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华南理工《经济法》附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8527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华南理工《经济法》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华南理工《经济法》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华南理工《经济法》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华南理工《经济法》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华南理工《经济法》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华南理工《经济法》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华南理工《经济法》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关于经济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的之法2.关于经济法产生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B.经济法律体系的形成3. 1890 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 )。A.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简称谢尔曼法4.(我国经济法学界对国外有关经济法概念的学说借鉴的所形成的观点是( )。 C、政府干预论 5.对于经济法的概念,下列表述准确是( )。D.经济法是调整发生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对于摩莱里提出“经济法”一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2、 )。 C.摩莱里给经济法下定了一个确立的定义7.经济法在调整经济规制关系时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包括( )。A.消极方式 8.以下不属于经济法的规范方式体系的是( )。C.权利性和义务性规范方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经济法调整的仅仅是特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即政府在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规制关系,简称经济规制关系 10.经济法的根本特征是( )。 C.社会公共性11.不属于经济法特征的是( )。B.政治性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B.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本质的派生物13.经济法的体系是指( )。D.由经济法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联

3、系的一个统一的部门法体系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法的渊源包括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我国经济法的形式渊源通常指的是经济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宪法、习惯法和判例法等。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宏观经济法,是指认可和规范政府直接管理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干预或协调市场生产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政府适度干预原则是体现经济法本质特征的一项纲领性原则,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国家干预作为基本原则之一。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经济法实质公平原则在经济法体系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在竞争法律制度中,

4、通过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平衡市场各主体的利益,协调竞争秩序,恢复和发扬经济民主和经济自由,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经济法的经济性特征决定了它必须把平衡协调各方利益、各种权益作为其基本原则,这是它区别于其它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志之一。19.下列选项中不够确切体现经济法重要性的是( )。D.经济法为我国与国际接轨提供了规范 20.关于经济法与刑法之间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D.立法目的不同 21.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体现在( )。A.调整对象不同 22.经济法制定的涵义,不正确的是( )。 B.经济法的制定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23.关于经济法的制定,下列说法

5、不正确的是( )。B.制定的行为主体具有广泛性24.关于经济法的实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经济法的实施就是经济法的实现过程 25. 经济法责任产生的前提则是作为私人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各级政府及其经济规制职能部门在追究相关企业和个人经济法责任时发生违反了法律规定或侵害了( )。 D.社会公共利益 25.经济法责任产生的前提则是作为私人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各级政府及其经济规制职能部门在追究相关企业和个人经济法责任时发生违反了法律规定或侵害了( )。D.社会公共利益 26. 而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在于行政机关或行政相对人有违反( )的行为的发生,可见

6、,经济法责任与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明显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的产生前提构成了两者之间其它区别的基础。 B.行政法 27.经济法责任主体的一方是政府及其( ),另一方是企业和个人。政府是依法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加以规制的市场规制主体,是经济法的执法者。 B.经济规制职能部门 28.享有经济职权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 )。 B.国家机关 29.市场规制主体的特征不包括( )。 D.不对等性 3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调整对象而言,市场主体规制法调整的是发生在政府与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31.在法律上,最早定义不正当竞争的是 1883 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但“不正当竞争”一词是

7、 1850 年首先出现在( )。 B.法国32.被各国法学界公认为现代竞争法形成的标志性法律的是( ) B.美国的谢尔曼法3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 )。B.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部分限制竞争行为34.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 )。B.作出明确的警示35.下列主体中,属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指的“消费者”的是( )。C.购买化肥的农民36.依照价格法,当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等异常状态时,国务院可以( )。D.在全国范围内或者部分区域内采取临时集中定价权限,部分或者全面冻结价格的紧急措施 37.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 8 条规定了从事粮食收购经营的法定条件从事粮食收

8、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但不包括( )。D.其他条件 3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烟草专卖法所称烟叶是指生产烟草制品所需的烤烟和名晾烟,名晾烟的名录由国务院规定3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公安部门在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主要工作责任是查处无照经营行为40.各国的电力(业)法一般不包括以下的内容( )。B.防止行业垄断41.我国从多方面加强电力市场的法律规制,但不包括( ) D.电线管理制度 42.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不属于矿产资源勘查管理原则的是( )。B.诚实信用原则43.法律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一样,具有服务业的特征,其中不包括( )。 D.地域性 44

