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806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以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访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图一)文文/本刊记者本刊记者 廖建华廖建华特色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地方的特色经济确实搞得有声有色,经济风生水起,取得长足发展,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但也有不少地方只有特色经济之名,而没有取得发展之实。有些地方认为特色经济就是“自然资源经济” ,没有特色资源,也就没有特色经济可言了。不可否认,特色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什么是特色经济?如何发展好特色经济?记者采访了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为大家解读特色经济。“特色经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什么是特色?它不仅仅是自然资源方面的

2、特色,还包括政策特色、经济环境特色等等。但总结起来,特色就是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就是特色经济,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特色产业”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说。特色就是自己的“招牌菜” ,通俗地讲就是比别人优胜的东西,一个地方的经济环境具备这种因素越多,对经济的发展越有利。举个饮食业中的例子,为什么会存在大酒店做不过大排档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大排档的招牌菜比大酒店的做得要好,这就是比较优势,这就是最大的特色所在。“现阶段很多地方的特色经济仍然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是由我国经济大环境所决定的。因为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于经济的起步阶段,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占

3、有比较大的比重,在这些地方,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也就理所当然了。例如山西丰富的煤矿资源,广西的旅游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优势。”刘福刚同时也强调,资源型特色经济要适时转化为综合型特色经济。自然资源的优势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因为资源始终是有限的,总有用完的一天,而经济讲究的是持续的发展,因此特色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可能长期依靠自然资源优势,而应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综合的比较优势。增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增城的石灰石资源十分丰富,而石灰石是水泥的主要成分。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增城市政府大力上马水泥项目,仅仙村镇就有 100 多家水泥厂,但水泥这一特色产业并没有让增城的经济发展起来,反而让其他

4、产业陷入了困境中,增城的招商引资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比较优势的形成,首先要因地制宜规划好,并且要落实到位,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 ,刘福刚说。他还以四川双流县为例进行说明,双流县根据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 10 公里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双流(人流、物流)项目,如今因环抱双流机场而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人流物流集散地;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足的实际,立足城乡统筹,2003 年,双流县提出并实践了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也就是著名的双流“三个集中” 。谈西南县域经济必言双流,双流经济在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重要地位

5、由此可见一斑。在特色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是不变的规律。但通过刘福刚的深刻解读,一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的形成,前期的定位、规划十分重要。定位比较优势时不仅仅要进行不同地方之间的比较,还要进行内部产业间的比较,挖掘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大力推进,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特色经济,增城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案例篇案例篇江阴:创新成就江阴:创新成就 “五年冠五年冠”(图二)江阴,一个承载着“江阴现象” 、 “江阴板块” 、 “江阴标准”等荣耀的地方。在第七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继续名列榜首,实现了五连冠。2007 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超过 4500 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出超过 4.

6、5 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亩产冠军” 。是什么让江阴这个“双料冠军”的经济在全国县域经济中脱颖而出?是创新,是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当江阴处在发展制高点的时候,它的脚步丝毫没有停留过,而且步伐越迈越大,越走越坚实。市委书记朱民阳居安思危地说:“江阴的经济发展已进入重要的拐弯时期,转得好又会赢得新一轮重大机遇,继续处在发展的前沿;转不好,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落伍者。 ”盛世思危,这是江阴的勇气,也是江阴继续创新的起点。江阴的经济基础是传统的产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比例高达 70,其中冶金占 31%、纺织占 30%、机械占 15%。江阴市的领导人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放眼世界,把江阴的经济置

7、身于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在江阴人眼里,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例如纺织业,江阴积极引导无梭化、自动化和品牌化。如今,江阴纺织业有 8000 多台织机,无梭化已经实现 80%以上,以无接纱、自落筒为标志的自动控制也达到 50%;另一方面,江阴大力培养发展新能源和环保等高新产业。朱民阳强调,政府和企业要共谋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切实解决“怎样加快发展”的问题。第一,要在“做大”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下真功夫;第二,要在“做强”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用真招;第三,要在“做优”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求真效。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江阴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远景能源、海润科技、

8、浚鑫科技等一大批高新企业茁壮成长。新能源产业力争到 2010 年新增销售 500 亿元,到 2012 年达到1000 亿元销售规模。高新产业将在江阴这片土地上赢得广阔的灿烂晴空。江阴正在经历从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过渡的漂亮转身。过去的成功是庸者的负累,却是智者前进的垫脚石。不断的创新开拓成就了江阴名副其实的“五年冠” 。江阴的比较优势:江阴的比较优势:连续五年全国经济百强县状元,是江阴市强大经济实力的反映,在强大的经济实力背后,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江阴经济文化” 、 “江阴精神”等等,都将成为江阴无可比拟的优势。另外,高瞻远瞩的政策决策也是其优势之一。江阴的投资建议:江阴的投资

