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自和帝以后朝政日衰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843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汉自和帝以后朝政日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东汉自和帝以后朝政日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汉自和帝以后朝政日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汉自和帝以后朝政日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東漢自和帝以後朝政日衰,於致瓦解,試分析其原因。 東漢自和帝以後的一百多年間,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政,引致戚宦相爭,使 朝政陷入黑暗之中。而東漢又長期對外用兵,使國庫空虛。官吏又與豪強勾結, 賦役苛重,終於導致民變四起,如黃巾起事。黃巾起事後,全國大亂,地方豪 強及州郡都乘機擴充勢力,因而造成日後州郡割據的局面。因此,從而導致東 漢皇朝瓦解,以下就藉此加以論述之。 周代以來多採用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方式,不論太子的才智和年齡, 只要父親去世,都必然登位,東漢自和帝起,君主大都早死,皇帝沖齡即位, 由太後臨朝听政,多援引父兄參與朝事,其後,外戚又參與君主即位,加強了 他們把持政權的能力、持久性,形成外

2、戚專政的局面。 外戚專權,對君主諸多挾制,君主一旦成人,急欲重掌實權,於是使引用 親近的宦官以剪除外戚, 廿二史劄記東漢宦官說:和帝踐祚幼弱,竇憲 兄弟專權乃獨與宦官者鄭眾定謀收(竇)憲,宦官有權自此始。 就君主而 言,外戚可以威脅皇位,宦官盡管貪污不法,卻不能當皇帝,促使君主親信宦 官,疏遠外戚,間接造成宦官得權,形成宦官專權的局面。 然而,皇帝又不幸早死,幼主即位,再重演太后援引外戚專政,皇帝重用 宦官誅外戚的歷史,週而復始,循環不繼,形成戚宦亂政,因而導致政局動盪, 朝綱不振,宦官任人惟親,賣官鬻爵,廣收賄賂,使朝政每下愈況。同時,戚 宦亂政又引起正直大臣和士人的不滿,遂與外戚聯合攻擊宦

3、官,宦官便利用權 勢大力逼害,於是釀成桓、靈二世的兩次党錮之禍。由於政治日趨黑暗,官吏 貪污,地方豪紳對貧民又諸多敲榨勒索,百姓無以為生,流離轉徙,終於導致 大規模的民變,其中以黃巾起事聲勢最為浩大。 黃巾起事於東漢末年,由於宦官得勢,朝綱敗壞,豪強又與宦官勾結,大 肆兼併,造成貧富懸殊;朝廷更為對羌人用兵,加徵賦稅;加上天災頻仍,貧 民無以維生,尤以河北冀州,青州的災情最為嚴重,反抗情緒高昴。漢靈帝期間,鉅鹿人張角組織太平道,以符水咒語替人治病,又宣揚蒼 天(漢室)已死,黃天(張角)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廣受民眾支持, 十多年間,三十六萬信徒遍佈青、徐、幽、冀、荊、揚等州。靈帝中平元年

4、,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與弟弟張寶,張良以黃巾為標記起事。不久,黃巾勢力 蔓延黃河中下游及長江下游, 八州并發 ,勢如破竹。靈帝以皇甫嵩,朱雋盧 植進巢,好不容易才把黃巾的主力鎮壓下去,但黑山黃龍、白波等黃巾餘黨仍 為禍黃河流域。黃巾起事後,全國動盪,地方豪強及州郡乘時擴充勢力。原來漢代雖然分 全國為十三州郡,其中刺史僅屬於監察性質,限以六條問事 ,糾察郡太守和 郡國相,提防他們濫用職權,勾結豪強,侵擾百姓。然而,隨著地方規模擴展, 刺史的職事繁多,權力漸越出六條以外,後來甚至侵奪了郡國大守和國相 的行政及軍事權。可見東漢末年的刺史,以監察官身份統轄州內的軍民和財政, 職權已遠超西漢武帝時代,造成

5、了刺州(即刺史)專州的情況。東漢末年,漢廷無力制止黃巾之亂,遂有改州刺史為州牧的言論。當時, 宗室劉焉提出刺史權輕,又非地方正式長官,司職糾察,徒增加滋擾,難以遏 制民變,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予其軍改大權,使其權宜平亂。十多年後,黃巾 起事雖平,卻形成州牧割據。 史載漢季以來,刺史總統諸郡賦政於外 ,此即刺史早已掌握地方實權, 少帝即位後,州牧割據已成無可抵抗的趨勢,其中以冀州牧袁紹、徐州牧陶謙、 兗州牧曹操較為強大。結果,何進引袁紹入京盡誅宦官,卻招來董卓入京廢立,演為曹操挾献帝號令天下,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由以上的情況可知,自和帝以後,戚宦相爭,引發党錮之禍,志良盡去, 宦官專權,使政治敗壞,民生困苦,終激起黃巾起事,漢廷為鎮壓黃巾,遺派 州牧加強地方防務,形成外重內輕,地方軍閥入主中央,終致東漢衰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