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学【精品-ppt】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9224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317 大小:36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姻家庭法学【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7页
婚姻家庭法学【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7页
婚姻家庭法学【精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7页
婚姻家庭法学【精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7页
婚姻家庭法学【精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婚姻家庭法学【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法学【精品-ppt】(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婚姻家庭法学扬州大学法学院 李秀华教授教材选用 教材名称: 婚姻家庭法学 类别: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简介:主编巫昌祯:中国政法大学婚姻法 学教授、博导、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研究会名 誉会长;主编夏吟兰:中国政法大学婚姻法学 教授、博导、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8月版。婚姻家庭教学主要模板 根据教学安排与内容需要基本包括: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方式】 【重点解析】 【教学案例评析】 【前沿动态与探讨】 【总结与反馈】实践教学步骤 在需要实践实践教学的环节,教学步骤 : 【案件背景】 【教学展示】 【讨论主题】 【思

2、考与总结】 【课前准备】 主要法律规定。教学方法 主张根据教学内容可以交织采用实 践性教学法,通过:头脑风暴、讨 论、提问、反问、追问、角色扮演 、案例模拟、影像教学等多种方法 实现教学目标。第一章婚姻家庭学理念与发展【重点内容与目标】 婚姻家庭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是在经济基础上形成用以确 认与规范婚姻家庭关系的上层建筑,婚 姻家庭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其中 社会属性决定了婚姻家庭制度之演进。第一节 婚姻家庭理念与属 性 一、婚姻与家庭理念 我国婚姻法(修正案)第1章 第1条规定:“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 的基本准则。” 明确指出我国婚姻法 调整的对象是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 。为

3、更科学地理解婚姻家庭关系性 质与特点,须对婚姻与家庭的概念 进行界定。 (一)婚姻的概念即男女双方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 认的男女两性结合。包含3层含义: 、婚姻是异性间互为配偶的结 合。 、婚姻必须为社会制度所确认 。 、婚姻是夫妻身份之结合。不同学者定义 中国历史上更强调婚姻是合两性之 好。 著名法学家莫德斯汀认为婚姻是神 法与人法之结合。 寺院法时期视婚姻为神作之合,具 有宗教性 英美法律学者强调当事人主观意愿 ,认为是双方自愿的结合 大陆法系学者则认为是双方共同生 活永恒之结合(二)婚姻性质 契约论在西方国家占主流地位康德 系代表人物,认为是人性自然法则之体 现 婚姻伦理学黑格尔为代表,强

4、调精神 统一我国有学者十分强调婚姻伦理性 信托关系说强调国家与个人间关系 制度说法国始创此学说 身份关系说中国婚姻法学界之通说心理学家的观点 一个人的爱情成长,类似于爬山,婚 姻可能坐落在山的某个地段,你需要去 寻觅。如果你一个人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会很累,很痛苦,可能摔跤、迷路、 孤独和害怕,但内心体验很深,刻骨铭 心。沿途的风景也能一一浏览,你也不 会错过真正属于你和适合你的好婚姻。 遇到了婚姻,不等于你到了峰顶,你和 他还要继续攀登,继续体验爱的磨炼直 到身心合一。这样登山的感觉会是你终 生绵绵不绝的享受。(三)家庭概念 家庭是由一定范围内亲属所构 成的生活单位。 、家庭是一个生活单位。

5、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收养为纽带而构成 的生产单位。 、家庭由一定范围内亲属所构成。 所谓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是指在法律上具有 权利义务关系的亲属。 (四)家庭职能 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即婚姻家庭在人类 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担 负的一定的社会职能。婚姻家庭的社会 职能是其本质的外部体现,亦是婚姻家 庭与社会联结的环节。 、经济职能。是指家庭组织生产与 消 费的职能。 、生育职能。即人口再生产主要是 通过家庭实现。 、教育职能。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 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扶养职能。有助于养老育幼。 二、婚姻家庭关系的属性 婚姻家庭关系是以两性关系结合为前提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的

6、社会关系 。 (一)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 然因素。即两性关系与血缘关系。 、婚姻家庭构成以自然生理作为基 础。 、自然属性在历史和立法上的作用 。(二)社会属性 婚姻家庭关系存在和发展决定于 社会生产关系,同时受社会上层建 筑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 、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 、是婚姻家庭发展的根本动因。 、婚姻家庭是社会物质与思想关 系的统一体。第二节 婚姻家庭制度与历史 类型 一、婚姻家庭制度 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家 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反映,并 以行为规范方式进行保护。 (一)婚姻家庭制度与经济基础 (二)婚姻家庭制度与上层建筑 婚姻家庭一方面决定

7、于当时社会的 生产关系,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上层建筑 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二、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制 度 婚姻家庭制度不是抽象的,它们 只能以具体历史形态存在于社会发 展的一定阶段。纵观人类历史上婚 姻家庭制度演变,均是经济基础发 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婚姻家庭制度三个阶段 人类的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3 个阶段,即群婚制、对偶婚制、 一夫一妻制。二、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制 度 (一)群婚制 群婚源于原始社会发展的一定阶 段,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婚姻家庭形 态。 、血缘群婚制。是群婚制的 低级形式,即同一辈份男女间互为 夫妻。此婚姻排除直系血亲通婚。 、亚血缘群婚制。亦称普那 路亚家庭。是群婚制的高级形式,

