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707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市甘露学校 朱小红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落后是要挨打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血的教训应该永远记取。2.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东北毒气事件”等事实,认识

2、到日本到现在还在为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作辩护,真是恬不知耻!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比如南京大屠杀,联系无锡地方受日本侵略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正义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东北毒气事件”等事实,能够运用历史史实,驳斥侵华日军的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2.让学生了解搜集日本侵略者在无锡的侵略、屠杀史实,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日军侵华战争的几个重要的事件、事变:九一八事变、七七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731 细菌部队、三光政策等 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

3、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从松花江上歌曲导入课题,用义勇军进行曲结束全课,体现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既着重渲染了本课的主题,又为下节课的全民族的抗战打下伏笔。让学生的情绪、情感投入到本课的教学气氛中来,以实现教学目标。2.本课结合几个事件、事变,以及通过学生了解的无锡受到日军侵略的历史,让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中,以增强正义、义愤感。3.以南京大屠杀、731 部队的细菌战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结合现在新教科书事件、东北毒气事件,学生会感受颇深,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会更好。4.通过了解日本国内右翼反动势力美化当年日军侵华的荒谬言论,学生会发

4、自内心进行批驳。通过历史史实的叙述,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5.通过本课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学生可以增强感官效果,提高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二、课题分析二、课题分析1.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全民族的抗战”两目串联起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颇具特色,着重体现以下含义。抗日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是令人发指的,但面对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绝不会屈服;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人民。这节课所涉及的教材首先分析了日本侵华的原因与过程。侵华是日本一贯的对外方针,经济危机促发了日本的侵

5、华并逐步升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开始了对中国的局部侵略。从广义上说,抗日战争从 1931 年就已经开始。1937 年卢沟桥事变,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它拉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序幕。在侵华过程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制造南京大屠杀,建立魔鬼部队 731,对根据地进行血腥的“三光”政策,轰炸无辜平民,让学生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激起义愤,为下节课,全民族的抗战打下伏笔。2.2.目标分析目标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与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反抗精神,同时能够从现实出发,明确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教

6、师在教学评价时可以多角度、多方式地进行,如通过布置课前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在日军侵华期间的史实,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教学反馈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等一些基本历史概念的掌握程度;通过演讲、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的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及课后的表现,做适当评价。历史事实都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军国主义者至今仍自我标榜的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把亚洲人民从殖民者的手中解放出来”的谎言。3.3.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几个重要事件、事变,南京大屠杀、731 细菌部队。难点是批驳日本美化侵略的荒谬言论。4.4.本课纲要本课纲要中华

7、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日本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2.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3.七七芦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4.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南京大屠杀细菌战,731 部队日军的“三光”政策日军在无锡犯下的血案日本美化侵略的荒谬言论5.5.对教学策略的分析对教学策略的分析本课从导入起,就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从松花江上一曲催人泪下的歌曲、通过了解日本侵华时在无锡制造的血案,提高民族意识,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同时能够从现实出发,明确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生的反抗精神。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可以多角度、多方式地进行,如通过课堂作业、教学反馈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九一八

8、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的掌握程度;通过演讲、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历史情感与现实的关系的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及课后的表现,做适当评价。通过多媒体将大量的图片、影像、真实数据资料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终身难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6.6.对学生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任何的苦痛,所以说,让他们学这种课,让他们能充满感情学好这个课,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没有学生的参与,这种课是永远也不会上成功的。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了解本地抗日战争期间,受到的屠杀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侵害,离我们并不遥远!这样,学生的主动

9、性和学习的兴趣就会调动起来,也就会自觉的加入我们用感情基础建立的这节课的气氛、环境中来,从而更好地学好这节课。在本课内容的掌握上,应该是很简单的,只是在发动学生进行批驳日本右翼的美化侵略中,有一定的难点。教师的加以引导,要适度。7.7.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从松花江上引入课题,然后说明日本侵略者的原因,通过两次事变,到 1941 年底,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用幻灯说明,形象具体;对侵华日军的暴行,通过杀人比赛、南京大屠杀、细菌战,以及前段时间齐齐哈尔市的毒气事件,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质,以激发民族义愤,为下节课打下伏笔。8.8.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的课堂气氛掌握不好,本课涉

