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939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发布者:航海学院 发布时间:2010-11-26 集美的航海教育,是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 1920 年创办以来,虽然经历过许多坎坷,但始终没有间断。集美航海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以其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得了极高的荣誉,他们不愧是陈嘉庚先生的学子。许多校友的生动事迹,就是一部学习、弘扬嘉庚精神的、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介绍如何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每个方面都用一两个校友或一部分校友的事例加以说明。这些校友老中青都有,有最早毕业的校友,有中期毕业的校友,也有去年才毕业的年轻校友。一、对发展嘉庚遗业不遗

2、余力一、对发展嘉庚遗业不遗余力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创办了集美学村,如何让陈嘉庚先生的遗业不断延续发展下去,这无疑是弘扬嘉庚精神的具体体现。许多仁人志士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里要介绍一位大家十分熟悉的校友,他就是集美航海学校 50 年代毕业的老校友、现任集美校友总会的理事长、王景祺先生的信托人任镜波老师。任镜波老师是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29 组的毕业生,在校时是学生会主席,是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集美学校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他沐浴过陈嘉庚校主的恩泽,聆听过校主的教诲,对校主无比崇敬。他在省教育厅工作多年,之后,他返回母校工作,先后担任集美航海学院党办、院办主任、统战部部长,被选为省、市政协委员。他对集

3、美航海专科学校升格为航海学院、对维护和发展陈嘉庚遗业,提出许多好的提案和建议,并为其实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海内外校友的赞许。任镜波老师 94 年退休后,有几家公司和学校拟用高薪聘用他去任职。但他为了校主的事业,毅然谢绝礼聘,参加到集美大学的组建工作中来。他说:“,大好时光虚掷;如今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实现陈嘉庚校主的夙愿尽一点微薄之力,感到莫大的荣幸。”任镜波老师对陈嘉庚和他的事业有一片诚挚之心,这是他和许多海内外校友、乡亲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也是他们彼此间的共同语言。要发展陈嘉庚先生的遗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任镜波老师把大量的心血都花在为侨亲服务上。哪一位校董有

4、红白喜事,他都及时作出反映,或是庆贺,或是慰问;哪位校董及其亲属有事需要帮忙,只要合理、合法,他无不竭尽全力帮忙。帮一个人,往往能影响、争取好多人。集美大学校董会副主席李尚大和任镜波素昧平生,二人是在集美大学成立后才相识的。李先生为集美大学作了很大的贡献,不仅自己捐献巨款,而且以他的影响为学校争取了大量的资助,拓宽学校与海外合作的渠道。李先生对校主陈嘉庚、老校董陈村牧、对集美学校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但由于某些工作欠周等原因,他的情绪也有过波动。任镜波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李先生为他的真诚所感动,把他当成知己,而且有相见恨晚之感,在许多问题上,都接受任镜波的建议。李先生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对

5、任镜波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对集美、对校主一片真情,处处以大义着想,至今仍无怨无悔地向这条路走,这是非常难得的。”“他确实影响了我。”任镜波是怎样“影响”李尚大先生的?从以下一件小事我们可见一斑。2001 年底,李尚大先生托任镜波到离泉州二三十公里的罗溪看望他一位有 40 年至交的朋友黄奕聪先生病中的妹妹。任镜波立即赶到他妹妹家中,只见一个 70 多岁的老太太瘫痪在床,神志不清,大喊大叫,甚不忍睹。任镜波把她的病情记下,到厦门中山医院请教专家。专家认定是脑积水,开刀可治。但病人年老体弱,家人顾虑重重。任镜波三次到她家,和他们商量,终于说动他们。手术时,任镜波和她的家人一起着急地守候在手术室

6、外。手术一做完,他就通过李尚大先生向黄奕聪先生报平安。黄先生十分感动。后来黄先生回国,在返回印尼时,特意到厦门要见任镜波。在厦门机场黄先生对任镜波千恩万谢,并给他一个小包,说是一件小纪念品,略表谢意。任镜波推辞再三,无奈,只好接受。回家打开一看,是三万元人民币。任镜波感到不知所措。他立即向黄先生道谢,之后,他便考虑如何把这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去。正巧黄先生有一个外甥小时得了麻痹症,16 岁了,话还说不清楚,走动还要大人扶着。黄先生还托他关照,任镜波便到黄先生妹妹家劝说他们把孩子送医院治疗。家人说没钱。任镜波说:“你舅舅留钱在我这儿。”于是,孩子被送到厦门中山医院观察;以后,又三次到北京治疗。往返厦

