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598095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作文审题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技巧谈二:如何审题(一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 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为了行文的方便,下面按题目类型分别就审题技巧的 问题予以阐述。一、命题作文虽然不同的作文类型有着不同的审题方法,但是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题, 都需要凝炼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了,所以,这里将重点 阐述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命题作文,由于指定了题目,限定了作文的内容和写作范围,因此,审题就显得格外 的重要。它是动笔作文之前的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合理选材、正确构思的前提(也可以 说是构思的开端) ,是防止作文离题偏题、下笔千言而离题

2、万里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命题作文的分类、独字类。如“美” 、 “和” 、 “脸” 、 “茧”等。 、词语类。名词类:风筝(2011 德州中考)形象、空间、肩膀、冬天等; 动词类:接力、传递、突围、登临、陪伴(2011 河北中考) 、留心等; 形容词类:免费 、短语类。 偏正短语:身后的目光(2011 台州中考) 、绿色生活、冬天里的使命、生活的境界; 动宾短语:品味时尚、拒绝平庸、学会欣赏、怀想天空、预约精彩、奖励自己(2010 广州中考) ; 主谓短语:知足常乐; 并列短语:快和慢、日积月累(2011 北京中考) 、书与生活、心态与命运、以和为 贵和竞争意识等。、句子类。我的青春我作主、也

3、是一堂语文课(2011 南京中考) 、有钱就幸福吗、风 景这边独好、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2011 常州中考) 、我长大了(2011 日照中考) 、成长 路上无捷径(2010 杭州中考)(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审好题,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若是偏题了,则是死无葬身之地。、扩充比较析题意定写作内容。扩充是指扩字为词,扩词为短语,扩短语为句子,扩句子为成分,即把文题放置到具 体的语言环境是来审视。比较则是指对照文题的语言形式,另拟一个与之相近或相反的词 句作比照,在这样的扩充与比照之中分析出文题的意义。在在“扩比扩比”训练中,最好按照训练中,最好按照 “是什么是什么” 、 “为什么为

4、什么” 、 “怎么样怎么样”来确定思维的方向。来确定思维的方向。词语类。先说扩充, “熟悉” (2009 四川高考)就可扩为动宾短语“熟悉情况” 、 “珍惜 熟悉” ,扩充为偏正短语“熟悉的背影”或“熟悉的陌生人”或“熟悉的脚步声”等等,扩 充短语成句子“谁熟悉什么情况?” 。再说比较,熟悉熟习(正比) ;熟悉陌生 (反比)短语类。如“诗意地生活” (2009 湖南高考) ,可扩充为句子“谁诗意地生活?”可与 “诗意的生活” (正比) 、 “枯燥的生活” (反比)作比较。句子类。如“有句话常挂嘴边” (07 年天津高考) ,可扩为“谁有句什么话常挂嘴边? ”可与“有句话记心里” (正比) 、

5、“有些话无须常说” (反比)作比较。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扩充法”或“追问法”或“添加信息法” ,其实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即通过追问使得文题的意思变得更具体,化抽象模糊为具体可感。化抽象模糊为具体可感。比如“肩膀”为题,可追问出“谁的肩膀” (思维可发散成自己、亲人、朋友、长存、 “巨人的肩膀” 、 “铁肩” 、其它) ,再追问“肩膀担什么” (思维可发散成希望、依赖、温馨、 幸福、承诺、责任等) ,再追问“肩膀的作用” (前行或成就的阶梯)另外,还有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有一种可行的方法“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或者说或者说“正反法正反法” ,用它来分析并能较 好地确定写作的内容。比如, “弯曲

6、”为题,可用正反法构思为: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 (人生的道路是弯曲的,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 ,又要看到“弯曲”的 反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溜须拍马等等) 。再如以“好奇心”为题(08 年高考江苏卷) ,也是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也要看到 “好奇心”的反面(酿成人类的悲剧) 。其实,在这里涉及审题中的宽题窄做或窄题宽做,当题目宽泛时,要极力缩小来写在这里涉及审题中的宽题窄做或窄题宽做,当题目宽泛时,要极力缩小来写 (如(如“窗口窗口”特定的特定的“窗口窗口” ) ,当题目窄时,要极力由点到面地拓宽,当题目窄时,要极力由点到面地拓宽(

