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选修课题3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123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选修课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选修课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选修课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选修课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选修课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选修课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选修课题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佛教名山 本章概况: 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第一部分:九华山 面积:100平方公里 99峰(天台峰、莲花峰、十王峰) 四大丛林:百岁宫、甘露寺、祗园寺、东崖寺 地藏菩萨 地藏,是梵文的意译,说的是十方世界的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如秘藏”,故名“地藏”。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主要景区 柯村景区、山前景区、九华街景区 闵园景区、天台景区、花台景区 九子岩景区、后山景区 月身宝殿 位于九华街西神光岭头,周围古木参天 内供金乔觉的肉身 金乔觉:新罗国王的儿子,唐开元七年(719年),24岁的他落发受戒后

2、,告别家乡,来到 大唐东土,寻访名山,最后在九华山苦行修道,广度信徒,在九华山共住75年。收徒二圣、道 明、闵公。圆寂3年后,肉身不腐,面如常色。 古拜经台 古拜经台位于天台峰下,距观音峰约华里。通往天台之路要绕寺而过。 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僧人建此寺纪念,名为大愿庵(佛教称金地藏 大愿菩萨)。因为拜经较通俗易记,所以都称它古拜经台。 该寺始建于唐代,经历代修建,现在面积898。 化城寺 是九华山开山寺,也是全山百寺之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寺名系出自法华经中 释迦点石化城的故事。它位于九华山心腹位置的九华街上,依山修建,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 山,东连东崖,西接神光岭,四面环

3、绕如城。殿宇前后四进,随地势逐座升高,气势巍峨,绿 树葱茏。化城寺历代曾遭受多次火灾,现有殿宇多系清朝光绪年间重建,唯独藏经楼是明代宣德年间 建筑。现在,化城寺已辟为九华山佛教文物展览馆,将以前保存在月身殿西侧的佛教文物和该 寺的一些文物珍宝搬迁过来,集中展览。其中有康熙、乾隆二帝的手谕笔迹,有传说是金地藏 王穿过的僧靴和使用的宝印,还有宋代和元代的岩红瓷和青蓝瓷钵,以及从缅甸传入的仰光大 金塔模型、梵文贝叶经等文物。 大殿宽19米,进深14米,中有“九龙戏珠”藻井。殿中佛龛则因地势筑在宽4.5米、高2米的岩 石上,中间是端坐莲台的释迦佛,左为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为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四周围绕

4、二十四诸天像。此种布局,为他处所少见。 百岁宫 又名护国万年寺,原名摘星庵,始建于明末(公元1630年),坐落在东崖摩空岭峰顶,依悬崖峭壁走向,外表有如民宅,其实是一座拥有99间半殿宇和僧房的大型寺庙,是专为供奉无暇 禅师的真身而建。寺内存钟、鼓、碑刻50余件,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属全国重点寺院。今主 持僧慧庆。百岁宫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庙。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库院、斋堂、僧舍、客 房和东司(厕所)为一整体,没有单体建筑的配置,远观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这种形制 在中国现存寺庙建筑中极少见。百岁宫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势,楼层由低爬高, 层层上升,形成曲折幽深恢宏多变

5、的迷宫。从正门正面看大殿,它只是一层楼,而大殿东侧的 厢房是两层楼,通高只有10米。但从它的后门看,东侧墙高达55米,为五层楼。而屋顶只是 一个完整的皖南民居式有天井的四落水顶。 无暇禅师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圆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126 岁,世称百岁公。无瑕在此,以野果为食,用舌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 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明思宗祟祯三年(1630年)敕封无瑕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赐无瑕肉 身塔名莲花宝藏。 祗园寺 是九华山最早的宫殿式寺庙,又名祗园禅寺,古名祗园、祗树庵,为全国重点寺院。位于九 华街入口

6、处,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 1522 1566年),清代多次 重修和增建,规模宏丽,为九华丛林之冠。祗园本来是印度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在祗园宣 扬佛教二十余年。九华山祗园寺就是取这个故事而得名。 祗园寺,整个建筑并非对称,而是曲曲折折。步入寺门是灵官殿,过一小庭院,一方形重檐 殿堂是天王殿,从殿后小院上石阶十余步。便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殿内宝气凝聚,煜然炫灿。 高约30米,莲花台上端坐着三尊十多米高的敷金大佛,两侧是十八罗汉,神态各异。三尊大佛 背面,矗立着几米高的海岛佛像群,有一组彩塑的佛像故事,有观音斗鳌鱼等, 造型生动。从大殿对面的回廊前进,有法堂、斋堂、方丈寮、

