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483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专 业: 教 育 学(本科)准考证号: 010808501074学生姓名: 刘 波指导老师: 李 瑜完成日期:2012 年 9 月 15 日Comment A1: 论文总体结构完整, 但有些泛华,没有凸显小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特点,另,作用部分分析过于 简单。目 录1.摘要.(1)2.引言(1)3.小学校园文化的概述.(2)(一)小学校园文化的概念.(2)(二)小学校园文化的作用.(2)a. 教育作用.(3)b. 示范作用.(3)c. 凝聚作用.(3)4.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4)(一)校园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

2、视.(4)(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泛政治化和应景倾向严重.(4)(三)校园文化的教育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5)(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独特性.(5)5.完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6)(一)完善物质文化环境(6)(二)加强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6)(三)建立各具特色的小学校园精神文化.(7)(四)从点滴做起、长期坚持.(7)6.结语.(8)7.参考文献.(9)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观念的转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规范、熏陶、启迪和管理等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人格、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

3、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长时间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功能及研究的意义。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次,针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引言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环境、文化气氛、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这些因素都对学校内部的成员,特别是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影响十分深远。校园文化对小学生的情操能起到很好的

4、陶冶作用,对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同样意义非凡。它还能开发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科学文化知识的全面发展等。此外,校园文化还有很强的人心凝聚力,可以大大增强学校的整体凝聚力。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建设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正因为校园文化有这样巨大而又潜在的教育功能,能在新形势下为小学学校建设提供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新建的那些学校及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对于新建设的那些学校来说,它们拥有先进的教育设备和设施,这就在客观上具备了校园文建设的先决条件。对那些比较落后的2农村小学来说,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重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如何

5、扬长避短来建设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就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小学校园文化的概述(一)小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小学校园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小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校园内,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园内部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科研、教学、学风、校风、生活模式及管理制度等;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学习、工作及生活场所等;精神文化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风格、人文精神和历史传统。狭义上的小学校园文化仅仅是指小学校园内

6、的精神财富,即校园的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及校园的管理制度、道德、思想和艺术。我们这里所讲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广义上的校园文化。(二)小学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具体表现,因而参与校园文化并受其教育、熏陶和感染等是小学生完成社会文化的个体转化,换句话说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生向社会化转变的过程当中,和其它常规的教育相比,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为更好挖掘校园文化和利用好这个宝贵的教育资源,了解校园文化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功能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小学生成

7、才的过程当中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具体来说,它具有几个方面的作用:a. 教育作用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校风、环境、校训等对师生都有约束力,它对干3群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学校的管理。校园文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工作,其中包括小学生的品德培养,审美熏陶、知识启迪,把小学生培养成为有独立个性、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b. 示范作用小学校园文化的示范作用主要是指校园文化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环境,而在求学和做人的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是小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教

8、师的政治思想、治学态度、文明修养、生活方式、道德品质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他们的影响甚至伴随他们一生。所以,教书不仅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更是教师的重任。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自身还要做到求真务实和具有情操高尚的“师表” 。在教学中不仅要关心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心和指导小学生的做事、待人处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榜样”的作用是思想品德的真实体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c. 凝聚作用小学校园文化能加强教师、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及荣誉感,能起到团结师生,凝聚师生的作用,还能把学校、社会、家庭等融为一体。小学校园

9、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的精神上。内求团结、外求发展是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环境能让小学生在校园中真切的感受到同学间的互相关怀、互相鼓励、团结友爱及老师的关怀。这种良好的氛围能让他们感到心情舒畅,产生令人振奋和催人向上的力量。等以后走出校园,教师和学生都会因为曾经是这个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会为母校的声誉继续努力奋斗。一旦形成这种凝聚力,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吸引力,把教师和学生团结起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奋斗。4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校园文化作用的深入了解,特别是看到校园文化在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己成为被

10、社会、学校及家长普遍认同的重要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已呈现无限生机。但由于理解的局限性,工作的非常规性,以及作为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一)校园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绝大部分小学还仍然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家长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现象普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虽然没有了小学升学的压力,但他们面临的是社会和家长的压力,抓智育、抓成绩仍然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对校园文化建设很少考虑,文化活动开展较少。由于学科竞赛、考试成绩对学校声誉、地位的影响,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显现出陈旧和不合理的状

11、况。特别是农村小学,只重视有竞赛任务课程和主要学科。例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大大削弱了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关的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减少活动课程的安排和开展,甚至有的学校干脆不安排这方面的课程。此外,虽然在新课改要求,减少小学生的作业,但是某些学校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和繁重的课外作业,这也制约着学生开展学习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小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参加知识竞赛、艺术、社团、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活动,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使校园文化建设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泛政治化和应景倾向严重我国目前很多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坚持贯彻“红头文件” ,但因为政治口号

12、充斥着校园,显得的很单调和枯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仅仅是在物质文化方面,忽视了校园制度文化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很多小学的校园活动都是以政治服务为前提的。例如七一知识、普法知识讲座等。从内容来讲,加5强对小学生政治方面的教育非常有必要,但是要在小学生的承受能力之下,如果超出了他们的负荷能力,必然会影响他们正常的校园生活,这些内容不应该单独来讲,要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品德课、常识课、法律基础知识课等学科的教学当中。此外,由于教育部门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工作日程,并将其作为对学校领导考核、办学效益评估及评估等级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造成很多学校纯粹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评估,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和思路

13、,严重脱离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校园文化的教育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现代小学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速度很快。人们在享受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富裕物质生活的时候,却往往感到焦虑、无助、孤独和迷惘的情绪,人们也逐步意识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缺失和贫乏。社会的发展呼唤着新的教育,然而检视当今小学教育的现实,不难发现在取得历史性进步的同时,并未完全走出小学教育的困境,教育的价值取向仍然存在很严重的偏误。例如,很多小学都偏重于学科教育,忽视小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关怀;重视教会学生生存,忽视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和肩负的责任。很多小学生为了考试、升学甚至是以后有个

14、好工作而读书,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小学生的精神生活、个性特长、道德信仰等被忽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校园暴力、学生厌学也普遍存在。为了回归学校教育的本来的功能,即传承文化、养育人心的功能,学校必须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增强其教育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独特性当前,系统性和独特性现象在我国小学的园文化建设中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是小学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对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设备、豪华的校园建设倾向严重,在提升办学水平的危机感及使命感上缺乏;其次是重视管制、轻视服务,更多的是把小学生甚至事教师当做管制的对象,在服务意识和6水平上缺乏,以人为本的理

15、念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深入的去执行。再次是重视灌输、轻视体验,对学生的教育是灌输式的,把小学生当做容器,而不是当做知识创新的火把;最后是重视现代、轻视传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只是一味盲目的追求先进的设施和设备,轻视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此外是重视共性、轻视个性,学校更多的是为考试而考试的应试教育教学,轻视根据本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发展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三、完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是一个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加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本着“追求品位、主题鲜明、注重差异”的原则,实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如下:(一)完善物质文化环境在具体的小学物质文化建设中,清新整洁的校园通道,各种富有人情味的标牌,引起人想象的人物雕像,让人倍感荣誉的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