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建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624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建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方县狠抓五区一创新,谱写新华章南方县位于南阳市东北部,因春秋时楚国在此修筑了中国最早的长城“楚方城”而得名。*县辖 17 个乡镇街道、557个行政村(街),县域面积 2542 平方公里,耕地 150 万亩,人口 103 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综开发重点县。一、突出城区建一、突出城区建设设,充分,充分发挥发挥新型城新型城镇镇化的引化的引领领作用作用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综合性举措来抓,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集聚城市人口,强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全力打造现代化中等宜居城市和省级卫生、文明、园林城市。 1

2、、拉大城市框架,集聚城市人口。抓好线城区段、方城至社旗快速通道建设,形成城区北环线和西环线;争取改线工程,打造城区东环线、南环线。加快高速引线、吴府大道南延,凤瑞路、文化路、康达路、广安路东延,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在空间布局上形成面积达平方公里、可容纳万人的城区新框架。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新的商务中心,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拉动人口向城市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县城人口达到万人以上。2、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按照“东区建设高标准、中区整治促提升、老城改造变新貌、潘河妆扮出靓景”的思路,加快城区道路建设、改造,推进康达路西延、广安路东延开发,全面完成广安路、人民路南段等道路改造,高标准建

3、设凤瑞路潘河大桥,新建一批城东新区道路,打通城区主干道路连接线,建成豫龙客运站,形成快捷畅通的城市交通格局。结合南水北调分配水量,加快建设第二水厂,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 10 万吨,满足城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启动城区燃气输配系统建设,让城区居民早日用上管道燃气。结合道路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排水管网,实施电网、通信网络升级,提高保障能力。启动建设体育馆、会议中心、宣传文化中心、规划展览馆、城东新区时代广场,合理布局教育、医疗设施,满足城区居民健身休闲、文化娱乐、就学就医需要。抓好潘河景区综合治理,建成面积 1200 亩的龙泉公园,完成五级橡胶坝建设,实现五坝蓄水相连

4、,打造纵贯城区南北的生态景观轴。围绕南水北调工程渠线,打造一条生态园林带。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二期工程和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十二五”末,实现现代化中等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为撤县设市奠定坚实基础。2、加强城市管理,营造良好城市环境。以“两争一迎”为载体,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努力营造优美、安定、便捷的生活环境。实行“条块包干、条块结合”的办法,明确城市管理部门责任,严格考评奖惩,推进工作落实。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加强市政设施日常管护。严格规划建设审批程序,集中整治违法占地、违规建设行为。整合城市各类公共服务和应急指挥资源

5、,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同时,把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提高带动农村发展能力。积极做好符合条件建制乡的撤乡设镇工作,建设新型城镇社区,为人口和产业集聚创造条件。二、突出二、突出产业产业集聚区建集聚区建设设,充分,充分发挥发挥新型工新型工业业化的主化的主导导作用作用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提高工业经济专业化、集聚化、规模化水平,确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到年底,使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税收达到亿元,从业人员达到人,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常住城镇人口达到万人。1、着力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

6、。围绕主导产业招商,通过合资合作,推动新能源、超硬材料两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实现集群发展;通过引进高端产品、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加快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轻纺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通过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推进矿产加工业重组整合,提高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大个项目,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2、着力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投产、建成项目抓达产”的要求,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加快建设进度,发挥项目支撑带动作用。3、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巩固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重点抓好标准化厂房、道路、千伏变电站、东园水厂、污水

7、处理厂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快集聚区内现有村庄的整体搬迁,提高项目入驻承载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4、着力在服务企业上下功夫。以销售收入超亿元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完善服务制度,健全长效机制,落实支持企业发展政策,确保要素供应,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5、实行县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重点项目周例会制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加强和完善对金融部门服务企业的考评奖惩,搭建银企对接和企业家互助共进常态化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营造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浓厚氛围。加大对重点纳税企业的表彰奖励力度,让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建立地方

