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四章__社交心理基础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730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四章__社交心理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四章__社交心理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四章__社交心理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四章__社交心理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四章__社交心理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四章__社交心理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四章__社交心理基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社交心理基础社交心理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 意志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知、情、意。 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现实的过程。信息输入信息贮存 信息利用 1信息输入感觉和知觉的过程属于信息输人的范畴,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的个体及外部相 互关系的反映。 2.信息贮存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客观现实的反映。记忆过程由“记”和“忆”的过程组成,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三个基本环节。 3.信息利用思维和想象属于信息利用的

2、范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 程。 二、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伴随状态。1情感的概念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2.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与情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情感与情绪具有相同的心理过程。它们都是伴随认识过程产 生的,由客观现实刺激引发的,与需要密切相连的心理反映形式。其次,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进化的产物。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情 感则发生较晚,是人类所特

3、有的心理现象。再次,情感对情绪具有一定制约作用。情感一旦形成会对情绪的 表现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表现为情绪的各种变化往往受到已形成的 情感的影响,而情感的表现又往往依赖于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实现。 由此有人甚至提出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的 表述。情感与情绪的区别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产生的角度看,两者所依赖的需要种类不同。情感与情绪 同需要有密切联系,但情绪是与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 其次,从稳定的角度看,两者承受的影响强度不同。情绪较易受 情境的影响,它常随情境或一时性需要的出现而发生,也较易随情境 的变化或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则因其基于对主客观关系的 概括

4、而深人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所以虽然也受情境的影响,但同时 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一面。再次,从反应的角度看,两者显露的表现形式不同。情绪具有冲 动性和明显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生就会难以控制,例如欣喜若狂时常 常手舞足蹈,怒不可遏时常常暴跳如雷。情感则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 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意识控制的范围。例如父母对子女的爱, 游子对家乡的眷恋。3.情感和情绪的种类情绪的种类可按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外部表现 划分为心境激情热情心境是一种有演染性的、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情感的种类按社会内容划分为

5、道德感 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是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与人的道德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的体验。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是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人们对符合道德准则 的行为会产生敬佩和赞扬的情感,对不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会产生厌 恶和憎恨的情感。美感是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与人的审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的体验。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与人的认识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体 验。三、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在情感过程的推动下产生的。它 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1.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 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常以行为的方式表现出

6、来,称为意志行 动, 人的意志行动具有四个特点: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具有明确的目的;与克服困难紧密相连;对行为的调节起支配作用。 2.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1)意志的自觉性指一个人对行动的目的和社会意义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使其能 为实现预定的目标主动调节自己行动的品质。(2)意志的果断性指一个人善于抓住机遇,在复杂情境中迅速作出决策,毫不犹豫 采取行动的品质。 (3)意志的自制性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品质。(4)意志的坚韧性指一个人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为实现目的而 百折不挠的品质。3意志行动的过程意志行动的过程是意识对行为积极能动的

7、调节过程。包括采取决 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又称意志行动的酝酿阶段,指行动前在头脑中确立动机、选定目 标和制定计划的活动。确立动机和选定目标都以需要为基础。由人们的优势需要引发的动 机和选定的满足需要的目标,规定了意志行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其 间有时一个人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起作用的 动机,而且这些动机又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动机冲突,影 响到目标的选定。制定计划是在目标选定后考虑和选择达到目标的行动方式与方法、 拟定行动计划的活动。(2)执行决定阶段又称意志行动的实现阶段,指将头脑中的意图、愿望和计划在行 动中具体化的活动。 第二节 个性心理一、个

8、性的概念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先天的遗传素质、 后天的社会影响,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对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作 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个性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个性就其客观存在而言,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2.个性就其成分构成而言,是整体性和可分析性的统一 3.个性就其现实表现而言,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4.个性就其内驱作用而言,是倾向性和制约性的统一二、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较活跃的一组心理成分,它决定着人对 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表现出个性的能动性。其基本成分 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理想

