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598541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8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08 届高三江苏省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2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强化皇权A. B. C. D. 2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酗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历史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表现动物

2、形象 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 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4郑板桥的墨竹图 ,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 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 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5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 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

3、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6罗马法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 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债权人可随意占有债务人财产C.债务人可要求担保人偿还债务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7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 18 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的现象, “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 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 ,但是,他们的购买 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

4、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818 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 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9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 “立宪”是虚。下列引用- 2 -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建议并

5、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皇帝是国家元首” 10.前几年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寻秦集中的男主角项少龙从 20 世纪穿越时空回到秦统一前的战国, 这类穿越时空的电视剧曾经盛行一时,为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的是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牛顿力学体系 D. 细胞学说 11下列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自由落体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海明威写成代表作老人与海A. B. C. D. 12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 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 A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 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

6、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13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 20 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 割占香港 1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将革命进行到底” 。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民主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15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

7、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消息 16.民国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 “大人” 、 “老爷”等被“先生” 、 “君”取代,造成这种变 化的背景包括 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教育制度的改革 五四运动的洗礼 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A. B. C. D. 17.1932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 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得到足够的保障”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保障存款, 恢复银行信用 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 B.

8、 C. D. 181974 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 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段话说明了 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霸主地位 受到严重的挑战 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 B. C. D. 19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 12 集,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该时期 的外交特点。其中,反映新中国 20 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应是 A “另起炉灶” 、 “分道扬镳” 、 “播种友谊” B “斗智斗勇” 、

9、“再次较量” 、 “峰回路转” C “另起炉灶” 、 “跨洋握手” 、 “扬眉吐气” D “扬眉吐气” 、 “跨洋握手” 、 “冰释雪融” 20.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宅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3 -C.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21 题 12 分, 第 22 题 12 分, 第 23 题 12 分, 第 24 题 11 分, 第 25题 13 分,共 6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

10、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 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寒暑,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 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晁错论贵粟疏(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 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

11、4 分)(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1 分)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5 分)22.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 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 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

12、动反日。 ”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 - 4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 7 岁, 你叔叔 4 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 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 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3 分)(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 (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 。对此你做何评价?

13、 (3 分)(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3 分)(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 分)(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2 分)1972 年 9 月 28 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 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 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请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6 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2 分)

14、(2)19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 “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3 分)- 5 -(3)19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 “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 ,请归纳这一时 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涌现出哪些重要的政治派别及其主张?(4 分)(4)进入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3 分)24(11 分)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1)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被称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3)梁启

15、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请在下表中有关空白处填空。改革人物改革任务历史地位证据理由亚历山大二世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明治天皇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并成为亚洲第一个 立宪国家光绪帝二十世纪中国史开 宗明义第一章也25.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 分)- 6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4 分)(3)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5 分)清史稿在谈及康熙年间的社会状况 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和乐,克致太平。”请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 下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