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627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共 6 页(第页(第 1 页)页)2009-2010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学年第二学期 心理实验教学研究心理实验教学研究 试题(试题(A A)卷卷考生注意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题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卷人分数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在每小题后给出分。在每小题后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心理实验与其它自然科学实验根本的区别是( ) 。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条件控制 D实验设计2最早采用割裂脑方法对大脑进行研究的是(

2、) 。A杰瑞利维 B加扎尼加 C斯佩里 D罗兹维3小心视崖实验中用的被试年龄在( )。A412 个月 B513 个月 C614 个月 D715 个月4将 HEART 这个词投射到一位割裂脑患者的视野中,其中右视野可以看到“HE”左视野可以看到“ART“,你认为患者口头报告看到了什么? ( )。AHE BART CHEART D患者无法报告5柯尔伯格是对( )发展的研究,归纳出道德阶段论来的。A道德认识 B道德判断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6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实验的自变量是( )。A说谎 B原来观点的改变 C奖励 D被试对实验的评价 7关于 TAT 测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技术

3、B它适于临床应用 C它的信度效度都较得 分院系:院系: 姓名:姓名: 专业:专业: 学号:学号:共共 6 页(第页(第 2 页)页)高 D它的区分度难以确定8在视崖实验中对有无深度知觉的判断是根据婴儿在( )来判断的。A母亲呼唤时的情绪表现 B母亲呼唤时爬到深崖那边 C母亲呼唤时爬到浅崖那边 D听到母亲呼唤就爬过去9求助者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得到帮助? ( )A大厅广众 B媒体广泛宣传 C闹市中帮助者目睹求助者 D帮助者通过一般途径知道或目睹求助者状况10在阿希的从众实验如果将线条改为圆的面积,其结果会( )。A相同 B相反 C更显著 D说不清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4、2 分,共分,共 1010 分。在每小题后给出分。在每小题后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 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影响人们对经历过、但未有意识记的事件的回忆正确性的重要因素是( ) 。A经验 B客观事实 C诱导 D时间2视崖实验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有( )。A遵守了实验伦理道德 B创造性地设计出实验装置 C有效地选择了被试 D较好地发挥出婴儿母亲的作用3旷场实验与自然实验法是这样的关系( )。A无关系 B既联系又有区别 C一个是总称一个是具体做法 D有关系4下

5、面哪些情况是在运用投射技术( )。得 分共共 6 页(第页(第 3 页)页)A重构记忆 B自由联想 C编故事 D摆设几个玩具人5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主要有( )方面。A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的关系 B理论普遍适用性 C应用时的性别差异 D被试的受教育程三、判断题三、判断题 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心理实验的结论适用于各种情况。 ( )2、心理实验是开展心理学研究获取数据的唯一方法。 ( )3、有效的结论取得是建立在周密的实验设计基础之上。 ( )4、指导语对实验结果毫无影响。 ( )5、对实验结论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设计的评价。 ( )四、解释术语题:每小题四、解释术语

6、题:每小题 5 5 分,共分,共 2525 分。分。1大脑功能说2重构记忆3依恋4从众得 分得 分共共 6 页(第页(第 4 页)页)5责任扩散五、简答题:每小题五、简答题:每小题 8 8 分,共分,共 3232 分。分。1柯尔伯格归纳出的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2罗夏测验与 TAT 测验的联系与区别3产生“认知失调”的主要因素4实验报告分哪些部分?结果、讨论、结论三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得 分共共 6 页(第页(第 5 页)页)六、综合题:六、综合题:( (任选一题任选一题) )每小题每小题 1313 分,共分,共 1313 分。分。1请指出下面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说出它是反应时什么方法的经典实

7、验,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 ,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 ,主语有“星形”和“十字” ,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 8 个不同的句子。Clark 和 Chase 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详细内容见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汪安圣著汪安圣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得 分共共 6 页(第页(第 6 页)页)2请结合案例资料回答: 案例:原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斯基设计了一个实验:被试者是一些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给学生一张问卷,其中有几条关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学生应对这些判断表示赞成或反对。问题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公认的准则作出回答。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把这些道德的判断列入一张更长的项目单之中,而在学生回答之前给予暗示,指明其他人都赞成错误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数人接受暗示、屈从压力而改变其原来的主意,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改变主意。(1)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2)你对其结果进行讨论,然后做出结论来?(3)你对实验做一个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