9、与信念等。1.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是个性倾向性中最基本的成分。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引发并维持人的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 2.兴趣与爱好兴趣与爱好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 的心理倾向。 3.理想与信念现想与信念是个性心理倾向中的高级表现形式,对需要与动机、 兴趣与爱好有一定制约作用。三、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中较稳定的成分,它表明着个体的典型 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是个性差异的重要标志。其基本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能力能力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它包括智力、一般能 力和特殊能力。智力指从事认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10、心理条件,包括观察力、注意力、 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一般能力指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组织能力、 定向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特殊能力指完成某种特殊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智力是能力的核心成分,是人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人的智力水平可以用智商作为智力量化的单位进行测量和评估。一 般人群的智力水平分布呈常态分布趋势 (见表2-1)。表2-1智力水平分布智商(IQ) 占人群百分比 智力等级140以上 1% 天才130一139 2% 异常优秀120一129 8% 110一119 16% 优秀100一109 23% 平庸90一99 2

11、3% 80一89 16% 愚呆70一79 8% 近低能60-69 2% 低能60以下 1%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能力 发展水平的差异。二是个体间存在着各种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三是 个体之间存在着能力类型的差异。2.气质气质是表现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发生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 的稳定的动力性心理特征。相当于通常所说的脾气、柔性或性情。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的不同将神经活 动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型,恰好与气质类型相对应(见表2-2)。表2-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 兴奋型 胆汁质 活泼型 多血质 安静型 粘液质 抑制

12、型 抑郁质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表现如下:胆汁质:动作发生迅速、强烈、有力;情绪兴奋性高,反应强烈;反 应速度快,行动敏捷;精力充沛,直爽、热情,易于冲动;急燥、粗暴、 自我控制力差;明显外倾。多血质:动作发生迅速、敏捷、灵活;情绪兴奋性高、热情、喜怒 易形于色;善于适应环境;注意力易转移,情感不深厚,志趣多变;明显 外倾。粘液质:动作反应慢、不灵活;情绪兴奋性低、稳重、沉着;自制力 强,喜怒不形于色;注意力转移不灵活;冷淡、缺乏生气;明显内倾。抑郁质:行为拘谨、反应速度慢、言语动作细腻无力;情绪兴奋性 高、体验深刻、祷于觉察人们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孤僻、羞怯、敏感、 退缩、易沉闷;严重内倾

13、。3.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它是构成个性的核心成分,反映着个体所特有的人格化的 综合性心理特征。性格按心理机能的优势划分有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指向 性划分有内向型和外向型;按独立性的程度划分有独立型和顺从型。 此外,还有学者把性格分为五型 A型 (又称行为型或不稳定积极型),具有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差, 遇事易急躁,外倾等特点;B型 (又称平均型),具有情绪和社会适应性较均衡,但主观能动性不 够,交际能力差等特点; C型 (又称平稳型或稳定消极型),具有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好,带 有内倾性等特点; D型 (又称稳定积极型),具有情绪稳定

14、,社会适应性平均,带有外倾 性等特点; E型 (又称反常型或不稳定消极型),具有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 差或一般化,带有内倾性等特点。每个人的性格都可表现出态度、意志、情绪、理智四个方面的特征, 或者说对每一个人的性格进行评价都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为个体对现实持什么态度。可以从他对社会、集体、他人的 态度,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为个体能否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毅性(3)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为个体认知能力的高低。可以从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等认识能力上的差异进行评价。 (4)性格的情绪

15、特征表现为个体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从强度、稳定性、持久性 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评价。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个体的认识,是作为主体 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社会影响 首先,自我意识是社会意识内化于个体大脑的结果。 其次,自我意识是个体选择性地接受某种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的结 果。 第三,自我意识是社会评价的结果。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随着个体社会化的进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在 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总体看,它经历了生理自我、社 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一般认为从出生8个 月至3多为生理自我的形成期。 2.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13-14岁为社会自我的形成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 心理自测 气质类型测量 指导语:下面60道题,可以帮助你大致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回答 这些问题时,你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在题后面记2分,比较符合在 题后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记0分,比较不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