7、门、北京,入院出院,全部是任镜波亲自或托朋友关照安排的。他把黄先生给他的三万元全部都用到这孩子的治疗上。经过治疗,孩子能伸直双腿迈步,说话也清楚了。一家人喜不自胜,黄先生更是感恩戴德,写信给李尚大先生,说“我深感上苍待我不薄,今生能有你这么一位古道热肠、肝胆相照的挚友。托你的福,有幸结识令友这位为人正直、厚道且乐于助人的任镜波先生。”几年来,任镜波募得大量海外捐款。根据有关规定,捐资 40 万可照顾一个学生上重点中学。他自己的内孙、外孙、亲戚有多人需要照顾,但他决不讨这个方便。有人想求他帮忙,得知此情就不敢开口了;开口的也只好作罢。在建设集美中学体育馆时,为了确定一种工程用料,他冒着严寒和有关

8、负责人到北方作比较调查。连续几天在火车、飞机上度过,他疲乏不堪。在火车上,价值两千多元的手机被偷。有关单位要买一个给他,被他谢绝了。任镜波老师是苦出身,他对贫寒学生的困境十分了解。他特别注意争取捐款,建立各种助学、奖学金。许多校友、侨亲都有苦学的经历,对任镜波的用心十分理解,有多位在集美学校设立助学、奖学金。其中海外乡亲王景祺先生在他的倡议下,从 2001 年起在航海学院和轮机工程学院设立了“王瑞庭海上专业助学、奖学、奖教金”,特困生每人一月补助 300 元,一年补助 10个月。七年来,这项助学、奖学、奖教金已经实发 230 万元,受益的学生达近千人次,单享受助学金的学生就有 442 人,最高

9、的获得资助 9000 元。这不仅帮助了学生,把爱心献给学生,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许多学生从被关爱之中领悟到关心别人的道理,并把爱心传递给他人。这几年,任镜波老师先后为集美各校引进资金 6000 多万元,为集美校友总会引进资金 300 多万元。一些校友、乡亲给他个人的馈赠,他又以馈赠者的名义捐赠给总会。他为设立助学金向别人募捐,自己也尽力捐献。为弘扬嘉庚精神,维护、发展陈嘉庚的事业,任镜波任劳任怨。他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校主陈嘉庚和他的事业,他以诚信、无私赢得侨心,为集美大学、集美学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二、以嘉庚为榜样,倾资办学二、以嘉庚为榜样,倾资办学倾资兴学,这是嘉庚精神的精髓之一。我

10、们有两位校友在捐资兴学方面非常突出,值得宣传。一位叫蔡继琨蔡继琨,一位叫施金城施金城。先说蔡继琨,他是福建泉州人,1908 年出生。曾就读集美小学,肆业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第七组,后转入集美高级师范第五组。毕业后留校任军乐教练一年,获福建省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帝国音乐学院作曲指挥专业。1936 年以管弦乐作品浔江渔火获得国际交响乐曲公募首奖,这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大奖的交响乐作曲家,开创了中国音乐家在现代交响乐创作领域的先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归国参加抗战。创作了大量抗战乐曲,大力传播抗日救亡歌曲,激发民众抗日热情。1940 年在当时福建省会永安创办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为首任校长,是当时

11、全国最年轻的大专院校校长(当时他才 32 岁)。1945年抗战胜利后,赴台湾创办台湾省立交响乐团,作为台湾现代音乐事业的开拓者,被誉为“台湾交响乐之父”。1949 年应聘任菲律宾马尼拉中央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指导兼指挥、菲律宾文化中心顾问等职。1955 年当选为“东南亚音乐会议”副主席兼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委员会主席。他精湛的指挥艺术和卓越的音乐才华,以及不遗余力地促进中菲文化交流,获得菲律宾历届总统的赞扬。“桑梓情深永铭记,报效国家正当时”,八十年代中期,他多次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祖国,在全国讲学,在各地指挥演出,先后被厦门大学、安徽师大、福建师大、华侨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聘为客