10、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又要让学生不出现过于偏激的情况,这也是教师的一门技巧。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都配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流流程程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导导入入师生问好,开始上课,播放松花江上歌曲。问:此歌曲的背景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此歌曲强烈的时代感,激起爱国主义热情。学生回答问题,引入本课内容。音乐对人有激励作用,学生在听取歌曲的同时,在积聚学习本课的感情基础。通过回答教师提问,可以知道学生课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过过程程点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请同学

11、们阅读本课导言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中国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起,侵占大半个中国的事实,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导言,对一节课来说很重要,一般来说,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不能了。轻以不用。一、日本军国主义把矛头指向中国。让学生自学第一段,得出结论,为什么日本会把矛头指向中国?在此以前,日本已经对中国发动过战争吗?学生回答:20 世纪 30年代初,日本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外战争,矛头指向中国。学生答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割让台湾、赔款 2 亿 3000 万两白银等。甲午中日战争学生还是应该能够回答出来的,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

12、,又可以证明起日本的贪婪和中国的软弱可欺。也就是说日本不把中国灭亡,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二、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教师通过视频、缩略图,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范围日本侵略者的惯用手段,找借口、搞诬陷,再进攻。联系松花江上一歌,想象东北父老乡亲沦为亡国奴的情景,发自内心的感慨。视频观看,增加感性认识,利用歌曲的特有感染,让学生感受到三千万东北同胞的悲愤心情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三、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然后,以芦沟桥事变为开端,到 1941 年底,侵占大片领土,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昌等重要城市。观看芦沟桥事变的视频,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他们的目标是,芦沟桥

13、事变,是日军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的标志。用铁的事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目标。通过日军进攻中国的缩略图,清晰地看到中国领土被侵占的事实,让学生产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理性地看待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四、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2.细菌战,731 部队3.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如:请你调查你所在地区,走访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人,整理日本侵略者对自己所在地区所犯下的罪行。观看视频,通过大量事实,南京大屠杀、令人发指的杀人比赛、细菌战、活体实验、三光政策、重庆防空隧道的窒息事件、潘家峪惨案,了解真相,结合无锡本

14、地日军的暴行,学生会增长知识,增强情感。通过南京大屠杀的视频,通过齐齐哈尔毒气事件,通过大量铁一般的事实,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性。通过学生了解的无锡本地受到日军残暴统治、屠杀的事实,更能使学生了解真相,进入角色。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学到这里,该是让学生进行小结的时候了,讨论后回答:为什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日本发动这两个事变是偶然的吗?为什么? 有个歌,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是什么歌?那是 1935 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原是电影中华儿女的主题歌,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唱国歌。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5、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日本“大陆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较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此后一直到 1941 年日军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侵华势力猖獗一时。引导学生走向教学设计的思路:从内心发出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和呼声。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 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讨论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不能感情用事,武断地下结论,要据理分析,有科学依据。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讨讨论论可是,教师可以讲述日本最新通过的教科书的一段话:“战争难

16、以分清善恶,它不是用哪一方正义、哪一方不正义可以说明的”,阅读书本 P115 材料,说说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对当年侵华战争是什么态度?日本政府又是什么态度?学生可以开始争论:然后提出:“难道战争真的是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的吗?今天我们就用中华民族血泪的历史来驳斥他们的谬论。” 学生举例进行反驳他们的荒谬言论,课堂效果才能达到。从而让学生明确:当今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战争的正义和不正义来模糊他们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说明他们对所犯的战争罪行并没有深刻认识,甚至肆意抵赖、到处标榜自己。这对世界和平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障碍,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历史。小小结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惨痛的历史!中国人民,是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者的,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各族人民拿起武器,走上战场,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这就此时的学生,也已是义愤填膺,随时准备抵抗侵略者。这样的设计,引人入胜,在调动学生的感情的基础上,引入抗战这一主题,为下节课打下伏笔。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