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间审计发展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99450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民间审计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方民间审计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方民间审计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方民间审计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方民间审计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民间审计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民间审计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民间审计发展 对我国的影响姓名:吴同班级:审计 0809学号:0307080918【内容摘要】民间审计是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的审计有着长久的历史,但是缺乏科学的机制,先从一些审计案例分析西方民间审计对我国的影响。【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法律制度、 民间审计制度、审计文化、审计质量 、绩效审计【正文】根据史书记载,民间审计的产生源于西方。1581 年威尼斯会计师协会成立,它是世界审计史上最早的民间审计组织。民间审计真正产生并初步形成制度的历史进程是在英国完成的。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也孕育了制度的创新。以下从几个方面说明西方民间审计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一

2、、西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民间审计制度的产生一、西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民间审计制度的产生(一)西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索过程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这么说,自从会计诞生以后,会计信息失真便已存在。但早期的会计人员只是向业主负责,属“帐目保密”的时代,会计信息失真并未引起人们重视。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关注是和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分不开的。在股份公司两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由经营者定期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此会计信息便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由于公司管理当局的虚报会计信息而使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遭受巨大损失的事件,如十八世纪发生在英国

3、的著名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到本世纪最著名也是最极端的例子便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市场的崩溃。那时候,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危机,公司纷纷破产倒闭,股票和债券在证券市场上被大量抛售,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股东和债权人蒙受巨额损失。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经历会计信息失真带来惨痛教训的同时,西方也一直在探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之路。综观起来,西方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实际上就是制度创新、制度变迁和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法律制度、公司制度、民间审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四项最重要的制度。下面着重介绍法律制度和民间审计制度1、法律制度的约束 在西方国家,法律的规定构成了对会

4、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监督和约束。英国在南海公司事件后,便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在美国,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在会计方面没有建立制度,也没有法律规范。大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先后于 1933 年和 1934 年公布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两部重要法规,要求股份公司在向社会公众出售股票之前,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并公布其会计报表。由于送交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会计报表,必须按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并经独立会计师的审计,这就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形成强有力的约束。2、民间审计制度的出现 民间审计制度发端于 1720 年的“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受聘对南海公司进行会计记录审查的斯内尔成为最早对公司舞弊进行审计的会计

5、师。由于股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触经营的各个方面,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只能求助于数字和报告书,这就要求有独立的“外部控制”公司审计。西方民间审计制度正是适应这样的历史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因此,民间审计制度作为西方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二)西方历史经验对我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启示 借鉴西方国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从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公司制度、民间审计制度、会计准则、政府干预等方面着手:1、加强法制建设 从西方历史经验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也是法制在不断完善

6、的过程。当前,我国已发生了不少重大的会计案例,如深圳原野、红光实业、琼民源、东方锅炉等上市公司,都是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应当看到,我国现行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如对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律责任如何分担、如何处罚等,在法律上都是非常模糊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会计法已再次修订,我们希望在新的会计法中能处理好这些问题。2、改革产权制度 产权的明确界定,是会计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在借鉴西方经验时,我们应看到,中国与西方各国在产权制度上是很不相同的。西方各国在其长期发展中已形成比较有效的

7、产权制度,而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所各项制度正是建立在私有产权制度基础上的。但我国实行的是公有产权制度,且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现有产权制度的最大弊病是只有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没有事实上所有者。这种产权主体的二、从审计文化角度二、从审计文化角度西方宪法思想基调是“民主” 、 “自由” 、 “分权” 、 “法治” ,它对东西方国家的审计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由民间的独立审计师定期对企业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是否公允的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检查,提出意见并传递给利益的相关各方,这种签证审计构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审计法

8、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先进的理论,对我国审计事业和审计文化的影响着重的体现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这些思想观念的引入和运用上。无论是体现在“人民主权”的民主政治,还是强调“自由平等”的法制观念,都要求加强对国家、社会的政治监督活动,这就凸显出审计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西方绩效审计标准对我国的启示三、西方绩效审计标准对我国的启示荷兰国家审计局是依据荷兰基本法,但是他们从事某种审计则是依据定期修订的国家会计法 。在 1976 年,正是这部法律,奠定了荷兰进行绩效审计的基础。该法的第四十七条要求审计局关注三个方面:(1)以目标为导向的国家管理;(2)公共服务的组织;

9、(3)公共服务的功能。该法律规定效果和效率审计包括如下:1、对管理效果和效率的审计,包括公共服务的内部管理的各种可能的方面;2、对组织的效果和效率的审计;3、对政策应用的效果和效率的审计。我国目前的绩效审计正在走荷兰早期的路子,尽管各国都有关于绩效审计标准的方方面面的规定,但在各国的绩效审计实践中,审计时往往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有良好的管理更感兴趣,而不是审计标准的条条框框。我国审计实践似乎也与这种现象不谋而合。四、英国审计质量框架剖析对我国的启示四、英国审计质量框架剖析对我国的启示(一)英国审计质量框架发布的背景分析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英国发生了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由此

10、引发对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和审计领域的重大改革,具体包括修订公司法 ;财务报告委员会(FRC) 。究竟如何评估审计质量?FRC 提出最合适的方法是首先界定决定高质量审计的关键要素,然后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执行这些要素的有效性,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评估来对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行整体判断。这些要素具体包括:事务所文化;合伙人和员工的专业技术和个人素质;审计过程的有效性;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影响审计质量的不可控因素。 (二)英国审计质量框架的借鉴意义1、制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框架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已经包含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准则,但质量控制准则

11、未能包含影响审计质量的不可控等因素,因此建议我国财政部或注册会计协会尽快制定审计质量框架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建议,帮助审计委员会评估外部审计的有效性,帮助监管者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价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高质量审计的政策和措施。2、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可控因素高度重视并落到实处2006 年 2 月,财政部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其中包括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两个准则的颁布说明质量控制准则对于审计质量的提高重要,但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建议会计事务所结合审计质量框架中的可控因素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3、披露审计质量自评报告以增加事

12、务所透明度2008 年 1 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披露制度 ,该制度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对外披露三方面的信息,其中包括执业质量的信息。建议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审计质量框架的体系进行每个要素的自评,以增强审计过程的透明度,提高信息使用者的信心。4、把握好准则制定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关系在制定审计准则时,准则制定机构要处理好原则和规则的关系,审计准则既要有原则性的规定,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又要有可操作性的程序,便于注册会计师执业,以保证独立审计准则得到贯彻和落实。5、加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并明确审计委员会的责任我国应明确审计委员会在会计事务所聘任及评价方面的职责,并要求上市公司应在年度报告中说明审计委员会履行其职责的情况。可见,西方审计的正确路线给我国的审计发展起到了以积极明示的作用,我国也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审计本质的原则上,吸取西方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西方审计学审计制度创建中国审计文化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