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598928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童趣3-1池上第一课时 一、 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 :池上 。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1、检查初读情况。(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 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

2、理解诗句含义。 (2) 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第二课时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 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

3、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二、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三、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6海的故事62 读海教学重点: 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 2、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和准

4、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3、认识率真自然就是美的道理,提高审美趣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者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紧扣标题,圈画出表明作者对海的认识的语句,探寻作者认识变化的轨迹。 “读海”就是由不知海到知海,由不懂海到懂海的过程。 不知海 知海 不懂海 懂海 文章共七个部分,能表明作者认识变化的关键句子有: (一) “海蓝得透明不能玷污的。 ” (二) “两三步之外就是海” (三) “海在风的蛊惑下,礁石”“海的无情”“骄奢恣狂的大海” (四) “那浪花是大海生命的精华”“狂热的爱” (五) “大海对礁石矢志不渝的的爱” (六) “海真大,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 (七)

5、 “海浪退下去了,退下去的是成排的泪水” 二、师生讨论,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第一、二、三部分)对海浅层次的印象:海是温软娇嫩的,是可以过去的,是骄奢恣狂而又无情的。 第二层(第四、五、六、七部分)写对海的深层次的认识:海是豪放坚韧、率真自然的是阔大的、有情的,渴望得到理解的。 文章前后两层,写出了作者对大海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而大海之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大海率真自然。大海不因为人们的误解而改变率真自然的品格,同时也在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读懂。 所以,作者在读懂后留下了泪水,这说明作者对大海的率真自然之美是持肯定、歌颂、赞美态度的。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赏析课文,品味文章“移情拟

6、人”的写法 作者善于运用那些适合于表现人的动作、感情、思想、品质的次要于来描写大海、礁石,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使其具有人的灵性,二、处理课后习题三、作业设计 6-3 我家门前的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 “我家门前的海 ”是什么样子的,在 “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 ”5 个生字。教学重点:了解“我家门前的海 ”是什么样子的,在 “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教学难点:了解文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词。(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画出

7、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2、出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理解课文1、教师点拨2、学生自主解疑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 “?”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师: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生: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 “姗姗”一词的意思是 “形容走路缓慢 师:除了查字典、词典,还有什么方法理解生疏的词语含义?四、作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第二课时一、由疑导入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 ”“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

8、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二、交流阅读体会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生:(接读)心,装着海;眼,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2、说说读读 “多变的脸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3、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三、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四、作业读读“词语采集 ”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6-4 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

9、、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2、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写得好的句子。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海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蓝蓝的海面一望无际,海鸥在自由地飞翔。起风了,海浪跳跃起来,你们看。 (媒体显示波涛汹涌的海面)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时的海面呢?二、学习新课导入:同学们,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

10、文。1、课文第一节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课文用几个自然段来回答?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吗?全文就是紧紧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下面我们就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八个字来阅读课文。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一开始告诉我们什么?(2)海底真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有什么声音?你会窃窃私语吗?请和同桌窃窃私语。(3)既然有声音,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因为动物们发出的声音很小,所以,虽然海面上但是,海底依然是(4)怎样才能听到动物的窃窃私语呢?好,我们每人都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用心听一听,你们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 (5)这些声音,有的像蜜蜂

11、一样,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像小狗一样,有的像人在打呼噜,有的像公鸡一样,有的像,有的像,你们怎么知道的?而且,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它们在不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所以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海底的这许许多多的声音。 (各种各样)多么美妙的声音呀,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齐读。(5)学习了这一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动物种类多,声音美妙,景色奇异)、研读课文 3 自然段导入:第二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声音,第三自然段仍然是介绍的动物,是介绍动物的活动。(1) 、认真默读第 3 小节,看看课文写了哪些有趣的动物?你喜欢哪一种有趣的动物?它是怎样

12、活动的? (2)讨论。能用一个字来说海参活动的特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能用一个字说梭子鱼活动的特点吗?课文是怎么把它的这个特点写具体的?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有趣在哪儿?贝类呢?发光的深水鱼呢?(3)小结:海底有这么多有趣的动物,而且引读第一句。海底真是(4) 、看多媒体播放:乌贼和章鱼的活动。4、刚才我们了解了可爱的海底动物,再来看看植物。(1)播放:海底植物(2)看了录象,再看看课文,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海底的植物吗?植物色彩多种多样,有 ,有 ,有 ,有 植物形态各不相同,大的小的(3)你喜欢这些海底植物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让同桌也与你分享。 (4) 、海底有动物,有植物,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13、。多媒体演示海底的山峰。引读“海底有稀有金属。 ”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用你的读来表达你的感情吧。女生读,男生读。 (5)这篇课文主要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学到这里,你能来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5) 、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声音、活动,海底的植物、矿物,把一幅神秘、诱人的海底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三、 总结升华:1、总结:海底是神秘的,海底是诱人的,这节课上我们所了解的只是海的一部分。只有用智慧的钥匙,用渊博的知识,才能真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同学们,蔚蓝的大海在静静地等待着你们去开发。四、作业延伸:阅读有关

14、海洋知识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探究,比如阅读科普类作品:少年百科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等,还可以从电影、电视、光碟、网络中搜寻。为开展“我了解的海底世界”读书交流活动做准备。课 题7-1 鹿柴 教 学 目 标1、熟读古诗,认读生字。 2、感悟诗所描绘的意境,背诵古诗。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感悟诗所描绘的意境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时2 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 注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 我们要来学习一首 古诗鹿柴 二、学习生字 三、复习生字 四、感悟古诗大意:提示:理解古诗大 意的方法很多,可 以借助图画来理解, 还可以借助书下注 解让学生小组讨论 来理解 五、指导书写“鹿”

15、字,强调笔顺。 六、完成课后练习:读古诗,把古诗读熟。用已有的方法学习 生字 复习生字 按照要求自由感悟 古诗大意: 空荡荡的山中看不 见一个人,只能听 到人说话的声音, 夕阳西下,景色映 到树林深处,又照 到青青的苔藓上。 练习背诵这首诗。 “但”的意思是只。板书设计: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课题7-2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2 个会写的字和 2 个会认的字,能够背 诵古诗。 2、通过表演加深对古诗含义的理解。通过课后练习提 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学会表达,乐于表达。1、背诵这首诗。2、讨论交流: “但” “复”的 意思。“复”的意思是又。 “空山不见人”: 听到的是人说话的 声音。 “深林”的意 思不是“森林” ,是 森林深处。教学准备投影课时2 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 课我们再来学习一 首古诗寻隐者不 遇读一读,看看 诗题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一类生字:三、理解古诗大意:想象一下,诗人是 怎样与童子对话的, 你能表演吗?也可 以加上旁白:一天, 诗人去拜访隐者, 他来到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