7、衣钵寮、大寮、小寮,楼下有禅 堂、新戒堂等殿堂。寺内有铜质大锅一口,名千僧锅。殿后为僧人起居的各种家房和附 属建筑。九华山佛教协会就设在这里。该寺建筑面积5157平方米,殿宇层层叠叠,回旋曲折, 结构精巧,气势磅礴。佛像和千僧灶等文物保存完好。藏经楼内珍藏稀珍经书。 其中龙藏,全称乾隆版大藏经,又名清藏,完成于清高宗乾隆三年(公元1738 年),是清代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全藏共收经1669部,7168卷。 东崖禅寺 位于化城寺以东约1500米,分为山上与山下两所寺院。东岩上院毁于1933年的一场火灾, 现存下岩寺为五层建筑,内部雕刻华丽,今辟为九华宾馆。附近有晏坐岩、地藏洞、清代钟楼、 天池

8、、龙女泉、闵公墓、太白书堂遗址等名胜古迹,以及明代王守仁(王阳明)手书“云深处” 石刻。 东崖寺的肉身菩萨定慧和尚 甘露寺 甘露寺地处龙山主峰东,层岩秀石,峰豁万千,风景秀美。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坐落九 华山北路,半山定心石下,为九华山第一景。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今存大雄宝殿、 配殿、寮房、钟鼓、碑刻等文物。全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寺院。甘露寺建于金湖之畔悬崖峭壁之天然洞穴之中。洞高约80米,宽、深各为30米,洞内滴泉不 绝,清澄甘洌,且有防病之效,胜似甘露,因而得名。宋绍兴十八年(1146年)在此建寺,其建筑奇特,依次坷岩石顺势架造,外形如同一个繁写的叶字,墓底

9、仅用一根粗大的木柱 撑托,有上殿、唇阁、观音阁、南安阁4座殿宇,可谓一柱扦地,重楼叠阁,为我国古 代建筑杰作。 甘露寺的肉身菩萨常恩和尚 常恩,俗姓胡,字朗德,龙舒(即今现在的舒城)人氏,出生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即公元 1818年)。 大致在道光末或咸丰初来到九华山甘露寺,而后就一直常住下来,直到光绪末年圆寂。 先是到香积寮烧火三年,同时在甘露寺东红亭子烧茶水 ;接着撞了三年钟;又过了三年, 开始管理菜园 ;以后又改做巡山僧;后来,常恩做了甘露寺都监 圆寂后装缸三年零六个月,肉身不腐,于是装金供养(装金时剪下了胡子)。肉身在文革中 被毁。 旃檀禅林据传,旃檀林初建寺时,伐附近古树,见其木质异坚,

10、纹络纤细,酷具奇香,僧人喻之为佛 家珍品旃檀树,故建寺名曰“旃檀林”。又称旃檀禅林。位于九华山化城寺西南,是十九世纪末 期兴建的规模宏大的寺庙。寺内斗拱、窗棂上遍刻唐僧取经和佛经神话故事,精美而生动。主楼山门内两层佛殿,楼上 前进为弥勒殿,后殿为韦驮殿。楼上西方三圣殿,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 至菩萨。殿后两侧楼房上下为僧人禅房静室。今主持僧慧深。 上禅堂 位于神光岭的半山腰上。云树映带,泉水萦绕。它座北朝南,其山门却开在东山墙,与众不 同。前有照壁一通,宛若平台小院隔离市井,十分清幽、秀丽。古人游上禅,称其有三最 九华香火甲天下,唯上禅堂最贫;风景唯上禅堂最佳;院宇唯上禅堂为最

11、丽,深得文人雅 士喜爱。 回香阁 坐落在东崖与芙蓉峰之间,远有群山环抱,南可俯视闽园峡谷,西可鸟瞰化城景色。 回香阁在明代以前名为华严庵。明清以来,朝九华烧回香之风盛行,清初才改名为回香阁。 所谓回香,乃是朝九华的佛教徒从天台朝拜归来,到此烧香,顶礼膜拜,表示朝遏九华山活 动将要圆满结束的最后仪式。2004年在芙蓉峰上建万佛宝塔,2006年11月20日举行开光仪式,塔为七层,高位33米,建筑 面积1400平方米。万佛宝塔地下供奉西方三圣佛像,地面以上第一层供奉地藏王菩萨像, 第二层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像,第三层供奉文殊菩萨像,第四层供奉普贤菩萨像;第五层 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像;第六层供奉燃灯

