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841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应用案例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设计规范应用课程作业建筑设计规范应用实例分析建筑设计规范应用实例分析姓姓 名名: : 李远东李远东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舒净舒净学学 院:院: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班班 级:级: 0909 建筑(建筑(1 1)班)班2012 年年 12 月月 15 日日参考规范: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 民用建筑设计新旧通则对照理解与应用3、 城市规划标准规范大全4、 建筑专业规范大全实例一:右江民族医学院职工住宅危旧房改造规划实例一:右江民族医学院职工住宅危旧房改造规划总平面规划图总平面规划图 分析一: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与道路红线用地红线的关系分析一: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与道路红线用地红线的关系1、规范

2、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规范内容: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池、采光井等;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道、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将建筑物和附属设施控制在用地红线内,并离道路红线留足够的退让距离。4、是否强条:是(规定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5、图

3、示说明:6、分析说明:道路红线以内的地下、地面的空间均为城市公共空间,一旦允许突出,影响人流、车流交通安全、城市空间景观及城市地下管网铺设等。分析二:建筑物高度的控制与计算分析二:建筑物高度的控制与计算1、 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规范内容:4.3.1 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 行建筑高度控制:.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高度;.机场、电台、电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

4、建筑高度;.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一章第 1.0.3 条第 8 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4.3.2 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第 4.3.1 条 3、4 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非第 4.3.1 条 3、4 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高度内:a.局部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 1/4 者;b.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c.空调冷却塔等设备。3、规范执行情况:规

5、划将改造建筑高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没有不满足规范的。并且相邻建筑留有足够的退让距离。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三:住宅间距要求分析三:住宅间距要求 1、规范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2、规范内容:5.0.2 住宅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为基准,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5.0.2.2 正面间距,可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 5.0,2-2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5.0.2.3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易小于 6m;高层之间不易小于 13m;.高层塔式住宅、多层

6、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的住宅大多以条式住宅为主,住宅与住宅之间间距为6.5m(除高层外) ,高层之间的间距为满足日照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四:规划基地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分析四:规划基地与城市道路的连接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规范内容: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 3000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 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 3000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

7、 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 4m。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设置基地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的道路,南北各一条,宽度皆为 7 米。 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五:建筑规划与停车空间要求分析五:建筑规划与停车空间要求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规范内容:3.6.2 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进设置停车场(库)或将停车库附建在住宅建筑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将地上地下停车场集中设置在场地内,并靠近城市干道,方便车辆出入又不造成区内交通拥堵。大大的减少了车流量

8、,同时满足停车个数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实例二:烟台山海家苑规划实例二:烟台山海家苑规划总平面图总平面图分析一:建筑基地地面与道路坡度的要求分析一:建筑基地地面与道路坡度的要求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规范内容: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 0.2%,地面坡度大于 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 0.2%,亦不应大于 8%,其坡长不应大于 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 11%,其坡长不应大于 80%,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 5%,其坡长不应大于 600m;横坡应为

9、 1%-2%;.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 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 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 2%,其坡长不应大于 100m;横坡应为 1%-2%;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 0.2%,亦不应大于 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 4%,横坡应为 1%-2%;.基地内人流活动的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将由一条车行道贯穿,景观道人行道分设连接,坡度都控制在 8%内,横坡为 1.5%。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6、理解与说明:第 1-4 款道路坡度的确定是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有关纵坡和

10、横坡坡度的限制,山区和丘陵地区有特殊要求,也应符合上述规范要求。第 5 款无障碍人行道路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有关规定。分析二:建筑基地地面排水情况分析二:建筑基地地面排水情况 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5.3.2 建筑基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a 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雨水回收利用措施;b.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等确定;c.单侧排水的道路及低洼积水地段,应采取排雨水时不影响交通和

11、路面清洁的措施。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的地面排水与市政排水管网衔接,部分雨水有车行道排进市政管道。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6、理解与说明:建设场地应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重力自流管线尽量满足自然排水要求,保证场地雨水能顺利排除,且与周边现有的或规划的道路的排水设施等标高相适应。分析三:居住区绿化情况分析三:居住区绿化情况 1、规范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2、规范内容:7.0.2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要求:7.0.2.1 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匀绿化,并应发展垂直绿化; 7.0.2.2 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办法应符合本规

12、范第 11章中有关规定;7.0.2.3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小于 30%;旧区改造不低于 25%。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绿地率为 35.1%,远远超过规划要求,属于生态型小区规划。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规划绿地率=(规划用地各类绿地总面积规划总面积) 100%分析四:居住区道路绿化布局对道路的要求分析四:居住区道路绿化布局对道路的要求 1、规范依据:城市道路绿化与设计规范CJJ 7597 2、规范内容:3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 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 1.5m;-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

13、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一条主干道串通,道路宽度满足小区道路规划要求!车行道宽 8m,数目占 1.5m,出人行道宽 2m 等都满足要求。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五:居住区道路对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分析五:居住区道路对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1、规范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CJJ 502001 2、规范内容:611 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居住区路的人行道(居住区级) ;-小区路

14、的人行道(小区级) ;-组团路的人行道(组团级) ;-宅间小路的人行道;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一条主干道和景观道串连,都考虑了无障碍设施,并且提供了很多休息平台。4、是否强条:是5、图示说明:实例三:毕节某规划方案实例三:毕节某规划方案总平面图总平面图 分析一:基地地面高程与相邻高程的衔接分析一:基地地面高程与相邻高程的衔接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413 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者应有排除地

15、面水的措施。3、规范执行情况:规划中基地地面平均高程为 1497.5,相邻基地地面高程为1499 以上,而相邻市政道路高程为 1493.025 一下,所以该基地满足规范。4、是否强条:否5、图示说明:分析二:基地与相邻相邻基地的关系分析二:基地与相邻相邻基地的关系1、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规范内容:414 相邻基地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