8、它仍是男女间的集团婚,但已排除 了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 (二)对偶婚制 对偶婚是人类社会的第二个 婚姻家庭形式。它是指在或长或 短的时期内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 的婚姻。对偶婚既有群婚的特点 ,也具有一夫妻制的雏形,它是 从群婚制向一夫妻制发展的进渡 形式。三、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又称个体婚制, 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 度。一夫一妻制夫妻关系较为稳 固,当事人不能任意解除。一夫 一妻制是随着原始社会的崩溃和 私有制的确立而产生的。 思考题 1、简答我国婚姻的概念、特点。 2、简述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与特点。 3、婚姻家庭制度有哪些历史类型? 4、举例说明上层建筑对婚姻家庭之影响 。 第二章

9、婚姻家庭法的性质与变革【重点内容提示与目标】 掌握婚姻法的概念、特点及调整的 对象;婚姻家庭法是规定与调整婚 姻家庭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和 。正确理解与掌握婚姻家庭法有助 于建立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课堂教学方法、内容与重点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理论探讨 、提问等方法; 教学环节 :三个环节; 教学重点:婚姻法的概念、特点及 调整的对象; 课时:每环节45分钟。第一个环节教学手段: 文献分析、头脑风暴等 内容:价值、回顾研究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概 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与特征 关于婚姻法的概念学术界有许多表 述方式。 不同教科书。 我国婚姻法第1条明确规定:“ 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10、” 关于婚姻家庭法名称与形式 名称:亲属法、婚姻家庭法、婚姻法、 家 庭法。 形式上:英美法系由单行法规组成。大 陆法系将其归入民法典,以亲属法形式 出现。我国主流观点婚姻家庭法。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与 特征(一)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和。 1、这一概念指出了婚姻家庭法调整对 象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区别。 2、婚姻家庭法对婚姻家庭关系有规定 与调整作用。 3、 婚姻家庭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婚姻家庭法的特 征 1、普遍性。其适用范围极为广泛 。 2、身份性。人身关 系居主导地位 。 3、伦理性 。最显著特点。 4、强制性。是指家庭成员间权利 义务具有肯定性,当事人不得

11、任意 更改。 二、婚姻家庭关系(一)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概念 与婚姻家庭关系区别在于后者只是一种 事实社会关系。前者依法律产生。 (二)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主体 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地位平等。 (三)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内容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四)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客体权利与义务指向的对向。利益、行为与 物。三、婚姻家庭法之渊源指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宪法与法律 (二)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制定或发布 行政法规等 (三)地方及民族自治地方有关规定 (四)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五)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四、婚姻家庭法与其他法律之 关系 (一)与宪法 条与条规定 。 (二)与民法通则 至 条。 (三)与行

12、政法 结婚、离婚登 记。 (四)与刑法 至 条。 (五)与民诉法五、婚姻家庭法的效力 (一)时间效力 (二)空间效力 (三)对人效力第二节我国婚姻家庭立法沿 革 一、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立法发展旧中国婚姻家庭家庭制度的基本特 征主要是指封建社会婚姻家庭制度的基 本特征。封建婚姻家庭制度是建立在封 建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同时受封建的 政权、族权、神权及夫权的联合支配。 旧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基本特 征 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封建包办强迫婚姻 (二)一夫多妻 多妾 (三)男尊女卑、夫权统治 (四)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 (五)男子有出妻特权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婚姻家庭立法 (一)清末婚姻家

13、庭立法 (二)北洋军阀时期立法 (三)国民党政府婚姻家庭立法三、建国前革命根据地的婚姻 立法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 1931年12月1日,中央苏维埃政府颁布 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该条 例共7章23条。1934年4月8日重新颁布 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共6章 21条。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婚姻立 法 具有时代性与灵活性。具有地区性特点 。四、建国后婚姻家庭立法 (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0年5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姻法,这是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 法律,亦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改革旧的 婚姻家庭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 1950年 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就是废

14、旧立新。 1950 年婚姻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婚姻家庭制 度的改革走向深入,走向成熟。(二)1980年婚姻法 新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补充与完 善: 、补充和完善了婚姻法基本原则 。 、对结婚条件进行两点修改。 、扩大了对家庭关系法律调整。 4、规定了离婚法定条件。 5、增加了附则有关规定。(三)年婚姻法(修正案 )2001年4月,在21次常委会上通过。修改 与完善体现在下列问题上:1、婚姻法基本原则得到了强化与完善;。 2、结婚制度更为完善与科学; 、完善了夫妻财产制; 、完善离婚制度。第二章 思考题 、年婚姻法修正案对 1980年婚姻法有哪些发展与完善? 、试述婚姻家庭法概念与特

15、征。 、试述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之改革价值 。第三章 亲属制度【重点内容与目标】 掌握亲属的概念、种类;了解亲系 的概念和种类;灵活运用亲等的计 算方法;了解亲属关系的发生、终 止及亲属的法律效力。第一节亲属的概念与种类 一、亲属的概念 (一)亲属的概念 亲属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和律例 中早有记载。最早可见于礼记大 传,其中提到:“六世,亲属谒矣” 、“亲者,属也”。现代意义上的亲属 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 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 (二)亲属的特征 1、亲属是因特定原因产生的社会关系. (1)因婚姻而形成的亲属。(2)因血 缘联系而形成的亲属。(3)因法律拟制 而产生的亲属。 2、亲属是有着固定的身份和称谓的社 会关系. 3、亲属体现为权利与义务关系。(三)亲属不同于家庭成员和 家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