12、古佛;第七层悬世纪铜钟,供奉大悲咒、心经;宝塔 的每层之中供奉4尊缅甸玉佛;大殿前建山门殿,拆去大殿西之配殿,在其址建地藏殿。 天台峰 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 金身菩萨: 双溪寺的肉身菩萨大兴和尚 俗名朱毛和,1894年生于安徽省太湖县朱镇乡朱家村。 1918年随祖父到安徽屯溪莲花塘学佛。 后因战乱当兵6年,1925年伺机逃离部队。来到九华山百岁宫出家,剃度后在寺内从事挑水 担粮的苦力活。1931年到南京古林万寿寺,拜果慧大和尚为师。随后云游五台山、峨眉山和普陀山三大名山。1936年回九华山百岁宫,当了5年水头,每日领人挑水供全寺僧人饮用。 1

13、958年到九华后山双溪寺放牛。常上寺后的九子岩顶上,在当年金乔觉修炼过15年的磐陀石上合掌打坐。 1984年12月向家师告假,作了他此生最后一次云游。 1985年2月17日圆寂。世寿91岁。 1989年冬天出缸,金身果成! “空空空”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阿弥陀佛” (1984年) 月身殿的肉身菩萨慈明和尚 俗名陈万超,江苏高邮人,1913年于普提寺恳求了庆禅师剃度出家,法名慈明。 1934年于南京龙潭宝华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 1937依扬州高旻寺果老和尚名下参学,其间十几年中潜心钻研禅宗,戒行过人。又常习武强 身,神力过人。1981年到九华山,只身住东崖幽冥钟亭,每日撞钟念佛。 1

14、986年转到九华山上禅堂禅修,严守戒律,常手执方便铲。 1990年10月慈明和尚预知西归将近,传行脚僧大弟子德贵和尚从祁门来见。11月26留下一偈: 忘我戒生灵,是如不变迁。真持亦放下,谁住叹空也。话音一落,圆寂西归,世寿86岁。旃檀林寺的肉身菩萨明净和尚 俗名徐方柱,1928年3月生人,从小喜好佛法,自行修炼。 1984年初次到九华山旃檀林寺。 站禅三年,坐禅三年,卧禅三年。 1992年农历八月初十,明净和尚跌跏示寂。 圆寂后六年整,于1999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开缸,颜面如生,身体完好无损,全身肌肤皆有弹 性,遂制成金身供奉。 通慧禅林的肉身菩萨仁义师太 是世界上唯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萨。 俗名姜

15、素敏,出生于1911年,祖籍辽宁沈阳,门第书香。 高中毕业后当教师,23岁与一同窗好友成婚,30岁时丈夫病故。 1940年秋到山西五台山显通寺落发为尼,法名仁义。 1946年仁义入沈阳中医学院钻研医学四年。 解放后,由于宗教政策的原因被遗返原籍。1950年赴抗美援朝战场,随军当卫生员,1953年回国,于吉林通化206医院工作,1954年在沈 阳南大关联营中医院针灸科当医生,1958年调入城乡卫生院,1963年下放二边江乡三边江村, 1976年回吉林通化自办诊所。1982年宗教政策落实后,便再度上五台山,在塔原寺受具足戒,同年重修南山寺。1983年朝礼九华山,决定在此常住,先后住过甘露寺,菩提阁等寺,后重修通慧禅林。1995年农历十月七日仁义师太圆寂,享年85岁。1999年1月2日开缸,其肉身不腐,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许,开创了比丘尼修成肉身不腐的先 河。 第二部分:峨眉山 纵横200余公里,是四川岷山的一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构成,主峰万 佛顶,海拔3099米,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生物王国 珙桐、水青树、冷杉、银杏、红杉等。 小熊猫、弹琴蛙、猴子等。宗教名山 唐德宗、澄观、 华严经 宋太宗、继业、紫衣国师 著名寺庙:报国寺、伏虎寺、广福寺、牛心寺、万年寺、慈圣庵、华藏寺等 峨眉流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