8、政府与企业相互承诺约束机制,重信用,守承诺,实现互惠双赢。通过政企双方的努力,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三、突出粮食主三、突出粮食主产产区建区建设设,充分,充分发挥发挥新型新型农业现农业现代化的代化的基基础础作用作用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改善生产条件与转变生产方式并重,扎实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亿斤以上。到“十二五”末,力争粮食总产亿斤以上。1、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原则,整合项目和资金,每年规划建设一批亩产过吨的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高标准永久粮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赵河、古庄店为重点,打造两个万亩连片吨粮田示

9、范方,其他每个乡镇打造一个千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带动全县粮食生产上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县高标准永久粮田面积达到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亿斤以上。2、有序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统筹项目摆布,整合各类资金,提高规模效益。围绕高标准永久粮田和旱涝保收田建设,高标准完成土地整理万亩、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万亩、农综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万亩、现代农业项目万亩、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县改造中低产田 30 万亩,旱涝保收田达到 50 万亩,亩产稳定在 700 公斤以上。3、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扎实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各项工作,完善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入户

10、工程,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广优良品种,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大中型农机具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全面落实惠农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四、突出新型四、突出新型农农村社区建村社区建设设,加快城,加快城乡乡一体化一体化进进程。程。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围绕县城、产业集聚区、中心集镇周边,每个乡镇集中打造一个试点社区。继续加大在建社区工作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农民入住,使新型农村社区逐步成为城镇的一部分,让农民真正过上城市人的生活。1、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宜居新型农村社

11、区。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单体与总体、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适度超前、布局科学。按照水、电、路相配套,功能、景观、生态相统一的要求,加快建设社区道路、饮水、污水处理、便民超市、文化卫生、游园绿地,为群众入住创造条件。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帮扶”的办法,动员各方力量,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涉农项目和资金,重点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斜。激励出资捐建,开展村企共建,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资新村建设。坚持就业为本,确保农民进得来、能致富。依托中心

12、集镇、产业集聚区、乡镇创业园,引导企业吸纳安置当地农民转移就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逐步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的目标。2、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步伐。坚持规划引导。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做到不建无规划的房屋,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解决“有新房无新村”的问题。坚持产业富民。进一步培育壮大烟叶、小辣椒、花生、木瓜、畜牧养殖、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划建设一批万亩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或联建原料生产

13、基地、农产品物流园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公路通达能力为重点,逐步消除“断头路”,解决有路无桥、宽路窄桥、晴通雨阻等问题。全年新建县乡公路公里、村道公里,建成大中型桥梁座。尽快扫清线工程遗留,积极做好线、线省道升级立项和郑渝高铁方城站点的争取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实现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分钟到县城的目标。巩固林业和水利生态建设成果,新造林万亩,完成小水库除险加固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万人。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个,实现农村人口脱贫万人。3、加速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区建设。以粮食增产为前提,以

14、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探索一条可持续、易复制、能推广的“三农”发展新路子。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扩大试验区规模;积极引进农业企业,培育产业经营新主体,促进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快新型社区建设,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县乡联动和县校合作,进一步完善“农大设计、政府实施、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确保改革试验区健康发展。注重技术集成、项目集约,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创新,努力把改革试验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农村体制改革试验区、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区。五、五、 突出旅游景区建突出旅游景区建设设,促,促进进第三第三产业产业繁荣

15、繁荣发发展展以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进一步加大引资开发力度,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打造方城旅游品牌。力争通过年的努力,使全县级以上景区达到个。重点抓好七十二潭、炼真宫、古缯国文化苑、大乘山森林公园、七峰山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完成七十二潭景区上山公路、山顶旅游环线和天池服务区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级景区;完成炼真宫综合服务区规划,尽早开工建设;完成古缯国文化苑项目总体规划,开工建设曾氏宗祠、古缯国遗址公园;加快推进大乘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建成级景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七峰山森林公园。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建成四星级方

16、舟大酒店,使全县三星级以上宾馆达到家,建成旅行社家,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六、突出社会管理六、突出社会管理创创新,确保全新,确保全县县大局和大局和谐稳谐稳定定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1、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民生建设。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高中教育城市化、初中教育城镇化、小学教育中心化,提升高中教育,巩固义务教育,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突出抓好五高中、职教中心、县直一园、城关三小扩建工程,建成龙城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启动城东新区幼儿园、初中建设。着力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突出抓好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