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huax****miao 文档编号:4600559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 B.阶级

2、斗争 C.社会意识 D.地理条件3.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B.生产力C.生产关系 D.人民群众4.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经济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5.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A.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D.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1.【答案】C。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

3、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题干中的“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这就是说人对外界物体的感觉有其客观制约性,这既表明人有感觉外界物体的能力,又表明人在感觉物体时还有选择和加工外界物体信息的能动性。C 项正确。AB 项夸大了认识、感觉的局限性,带有不可知论的色彩;D 项把感觉说成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2.【答案】A。解析: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集中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故本题答案为 A。3.【答案】B。解析:生产力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

4、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真理。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故本题答案选B。4.【答案】A。解析:(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棗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目前的现实是,占全球人口 26

5、%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都占全球的 80%。这种富国在利用地球资源上的优势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地球资源的合理一部分来达到他们自己经济增长的机会。(2)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资源与环境就无从谈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资源的永继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3)共同性原则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

6、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则是共同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5.【答案】B。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的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故本题选 B。1.春节期间,许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相关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

7、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A.转变职能,政府执政能力不断加强B.重视安全,防患于未然C.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D.执政为民,政府性质逐渐改变2.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是由谁提出的()。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创作应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这样做是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都是天然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地震袭击汶川等地后,国家紧急动用救灾物资,

8、进行抢险。从价值形态上看,这些救灾物资属于()。A.积累基金 B.消费基金C.社会保障基金 D.商业保险5.计划和市场是()。A.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D.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1.【答案】C。解析:本题意在说明政府执政方式(而非执政能力或者政府性质,排除 A、D)的转变,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因此 C 正确。B 选项就事论事不符合新闻标题的概括性要求。故本题答案为 C。2.【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

9、,亦为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3.【答案】A。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故本题答案选 A。4.【答案】C。解析: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专款专用的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一般按不同的项目分别建立,如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救灾物资属于社会救济基金。5.【答案】D。解析:邓小平指出,计划市场都只是经济调节的手段,并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

10、志。故本题答案为D。1.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认识的意义是()。A.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B.表明了意识活动对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统一性C.根本抹杀了人的意识活动规律D.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作用2.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宿命论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少数服从多数C.民主集中制 D.平等原则4.社会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根本保障。A.法律 B.制度 C.监督 D.公开5.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的矛

11、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下列关于这两类社会矛盾的说法,错误的是()。A.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B.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不一致的矛盾C.解决敌我矛盾应采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D.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1,【答案】B。解析:人工智能不能否定物质对意识的作用,因为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的脑袋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意识,意识最终决定力量是劳动。它改变不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也不会降低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故此题答案选 B。2.【答案】B。解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但是人们又不能随心所欲地

12、选择历史,人的自觉活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认为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观点,是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定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唯意志论观点”,因此 B 项正确。3.【答案】A。解析: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答案】B。解析: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明确提出要

1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故本题答案 B。5.【答案】B。解析: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我国人民内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故 B 说法错误,ACD 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B。1.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认识的意义是()。A.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B.表明了意识活动对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统一性C.根本抹杀了人的意识活动规律D.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作用2.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

14、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宿命论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少数服从多数C.民主集中制 D.平等原则4.社会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根本保障。A.法律 B.制度 C.监督 D.公开5.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下列关于这两类社会矛盾的说法,错误的是()。A.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B.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不一致的矛盾C.解决敌我矛盾应采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D.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1,

15、【答案】B。解析:人工智能不能否定物质对意识的作用,因为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的脑袋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意识,意识最终决定力量是劳动。它改变不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也不会降低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故此题答案选 B。2.【答案】B。解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但是人们又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历史,人的自觉活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认为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观点,是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定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唯意志论观点”,因此 B 项正确。3.【答案】A。解析: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

16、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答案】B。解析: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明确提出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故本题答案 B。5.【答案】B。解析: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我国人民内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故 B 说法错误,ACD 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