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委尧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高规格的社会建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126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委尧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高规格的社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委尧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高规格的社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委尧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高规格的社会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委尧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高规格的社会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委尧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高规格的社会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委尧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高规格的社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委尧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高规格的社会建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潘家园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学习参考(2009 年第 1 期)1卷首语街道学习参考是一本以“把握导向、贴近实际、便于自学、服务中心”为办刊宗旨,以宣讲与街道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刊物。创办本刊是街道在加强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政治学习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为了保证刊物的准确性,本刊文章一般来自求是、前线、社区等杂志及区相关部门的电子刊物,如果您在日常阅读中有贴近街道工作的政策解读、理论文章时,希望推荐给我们。鉴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不当和不足之处难免存在,希望读者能给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推荐文章外网信箱:(宣传科邮箱)内网邮箱:zuoxiangjun电 话:87381853街道学习参考

2、编委会2009 年 2 月 5 日潘家园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学习参考(2009 年第 1 期)2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北京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在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若干意见,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把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这件大事,以体制创新作为突破口,着力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首都社会建设

3、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公共服(一)公共服务务体系建体系建设设取得新取得新进进展展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实事,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据统计,2007 年市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上的投入,分别比上年增加了32.2%、31.4%、29.2%和 20.7%。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着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目前,首都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整体水平在全国领先,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标准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社会发展综合

4、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在扩大公共服务的同时,努力实现“五无”目标,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按照“无零就业家庭”的要求,加大帮扶力度,实现有就业能力的家庭当年至少有 1 人就业。“无城镇危房户”工作加快推进,在 2007 年工作基础上,2008 年解决了一万户居民危潘家园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学习参考(2009 年第 1 期)3房问题。同时,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无重大上访户”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奥运期间上访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80%以上。“无社会救助盲点”工作顺利进行。2007 年把城镇居民“一老一小”纳入大病医疗保险,2008 年又扩大到城镇劳动年龄内的无业居民

5、,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为城乡 70 万老人每人每月发放了200 元福利养老金,做到社会养老保障城乡全覆盖。解决“无拖欠工资”问题取得成效。2007 年为 5.3 万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 9000 万元,2008 年又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二)社会建(二)社会建设设基基础础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作取得新成效大力加强街道和社区工作。按照“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进一步转变街道职能,调整机构设置,完善工作制度,推动街道围绕为居民和社会单位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打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完善社区民

6、主自治制度,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加社区工作经费、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广大社区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认真做好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等各项工作,在服务居民生活、协调利益关系、改善生活环境、倡导文明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建设。制定关于促进本市行业协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试行),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基金会以及行业协会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和登记程序,解决了党政领导干部在协会中兼职问题,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到 2008 年 9

7、 月底,全市有新经济组织 106.7 万个、社会组织 2.万个。在这些组织就业的有潘家园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学习参考(2009 年第 1 期)4420 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 75%以上,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队伍为方向,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了北京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积极研究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岗位设置、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重大政策,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实施社会工作人才“百、千、万工程”计划。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市民政、卫生、教育、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从事相关社会工作人员达到 30 余万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达到1.6

8、万人。2008 年,全市完成了首届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有 1.2 万人报名参加考试,社会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三)社会(三)社会动员动员能力有了新提高能力有了新提高举办奥运会,是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建设实践,最大限度地把整个社会组织动员起来了。在筹办工作中,科技奥运、人“绿色奥运、文奥运”三大理念深入人心,广泛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广大群众和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奥运、自觉奉献奥运。全市社区深入开展“建设和谐社区、喜迎奥运盛会”系列活动,举行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文明社区和人文奥运“周末大讲堂”,组织百万平安奥运“红袖标”队伍,为成功举办奥运,特别是实现“

9、平安奥运”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立足本职建和谐、迎接奥运做奉献”主题活动。志愿者协会、球迷协会、车友会等组织,先后举办了“少开一天车”、“争当文明观众”等一系列活动,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支持奥运。社会各界以举办残奥会为契机,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引导全社会树立扶残、助残意识。到2008 年 9 月底,全市已建成 1400 多个温馨家园,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良好服务。潘家园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学习参考(2009 年第 1 期)5举办奥运,使社会志愿服务发展到新的阶段。按照“大众参与、以人为本、传递微笑、构建和谐”的原则,推动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加快发展。先后动员

10、 310 多万人报名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形成了 170 万人的志愿服务大军。他们以真诚的微笑、优质的服务、自觉奉献的精神,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北京城市的“微笑名片”,得到世人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也积极投身“平安奥运社区志愿活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基层平安创建。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这次活动的党员干部有近百万人次。志愿服务的蓬勃兴起,充分展示了广大市民热情、文明、包容、自信的精神风貌,在保证奥运会圆满成功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首都城市的文明程度。调查显示,有 93%的人认为北京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提升,98.3%的人表示要通过自己的文明行动向世界

11、展示中国的精神风尚。抗震救灾工作极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公民意识不断增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市民纷纷慷慨解囊、捐物献血、报名参加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全市各慈善组织积极组织为灾区捐款捐物,市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了志愿救援队伍,纺织、食品、建材等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为灾区紧急生产救灾物资,市商业联合会组织开展各种义卖活动。广大志愿者踊跃奔赴灾区,在救灾一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自觉奉献的行动,为夺取抗震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北京市委、市政府始

12、终坚持把体制创新作为社会建设的推动力,先后召开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座谈会,对街道、潘家园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学习参考(2009 年第 1 期)6社区、城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党的十七大之后,这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成立了“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刘淇同志任组长,郭金龙同志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38 个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通过这个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研究重大问题,加强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社会工委、社会办。社会工作机构成立后,制定“三

13、定”方案,招聘工作人员,确定工作思路,很快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区县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到 2008 年 9 月底,八个城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已组建完毕,班子和工作人员基本配齐。远郊区县工作机构组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首都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改革措施。这些文件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是近年来首都社会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我

14、市社会建设的工作部署。这些文件的出台,将有力推动首都社会建设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建设。明确了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制定年度社会建设工作“折子工程”,建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社区、社会单位中首批建立 90 个信息直报点。全市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认真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部门之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首都智力人才优势,成立市社会建设专家顾问团,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潘家园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学习参考(2009 年第 1 期)7大学等院校,共建社会建设研究机构,举办了社会建设论坛。(五)社会(

15、五)社会领领域党的建域党的建设设取得新取得新发发展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总结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经验,积极开展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分类分层培训,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在发展中不断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党组织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开展社区换届“两推一选”、党务公开、党员承诺制等试点工作,加强对社区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把党的工作向楼门、胡同、群众组织延伸。到 2008 年 9 月底,全市在街道层面建立了 149

16、 个党建协调委员会,在社区层面建立了 1554 个党建协调委员会分会,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以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为重点,构建了党委工作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动,市、区县、街乡、社区(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设置模式。通过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以及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到 2008 年 9 月底,全市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已经建立了 6063 个党组织,党员人数已达 13.98 万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 8.9%,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基本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党的工作业绩突出、成效明显的先进典型。潘家园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学习参考(2009 年第 1 期)8社会建设“1+4”文件出台背景及创新【“1+4”文件的出台背景】2004 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