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606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三年规划银高小学2011.9.1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三年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阳信县教育会议精神,根据省、市、县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特制定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规划 (2011-2014 年)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和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以培养符合“四有”新人标

2、准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要求;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工作出发点,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二、工作目标:落实教育发展战略,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标志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功能,广泛吸收外校有益教育经验,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

3、足建设,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要努力打造五个平台,搞好四个结合,构建三个体系,坚持四重一突出。五个平台五个平台是:学科课程德育平台;德育课程教学平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行为规范教育平台;社会综合环境育人平台。四个结合四个结合是: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三三个体系个体系是:相互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和评价体系;以广大教师、德育工作者队伍和领导体制为重点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投入和保障体系。四重一突出四重一突出是:重在建设;重在基础;重在创新;重在实效;突出特色。(一)、开展“情系中华,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

4、教育全面“实施情系中华,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情系中华,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唱响家乡遵、守规则;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把“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为营造奥运会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出贡献。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实“中小

5、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学校唱响国歌,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2、培养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认真贯彻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围绕“情系中华,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每年选择一个专题和重点内容作为突破口,力求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年年有突破,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年年有进步。经过 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十个文明习惯伴随

6、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3、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塑造学生爱国自强、开放自信、热忱友好、奋发向上的时代品格。倡导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小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三、实施学校课程的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实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4、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做到全员育人每位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响作用,不断

7、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交流及学科研究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每位教师都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入学、升学、青春期等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小学生要注重基本言行的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5、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

8、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6、 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7、加快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加强对德育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开发资源,研究解决课程内

9、容、教学方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德育课程标准,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总结推广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特色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8、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9、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

10、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优势,支持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统筹安排好队活动时间。通过队组织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10、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研究与评价机制积极开展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方式的研究,逐步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评价、监控、激励、反馈机制。力争每年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和案例交流活动。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对学生品行、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层次影响和教育意义。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响。

11、1、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以师生为主体,通过理念铸造、行为反思,逐步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核心价值观。重视校训、校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加强校风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学校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历史发展为基础,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2、创造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氛围创造师生主动学习、共同发展、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校长努力成为师生相互沟通和思想交流的促进者,使学校的干部教师通过行为反思、问题发现等方法不断改善学校的德育实践,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3、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与文化资源建设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

12、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利用铭言、人物、故事、景观布局、建筑装饰等,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五、创建学校社区新型协作体制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在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1、开展家长、教师协作试点逐步试点建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选举、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新型家长教师委员会,增进家长间的团结互助,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和学校的管理。继续通过

13、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联系等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2、关爱特殊背景的学生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展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权利,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3、完善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加强法制教育,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 , 提高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利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的能力。做好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4、建设网络德育平台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德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以

14、为学生服务为主的网络德育平台。通过教育活动、竞赛、老师指点、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德育辅导,创新德育方式。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在提高学生信息基本素养和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5、组织开发德育资源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开发德育资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鼓励开展德育实验,丰富德育内容。六、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新时期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高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

15、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员育人能力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把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 、 “班主任工作”等内容并记入教师考核。大力表彰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2、实施德育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培训、选拔、提高工作。将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等纳入干训、师训系列。在评级教师、表彰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奖项中,德育教师、班主任要占有一定比例。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培养 5 名左右有一定影响的德育工作者。制

16、定班主任工作规程,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中改善班主任待遇。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3、完善教师实施德育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核其教学能力,还要考核其育人能力、考核完成德育任务的情况。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学生德育工作的情况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发现先 进思想、优秀典型,学习和宣传优秀教师的师德精神和育人经验。4、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的优势 邀请关工委组织“三老”报告团,聘请老同志担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校外辅导员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和综合治理、司法等部门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七、完善德育创新与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德育领导体制、研究体系、管理制度的创新,是落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要建设和完善有效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1 、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型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成立一把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