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教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99384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态变化(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态变化(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态变化(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态变化(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教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对对 1 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1星火教育一对一教案星火教育一对一教案教教 师师: :夏修理夏修理初三学生初三学生: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20142014 年年 3 3 月月 2222 日日阶阶 段段: :基础(基础( ) 提高(提高( ) 强化(强化(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共共 次课次课 第第 次课次课教学课题教学课题: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重

2、点: 1.温度计的正确读取 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难点:难点: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 系统整理六种物态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考点导航典例分析知能结合巩固提高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教案解读教案解读教师反思教师反思1 对对 1 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2【考点导航】(一)温度及其测量,熔化和凝固(一)温度及其测量,熔化和凝固1.1.温度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沸水的 温度为 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

3、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 换算关系 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A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 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 (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无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缩 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 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 人体读数 A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

4、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 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 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缩口,原因是:便于拿出体外进行读数 练习:练习: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2.如图表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1 对对 1 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33.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

5、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 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2.2.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 (1 1)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 象叫做物态变化。(2 2)熔化:)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现象:春天“冰雪消融” 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

6、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 保持在熔点不变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 且温度不断上升不断上升。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熔化吸热的应用: a.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冷。 (雪熔化吸热) b.夏天,在饭菜的上面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c.鲜鱼保鲜,用 00C 的冰比 00C 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d.“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水水银酒精乙醚 凝固点/0-39-117-114 沸点/10035778351 对对

7、1 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4(2 2) 凝固:凝固: 1.凝固现象:“滴水成冰” “铜水”浇入模子铸成件2.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 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不变。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 热,且温度不断下降不断下降。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温度达到凝固点、 不断放热不断放热。4.凝固放热: 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炼钢厂, “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小英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_。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 15(乙)所示,

8、则液 体温度为_。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 5。 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 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30。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4.如图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 (2)AB 段图象表示的是_,BC 段表示的是_过程,这段过程中_保 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CD 段表示的是_,DE 段表示的是_,EF 段 表示的是_,锡必须向外_,F

9、G 表示的是_过程。 (3)锡熔化过程经过_分钟,在 36 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 _,912 分钟内锡处于_过程,锡在 36 分钟内与 911 分钟内的不 同点在于_。(二)(二)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1.1.汽化:汽化: (1 1)定义:)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1 对对 1 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5(2 2)比较蒸发和沸腾比较蒸发和沸腾不同点名称相同点 发生时温度发生位置剧烈程度制冷作用蒸发汽化吸热任何温度下 都可进行表面平和缓慢有沸腾汽化吸热达到沸点并吸热 才能进行表面和内部剧烈无(3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

10、体的温度。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干 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2.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 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同样湿 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蒸发制冷蒸发制冷 辨析 电风扇能使人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皮肤 表面空气流动,加 快了皮肤上汗液的蒸发吸热。 电风扇对着温度计吹,不能使温度计示数下降,这是因为温 度计玻璃泡上没有水分蒸发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空调机吹出来的是冷

11、风,比环境温度低,这与电风扇吹出来的风是不一样的。 ( (4 4) )沸点沸点: 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相同。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同种液体,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辨辨析析1.高山上煮鸡蛋不容易熟,而高压锅却比普通锅容易将食物煮熟。答: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高压锅内气压高,沸点高,所以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2. 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 煮鸡蛋。当煮鸡蛋的 水烧开后,小明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 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鸡蛋煮熟。小红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 盖上锅 盖, 让锅内水微微沸腾, 同样能很快将鸡蛋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答

12、: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只要维持水沸腾,不管大火还是小火,水的 温度不再改变。火太大,既浪费能源,又会因水剧烈汽化而容易干锅。(5 5)液液体体沸沸腾腾的的两两个个必必要要条条件件: 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需要吸热。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液体才能沸腾。如果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而不能继续吸热,那么液 体也不会沸腾。现象:现象:1.可用纸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保持在 1000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2.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 800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1 对对 1 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6(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 780C,高

13、于 780C 时为气态)2.2.液化液化(1 1)定义:)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 2)液化现象:)液化现象: 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 (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3 3)液化的方法)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1.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 “雾” ;附在草木,聚成“露” )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

14、水气” 。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2.压缩体积液化: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4 4)液化放热:)液化放热: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1000C 的水蒸气比 1000C 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0C 的水蒸气液化成 1000C 的水要放热)辨析辨析 :“白气”

15、和水蒸气冬天人们嘴里哈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这里的 “白气”不是水蒸气, 而是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 体。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 (B)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3.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 醉剂, 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 使皮肤快速冷却, 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 于氯乙烷 ( )A汽化放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