9、建议: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将成为江阴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江阴市鼓励广大企业围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投资创业、改造延伸,以促进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发展优势。增城:珠三角上的绿色明珠增城:珠三角上的绿色明珠(图三)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比较“钻”的人,他们善于整合自身周围资源,并且能够把资源为我所用,这类人往往比较容易成功。如果把增城比作一个人,那么它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增城,地处珠三角都市圈内,是广州“东进”的主要阵地、 “北优”的重要生态区,且位于广深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上。这样的区位优势,让增城市的决策者意识到,打好“广州牌” ,融入珠三角,探索都市圈卫星城的科学发展模式,

10、是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增城,因此被赋予了全新定位: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凭借比邻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这一区位优势,增城取得了先发之机。目前增城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牛仔休闲服等三大支柱产业。2007 年,增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10 亿元,工业总产值 862.7 亿元,均为 2000 年的 3 倍;财政总收入达 77.22 亿元,是 2000 年的 10倍;县域经济竞争力从 1999 年的全国第 58 位跃升至去年的第 15 位,已连续 5 年稳居广东省第一位。增城的经济建设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所走的“绿色之路”有很大的关系。增城有过粗放发展的经历,全市曾经建了 130 多家小水

11、泥厂、150 多家小漂染厂、200多家采石场。这些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增城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城市政府顶着财政收入减少的压力,陆续关闭了 100 多家小水泥厂、97 家小型洗漂印染企业和 200 多家采石采矿场。“宁可 GDP 增长少一个百分点,也不让污染项目多一个” ,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增城在大力推行减污的同时,也在造绿。 “五山、二水、三分田”的增城是广州东部的绿肺和绿色屏障。近年来,增城大打“生态牌” ,大手笔护绿造绿。从 2000 年起,累计引进社会资金 5000 多万元,营造各种速生丰产林达 1 万公顷。生态环境成为增城招

12、商引资的一张王牌,增城也因此迎来了一股投资的热潮。2007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0.72%,创十年来新高,也从本质上扭转招商引资难的被动局面。市长朱泽君形象地比喻为:“我们过去招商是彩云追月 ,现在则是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 。 ”增城这颗明珠如此璀璨,单有区位优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三个功能圈,并把每个功能圈进行精耕细作。增城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将全市 1616 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分为南、中、北 3 个功能圈:南部地区位于广州、东莞、深圳之间,发展工业优势突出,营造工业制造业产业圈,打造成广州东部的经济增长极;中部地区环境优美,是广州的城市副中心,营造城市

13、生活圈,创建文化产业城;北部地区生态优美,着力营造以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增城的比较优势:增城的比较优势:比邻珠三角地区,在广州、深圳一小时经济圈内,到东莞只需十多分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广州、深圳高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广州开发区的崛起,增城是最直接的受惠者之一。增城的投资建议:增城的投资建议:广州汽车业方兴未艾,这也是广州的重点产业,增城汽车相关配套项目必将成为投资的热点,增城在这一领域有相当稳固的基础。安溪:浸着茶香的安溪:浸着茶香的“跳远运动员跳远运动员”(图四)曾经,安溪是福建最大的全国贫困县。现在,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安溪完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

14、色的“三级跳” 。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安溪排在第 97 位。安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三级跳,茶产业功不可没,整个福建就是茶业的故乡。在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里,乔致庸带领他的团队,从山西祁县千里迢迢来到福建贩茶,大获成功,当时福建茶已经出口到了中亚诸国和俄罗斯,可见福建茶产业影响之大。茶对安溪而言更是“衣食父母” ,具有特别的意义。据统计,在安溪 108 万人口中,涉茶人口近 80 万,有 10 万安溪人在外经销茶叶。2007 年安溪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6434 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 1000 元,农民收入中大约 51%来自茶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安溪的富民功臣茶业,在财

15、政贡献方面却显得有点“小气” , 2007 年安溪县财政收入突破 15 亿元,其中 86%以上来自二、三产业。茶叶经济虽然富裕几十万茶农,但其直接税务贡献只在千万元左右。这从侧面反映安溪从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茶业的发展,真正把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到实处。“工业是安溪发展的顶梁柱,但一离开茶业,安溪就会走回老路贫困” ,安溪县委书记尤猛军说。茶业的发展,更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呈现一业带百业的态势。福州大学管理学教授吴秋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茶叶经济培育出的 10 万茶商,其背后是大量民间资金的积累和一个创业群体的形成,对于一个后发展地区,这是经济崛起最重要的资源。”安溪目前已经培育了除茶

16、业外的钢铁、水泥、铁腾等三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对财政的贡献都在茶业之上,但茶业是安溪民富的基础,只有民富才能强县。现在茶业仍然是安溪对外最知名的一张名片。安溪的比较优势:安溪的比较优势:安溪地处传统的茶乡福建,茶文化相当发达,茶产业发展日趋完善,整个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一专多能的格局。而且福建临近台湾,海峡两岸正在着力推动产业共同市场的发展,将促进安溪茶产业质的飞跃。安溪的投资建议:安溪的投资建议:在茶乡投资茶产业自然是不会错的,但与之息息相关的产业也将成为投资的不错选择。例如茶市电子化建设、现代物流等,这里所指的物流,其所具备的功能早已远远超出运输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交易、结算、价格、配送、质检、进出口代理、展示等综合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