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751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朝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宋朝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宋朝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宋朝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朝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朝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朝的社会生活宋朝的社会生活 教材教法教材教法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是文化课,如何让学生通过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学习,感受和加深对宋朝 的整体特点和时代特色的理解,将是本课的重点。相关内容丰富,头绪繁杂,如何把握是本课的难点。为避免本课的教学流于琐碎,应 给以及时的总结和概括、深化。教法建议教法建议1关于导入。可以从学生都熟知的坐的形式的变化来导入。最好能够展示两幅图片, 一幅是宋朝以前中国人坐的图片,如秦汉时期的席地而坐;一幅是宋朝人坐在椅子或凳子 上的图片。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引入本课的课题:宋朝的社会生活。如果图片缺乏, 也可以先让学生解释一下成语“席地而坐”的含义,从

2、而引出课题。2关于把本课设计成活动课的建议。本课的内容没有难以理解之处,教学的关键是调 动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兴趣。可以把本课设计成活动课,搞成几个小专题研 究,如课外调查“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南北差异”或者“中国风俗习惯的来历”等。当然, 不见得非要圈定北宋时期。3把本课设计成小组自学课的建议。如果时间紧的话,也可以把本课设计成自学课, 课堂的前半部分时间,分组学习。视学生人数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 46 个小组,每一 个小组自学一个专题,如“传统节日组” 、 “城市娱乐业组” 、 “学风组”等,在课堂的前半 部分时间里,以自学和组内交流为主。然后,每组派代表来介绍宋朝社会的某个方面,

3、也 可采取组与组之间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4如果是传统的讲授课,本课应该多给学生补充材料和图片,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可以结合课后的“问题探究” ,课前准备好一幅清明上河图 ,在课堂上欣赏和学习。5关于宋朝社会生活的分析:可以给学生指出,宋朝时期社会经济达到了中国古代社 会的一个顶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有社会生活方面的丰富多彩与绚丽多姿。问题提示问题提示1想一想:现今依然很受欢迎的一道名菜,是以宋朝一位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你能 说得出这道菜的名称?提示:这道菜是以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字命名的,名为“东坡肉”或“东坡肘子” 。2温故知新:现在的主要节日和节日

4、活动与宋朝有什么不同?提示:主要节日的不同 有两点:一是现在比宋朝多了诸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之类的现代节日。二是个 别传统节日的名称与宋朝不同,如宋朝的元旦,现在称之为春节,指农历的正月初一;而 现在所说的元旦,是指公历的 1 月 1 日。至于传统节日活动,宋朝与现在基本相同。我国 各地过节的风俗不尽相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说出本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再与教材上描 述的宋朝的情况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来。3活动探究:如条件许可的话,集体购买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印制品,逐段仔细观察画中的人物及其活动,对照课文的内容,了解宋朝人的衣食住行、城市娱乐等方面的生 活。提示: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要引

5、导学生注意观察清明上河图 ,并通过此图,了 解宋朝人的衣食住行、城市娱乐等方面的生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 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可分为 3 段:首段写汴京郊野的春光疏林薄雾中,掩映着低矮 的草舍瓦屋、小桥流水、老树、扁舟,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夫在田间耕作。 两个脚夫赶着 5 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 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 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 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

6、段以繁忙的汴河码头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 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 ,是卖扫墓祭品 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 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 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 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 点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

7、也探头探脑 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描绘热闹的市区街景。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 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 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 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 ,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 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 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 九流,无所不备。交

8、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 形色色,样样俱全。这一切都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清明上河图在 5 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 550 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 畜近 60 匹,车轿 20 多辆,大小船只 20 多艘,房屋楼阁 30 多栋。房屋、桥梁、城楼等也 各有特色,体现了宋朝建筑的特征。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 12 世纪北 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图画说明图画说明妃子浴儿图妃子浴儿图 (局部)(局部)妃子浴儿图描绘的是着披帛的妇女给小儿洗澡的情形。披帛是我国古代妇女服饰。隋朝壁画中已有披帛,唐朝广泛流

9、行。用银花或金银粉绘 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披帛分两种:一 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 用。秋收图秋收图秋收图为宋朝人绘制,表现的是几个农民在一个监工的监督下,在田地里收割的情形。农民们身着短褐,这种又粗又短的布衣,是宋朝劳动者典型的装束。白沙宋墓壁画白沙宋墓壁画白沙宋墓 1951 年在河南禹县白沙镇出土,是北宋末年赵大翁及其家属的墓葬,共 3 座。 壁画在一号宋墓前室西壁。画高约 90 厘米,宽约 135 厘米。画面采用了砖雕与绘画相结合 的方法,男女坐像、桌椅、卷帘等凸出壁画 510 厘米。在卷帘

