解决,对小区窨井盖质量问题展开普查和监管,连做了 5 期节目,起到了有效监督的作用。再如,过去报道高考和招生信息,是点状式报道,有关部门有新闻发布就报道一下,没有就不去报道。后来我们策划开办了大型系列报道加油,高考!,把有关高考和招生政策信息、备战高考时老师的提醒、招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各高校的相关政策等放在这一个“篮子”里面,持续两个多月的报道,力度大、内容丰富,时效性、服务性、贴近性强,成为高考季宣传的“重磅炸弹”。“集群式”的报道方式力避每篇报道“长”和“冗”,而是注意每篇报道的鲜活性和短小精悍,注重保持广播语言简练、短小、生动、活泼、清新、易懂的表达方式。

16、四是从迎合市民喜好向抵制低俗、引领听众,做有深度、有思想的新闻转变。过去,我们做民生新闻,模仿多,思考、筛选少,难免出现“电线杆上有个人想往下跳”等新闻价值不大、取向不明的报道。为抵制民生新闻的媚俗、猎奇倾向,体现新闻媒体的良心、道义和责任,我们着力在民生新闻的深度和思想性上做文章。如:为庆祝建党 90 周年,我们精心策划的系列报道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着力挖掘和表现普通党员身上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的闪光精神,反映和讴歌他们在新时期敢于面对困难探索真理,着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较好地宣扬了普通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我们连续两年在“五一”劳动节期间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劳动最光荣,那些最艰苦、最特殊、最有时代特点的工作和岗位,成为我们记者体验和报道的对象,如:道路清扫工、速递员、卖菜摊主、家装泥瓦工、出租车驾驶员、网络维护员、科研项目人等,不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劳,更赞颂他们身上勤劳、质朴的美德,弘扬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劳动的光荣感,从而生动、有效地宣传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大规模民生新闻从起步到现在也不过近十年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