9、.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不包括( )。 B.有固定的办公场所4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事国际联网经营活动不必取得国际联网经营许可证46.房地产的特征不包括( )D.时效性 47.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额是人民币( )。 B.10 亿元 4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动态的存款是指存留在金融机构存款账户上的属客户所有并随时或按约定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49.财政法是调整发生在政府与公民之间为满足( )而取得、使用、管理资财所发生的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B.政府需要50.根据预算法,全国人大的预算职权不包括( )。D. 加强对地方预算

10、的管理和监督 51.预算收入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预算收入不包括( )。A. 税收收入52.据报道,丹麦征收与环境相关的税收在增加国家收入和纠正市场失灵方面正日显重要。如根据丹麦法律规定,使用普通灯泡照明一律要收取一定的环境税,但是节能灯可以免税。你认为,此种调整方法属于( )。D.强制性法律规范与提倡性规范方式相结合 53.下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 )。D.拥有国债所得的利息 54.某军人获稿酬 5000 元,依据税法他应当( )。B.缴纳个人所得税 5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分为两个层次,即最高权力机构和分支机构5

1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银监会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57.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 )。C.非现金流通,是指当事人以人民币先进进行的货币收支活动;现金流通则指当事人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的活动58.国民收入分配法是调整发生在国家与国民之间收入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涵义不包括( )。D政府应加强执法的力度 59.国民收入的分配一般涉及到三个层次的分配,但不包括( )。 C. 因履行事权而进行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配60.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各种因素,但不考虑( )。D男女同工同酬 61.从性质上论,产业政策法具有经济法的一般

12、特征,但不包括( )。D.实践性 62.国家投资程序是指政府进行投资时从项目决策到竣工验收等过程中所应经过的基本环节,但不包括( )。C项目施工、竣工验收63.环境政策法的特征不包括 ( )。 D.环境政策法是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法律部门 64.区域经济协调法的原则是指区域经济协调法在调整区域经济关系时要遵循的基本准则,但不包括( )。A.缩小地区差距、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公平原则的实现65.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不包括( )。 B.依靠财政投资的政策6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区域经济协调法是指调整政府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67.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

13、机构和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D.揭发和检举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6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统计调查应当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基础,以周期性普查为主体6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唯有统计机构才是统计活动的主体70.() 经济法是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的之法。 71.(判断题) 经济法作为一种危机对策之法,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 72.(判断题) 现代经济法从早期克服“市场失灵”的职能,发展为克服 “政府失灵”的职能。 73.(判断题) 经济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萌芽,从 18 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干预经济的需要,逐渐制定了一些专

14、门规制经济活动的单行法规。 74.(判断题) “经济法”一词,最初是由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泰德萨米提出来的。75.() 泰德萨米认为应当重视运用法律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按比例的平等分配”。 76.() 经济法调整的是发生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规制关系77.() 1865 年,法国无政府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蒲鲁东在他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一书中指出,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 78.(判断题)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宏观经济关系,又称宏观调控关系,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均衡增长,依法对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和经济结构进行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15、。 79.(判断题) 任意性规范,是指经济法对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确认,指明行为主体可以拥有何种权利或取得何种资源。80.(判断题) 经济法的法律制裁,是指当人们的行为违反了经济法所规定的义务所应当付出的代价。 81.( ) 经济法调整的仅仅是特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即政府在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规制关系,简称经济规制关系。 82.( ) 经济法的历史使命在于预防与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83.( ) 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本质的派生物。可以将经济法的本质确定为“国家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或“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 84.(判断题

16、) 经济法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承担起预防与弥补“市场失灵”的历史重任,这意味着新兴的经济法开始弥补民法、行政法无法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足。 85.(判断题) 经济法体系是由政府制定的、以宪法为主导的、由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所构成的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 86.(判断题) 微观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直接管理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干预或协调市场生产经济主体的微观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87.( ) 经济法的形式渊源,指的是经济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由经济法的实质渊源决定的。 88.( )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89.() 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是指经济管理机关在各种经济法律关系中,都必须责权利效一致,不允许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