10、、悬幔之下,居中摆着一 方桌,桌上放着酒壶、酒杯。桌两侧的靠背椅上,坐着一对中年男女。男子居右,头戴蓝 帽,身圆领长袍;女子居左,头梳高髻,上穿绛红袄,下穿白裙,二人袖手对坐。人物身 后绘有水波纹屏风,屏风前站立 3 位女侍和 1 位男童,他们手捧唾壶、盒子、果盘,在侍 候主人。这幅壁画对面,还有一幅女伎乐图,画面上共有 11 人,中间一人女扮男装,扬臂 起舞,其他人手持各种乐器,分左右而立,为舞者伴奏。对坐的男女神情肃穆,欣赏着对 面的女伎乐。此画生动地反映了宋朝服饰、饮食和家具的特点,也表现了当时富裕阶层人 们生活享乐的情景。岁朝图岁朝图宋朝节日生活丰富,在城市中出现了描绘民俗题材的节令画

11、如五瑞图 、 大傩图 、 冬日婴戏图 、 九阳消寒图等。其中岁朝图是宋朝最为普遍的民间年画之一,如 北宋中叶以写生著名的画家赵昌的岁朝图轴就颇为著名。眼药酸眼药酸眼药酸是宋朝的杂剧绢画,无款,现藏故宫博物院。该画表现的是当时戏剧演出 时的场景。眼药酸画面的内容是:左方一人扮作眼科医生,头戴皂色奇特高帽和橙色大袖宽 袍,前后挂满绘有眼睛的幌子,斜背的药袋面更有浓眉精眸的一只大眼。众多的眼睛幌子, 显示了他江湖眼科郎中的身份。从画面眼医脚穿红钩鞋和玉手纤纤看,似是女演员所扮, 他伸出右手,食指直立,拇指朝前,对着面前患者的右眼,似招似诀。另一人物右肩负杖, 腰间所插破扇上有草书“诨”字,其人当为副

12、末色。他头巾诨扎作冲天形状,身穿圆领青 衫,衣角扎入腰带,白裤练鞋,袖捋至肘,有意露出手臂的“点青” ,一副市井打扮。他用 手指着右眼,示意有眼病。 眼药酸的“酸”字,一般指秀才士子,咬文嚼墨却不太懂世 情的腐儒行径,这位眼医明显是位青年士子。他沿街兜售眼药时,碰上这位市民,指着他 的眼睛说其有病,结果由于不识时务,反被那人打了一顿棍子。此中调笑舞弄,配上他衣 饰上的种种装饰,形象生动,情趣盎然。根据专家考据, 眼药酸是为了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画的,由此可见纯粹的广告画 在南宋时期即已成熟。余者为 4 位杂剧演员。中间的一位脸庞硕大,头戴尖顶高帽,双手插握于胸前,这是 宋杂剧演员典型的动作。他身上

13、右肩有一块大补钉,身上突出的补钉在这时起了画龙点睛 的作用。其身后还有一滑稽演员,脸上划有八字眉的脸谱,乐得直拍双手,对剧情起着陪 衬和烘托作用。其他两位演员中手持杆子者为参军色,即编导者,另一位手持拍板,与剧 中的主要演员配合表演。这幅杂剧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戏曲的早期形态宋杂剧 的表演实况,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珍贵资料。宋蹴鞠铜镜宋蹴鞠铜镜踢球古称“蹴鞠” ,是一种古代的足球运动,始于战国时期。原先踢的是一种实心皮球,唐朝发展成了气球。唐朝称“蹴鞠”为“蹴球” ,不仅设立了球门,而且还分队比赛。宋朝 蹴鞠更加盛行,上自帝王,下到普通百姓,皆以蹴鞠为乐趣。宋蹴鞠纹铜镜呈圆形,直径 1

14、02 厘米。该镜镜背以浮雕的技法,表现了宋人蹴鞠的 场景:场面中共有 4 人,两人在前,另两人在后。前面一男一女正在对踢:男子戴幞头, 着长服,蹲步前倾,作防御姿态,随时准备接鞠。女子高髻,身着长衫,正在专心致志地 踢球,球在她的脚前飞舞,显得异常的轻盈和从容。这种二人对踢的方法,叫“二人场” , 也叫“打二”后侧一人手持铃状物,似为裁判。较远处站立另一双髻女子,似为仆伺,又 好像是观众。背景则衬以假山、流云、草坪等,一看便知此地是某位大户人家的后花园。百子戏春图百子戏春图 (局部)(局部)这是南宋画家苏汉臣绘的百子戏春图中的“狮子舞” 。画面描绘一个小孩左手拿着 绳索,右手牵着一头金镀眼睛、银贴齿的狮子。张嘴摆尾的狮子,由两个披着狮皮的小孩 扮成。旁边 3 个孩子正在观看戏耍,组成一幅童子戏狮的舞蹈场面。此画现藏北京故宫博 物院。“狮子舞”是人们熟识喜爱的传统民间舞蹈。宋朝狮子舞非常盛行,尤其是儿童们跳 起狮子舞都兴高采烈。这一时期的狮子舞,注重武艺,表演常与打斗相结合。狮子有时还 口吐烟火,以增强神威武勇的气氛。这幅以儿童生活为主的风俗画,反映了宋朝民间舞蹈 的盛行。宋人科举考试图宋人科举考试图这是宋朝人画的科举考试图 ,反映了宋朝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