12、座教授或名誉教授,被长春电影制片厂管弦乐团、福建歌舞剧院聘为名誉音乐指导及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九十年代初,他毅然变卖了在国外的所有资产,他毅然变卖了在国外的所有资产,带着所珍藏的音乐书籍和资料,回国办学。在他的感召下,海外爱国爱乡的华人、华侨积极响应,纷纷慷慨捐资支持。1990 年,他创办了“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开始在祖国音乐事业中发挥起独特的作用。1994年 3 月,创办了“私立福建音乐学院”,任董事长兼院长。这是改革开放后,福建省第一所私立的音乐高等学府。他也成为全国最年长的大专院校的校长(当时他已 86 岁)。福建省政府授予他“乐育英才”牌匾。他毕生的奋斗和贡献,使他在大陆和台湾的音乐界、

13、教育界,在国际华侨、华人社会享有崇高的声望,在东南亚和欧美的交响乐界久负盛名。他被誉为“东方之子”、“一代宗师”;被评选为“感动福建的人物”;美国国际杰出人物中心授予他“卓越成就人物”;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蔡继琨不幸于 2004 年 3月去世,享年 96 岁。下面介绍施金城施金城校友,施金城的祖籍在安溪县龙门镇山美村, 早年就读于集美中学和集美水产航海学校,1947 年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他被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许愿以后有条件时也要支持家乡办学。改革开放以来, 他数十次回乡探亲, 全身心地关注创建安溪培文小学、培文师范、培文实验高中和丽馨幼儿园,

14、被家乡人民誉为“安溪的陈嘉庚”。施金城不是富商巨贾, 在世界华人富豪榜上找不到他的名字, 而他却把省吃俭用的钱捐赠家乡兴学, 更可贵的是他全身心倾注家乡的建设, 为故园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1982 年, 施金城回到阔别 45 年的家乡探亲。他看到村里的小学生还是在他几十年前就读的旧祠堂上课, 祠堂已经破损不堪, 几乎成为危房。他深有感触, 决心捐资为家乡小学兴建新校舍。1984 年, 施金城捐资兴建的培文小学新校舍落成了, 他回乡看了非常高兴, 就到县教育局要求为培文小学多配备素质较好的教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从县教育局获悉, 全县的小学教师中有不少是民办或代课教师,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不

15、合格或不完全合格的。施金城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家乡小学教师欠缺的问题, 对施金城的触动很大。他觉得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和国家前途的大事。于是他下决心创建师范学校培育师资。福建省人民政府于 1985 年 7 月批准创办安溪培文师范学校, 该校成为安溪县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学校。施金城心里非常高兴, 他即分期汇款兴建校舍, 学校在当年秋季就招收新生上课。安溪旅外乡亲李尚大先生获悉施金城捐资兴学,深受感动, 特写信给施金城赞扬说:“得悉你回家乡看到家乡的贫困, 教育的落后, 师资的欠缺, 而激发了你的正义感, 决心挑起重担, 要在家乡创办师范专业学校。你克勤克俭, 不先为自己求安乐, 至今尚住在

16、老店屋里, 生活俭朴, 每月按时汇款, 你的所作所为, 比大富豪捐献亿元更有价值”。学校于 1990 年 11 月举行校舍落成典礼, 施金城回乡参加, 并把校产移交给政府。培文师范校舍至此已初具规模, 按理说施金城捐资可以到此为止。但他却说:“我在有生之年, 将继续完善培文师范的建设。”此后他又继续捐资兴建新了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多功能体育馆和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等, 总建筑面积 2.5 万平方米。施金城倾资兴学, 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赞扬, 福建省人民政府多次授予捐资办学的金、银质奖章、“乐育英才”匾额及荣誉证书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卢嘉锡分别题词“育新秀,谱华章” 、“倾资办学, 功在国家”。李尚大先生在庆祝培文师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记得我第一次到施金城开设的公司拜访的时候, 他的公司摆设很简单, 大热天办公室也没有安装空调, 只有一台旧的电风扇。为节省电费, 没客人来风扇没使用。我到他公司他才启动电风扇。电风扇一开, 还发出嗒嗒的声响, 可见电风扇实在是破旧了。照理说, 施先生是有能力把公司装饰得舒适一些。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