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进程中的自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366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化进程中的自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多元化进程中的自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元化进程中的自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化进程中的自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真正知道自己做什么的企业,往往不需要拿多元化来做额外的保险。多元化进程中的自律多元化进程中的自律 文/马 浩 作者简介:马浩,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管理学教授,北大国际 MBA 教授兼学术主任前些时候听说五粮液集团也跃跃欲试企图挺进汽车行业,不禁感到有些郁闷不爽。其 实,我担心的倒不是他们用酒精烧汽车,而是怕我喝的五粮液里染上了汽油味儿,成了非 常 5+1。试想,像五粮液这样拥有所谓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中国大企业,可谓凤毛 麟角,屈指可数。他们若是一不小心败坏了几个汽车品牌,倒还无关紧要,那毕竟是洋人 发明的,并且现在满大街都是。如果一不留神糟蹋了祖先留下的“杯中物”之酿造绝技及 其传世盛

2、名,则实在是罪非轻矣。企业为什么要搞多元化?企业为什么要搞多元化?为什么五粮液要造汽车?为什么企业经营要多元化?为什么当今的中国企业尤其喜好 多元化经营?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战略管理文献中关于多元化动因的研究可以给我们提 供一些基本思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特定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也为它们的多元化经营提 供了额外的刺激和压力。然而,笔者以为,从根儿上说,现时的多元化举措,基本上反映 的是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企业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要成就 什么?其实,这正是心浮气躁、不够敬业的突出表现。外面企业的多元化通常并非顺藤摸 瓜、锦上添花,而往往是瞎摸乱撞,走哪儿都不是家。大家都知道

3、,规避风险恐怕应该是导致多元化经营的最原始的动机,所谓“不要把鸡 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此,多元化可以被想象成一种保险,这边出事,那边可以找回来。 这种说法,应该说不无道理。然而,真正知道自己做什么的企业,往往不需要这种额外的 保险。巴菲特曾有如下评论:“多元化是对无知的一种保护。对于那些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 ”越是对一个行业专注和执着,越是容易理解其各种风险的性 质与化解途径。一个行业中最为敬业的专家型企业,往往是该行业引领潮流和兴风作浪者, 给别人带来风险,而不是忙于规避和应对别人带来的风险。疯牛病并没有击垮靠牛肉做买卖的麦当劳。禽流感也没有绊倒主要经营鸡肉食品

4、的肯 德基。这些专项冠军知道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低成本地从安全的货源进行采购。不管大家如 何褒贬麦肯锡,麦肯锡只做咨询业务,没有满世界办班,教你如何当老板,密授如何搞咨 询。劳力士手表几百年来做那么几款产品,没有说去给你做顶级闹钟。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投资公司,作为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控股公司,其所持有股权的主要企业,也基本都是在某 个行业做到单项冠军或强手的地位,比如盖口保险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和乳品皇 后等。这里的启示是,真正要多元化的是在巴菲特的投资公司这一层面,而不是企业层面。 企业应该专注于它们自己的特长,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独领风骚,而投资者则自己可以 通过投资多种业务而分散风险。即使

5、像巴菲特这样的貌似非相关多元化的控股公司,其控 股的企业的业务间也有其经久一致的内在逻辑关系,那就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他是真正懂得自己在干什么的。即使在高科技股泡沫吹得最大的时候,他也并未越雷池一 步。早在 1996 年,巴菲特与盖茨在华盛顿大学共同演讲的时候,他就说自己不懂高科技行 业,完全是出于友情,他买了盖茨微软的股票 100 股。多元化也要自律多元化也要自律理论分享和实证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企业剩余资产的可流动性越大,它采用非相 关性多元化专利的机会就越大,其多元化趋向的目标产业也就距离其主业越远。很显然, 如果一个公司的主要剩余资产是研发能力,那么它只能在与该研发能力相关

6、的产业中进行 多元化运作。如果一个公司的主要剩余资产是现金,那么它可以想买谁就买谁。著名的飞 利浦莫里斯公司(现名 Altria)就是一家貌似多元化程度非常高,但却非常自律的公司。 这家以万宝路著称的原来主管烟草的公司,可谓资金雄厚、财大气粗。当其主业受阻之时, 它完全可以寻求当时最暴利的产业,通过兼并而打开多元化的局面,比如买个电影厂、制 药公司或者耐克、苹果什么的。但它没有,它当年兼并的米勒啤酒、卡夫食品和七喜饮料 等业务,与其主业极为相近,可以非常方便高效地应用其另外的主要剩余资产,即优良的 营销渠道以及卓越的品牌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范围经济,或曰协同作用。当然,内地企业也会有自己的苦衷。

7、一个企业在某地区做大,就很可能要为政府分忧 解难,比如被请求兼并接管该地区其他行业中一些与本企业业务毫无关系的、经营不善的 企业,从而达到稳定就业或税收的目的等。如此多元化,并非企业初衷。有些企业愿意在 其主业专注打拼,从地域性企业走向全国性企业。而各地间的地方保护和进入壁垒,又使 得这种“地域多元化”举步维艰。即使如此,仍然有像联想、海尔和 TCL 这样的公司在某 一个(组)主业上进行“产品专业化,地域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的努力。我们可能会嘲 笑他们步伐稚嫩,我们可能会痛惜他们“吃亏上当” ,我们也可能过于着急而“恨铁不成钢” 。但是,毕竟他们在努力,在给我们希望。至于五粮液,我想,最好还是去打红塔山的主意,也许共同语言更多一些。俗话说, “烟酒不分家” 。当然,即使是相近业务之间的整合,壁垒仍然可能很多。政府管制、分类 专卖等等。看样子,政府不仅不应该无端“拉郎配” ,最好也不要硬阻“鸳鸯会” 。说到底,关键还是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自己要争气,知道自己究竟是干什么的,要成 就什么东西。不争气,也没什么,至少要正气,最好不要把多元化蹂躏成为虚设机构、关 联交易、挪用资金和逃税洗钱的口实与工具。 编辑 赵代波 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