7、如路过母校门 口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集中在“校门品”这一个点上和“路过”时这一瞬间,但是 要思维眼前的景物将拓宽到在母校期间经历的难忘的人和事,思绪回到以前了) 。、分析结构扣题眼定写作重心。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写作的重心之所在其实就是题眼,它是最能体现文章题旨的关键 词,下面分别叙述一下不同的文题如何查找其不同的题眼。词语类的题眼。由于这类文题不存在结构划分的问题,因此,题眼一般在本身。如 “见证” ,无论怎样扩充,其题眼就是在“见证”这一关键词语上。短语类的题眼。偏正型文题中,其表意重心往往落在“偏”上,考生审题时要重点对表限制或修饰的 “偏”部分正行深入的思考,才会使自己的立意不至于走偏

8、。例如上面的“诗意地生活” , 审题时就应紧扣“诗意”两字, “诗意”是什么呢,它不仅是诗情画意,也是心灵的和谐, 是超物质的心态,是乐观豁达的精神等,即用一种超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生活。 再如“北京的符号” ;动宾型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动”上,因为动宾短语中的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 围、对象,而动词表现的是行为主体的行为,为写作重心。如“品味时尚” 。主谓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谓语上。因为谓语的语法功能是表述主语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是什么” 、 “怎么样” ,所以是写作的重心。如“我能” ;并列类文题中,题眼一般体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上。这种关系大致有 以下一些:对立统

9、一关系(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是非取舍关系(向前看与向钱看) ,先 后主从关系(成人与成才) ,平等共存关系(谦虚与表现) ,条件因果关系(一步与一生) 。动补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补” ,因为动补短语的补语是动词后的补充说明成分, 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程度、状态、结果等内容,因此显得非常重要,它往往是命题的 关键所在。如“行走在消逝中” (07 湖南高考) 。介宾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是宾语,因为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 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的词, 它的语法功能是引进对象,所以介宾短语的宾语才是关键词 语,比如,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句子类的题眼。其题眼一般在谓语上,比

10、如“带着感动出发” 。当然,也有例外之时,如“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同为偏正类文题,但是前者的 重心在“触摸”上,后者的重心在“乡村”上。、开掘虚实定题型定写作路径。文题的题型有实题、虚题之分,所谓“实题” ,指的是有具体意义的话题,如“脸” 、 “习惯” 、 “位置” 、 “踮起脚尖” 、 “有句话常挂嘴边”等;所谓“虚题” ,是指意义比较抽象的题目,如“留给明天” 、 “出和入” 、 “一花一叶一世界”等,另外,还有一种虚实结合型 的题目,如“提篮春光看妈妈” 、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所谓所谓“开掘虚实开掘虚实”是运用联是运用联 想的手法,对文题进行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由现象

11、到本质的分析、探索、推导,从而想的手法,对文题进行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探索、推导,从而 解读出文题所具有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解读出文题所具有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比如, “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审题,要明确此题为虚题, “花”是虚的(是喻体,可以 比喻“生命” 、 “人生” 、 “事业”等美好事物) , “今年”与“去年”也是虚的(可以是今天 胜昨天,现在胜过去,未来胜现在等等) 。从理论上说虚实题的切入路径有四种:实题虚写,虚题实写,实题实写,虚题虚写, 如果对四种写法进行优劣比较,则前两种胜过后两种,第三种胜过第四种因此,我们在写 作的切入路径上,要有效做到

12、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谋求实题虚写,虚题实写, 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优秀作文。(三)命题作文的审题内容、审中心词(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如“我眼中的色 彩” (色彩,不是写色彩本身,而是写它的比喻义,如意味着灾难的黑色,意味着希望的绿 色,意味着喜庆吉祥的红色,意味着温馨浪漫的粉色等) 、 “温暖的时刻” (温暖,不光指身 体上的,还指心灵上的,重在心灵) 。、审修饰词(重点是副词) 。比如:“其实” (包含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 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一定要把误会交代清楚) 、 “真” (包含一种发自内心 的意思,故行文中少不了由衷的抒情

13、) 、 “也” (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现在却想怎么样) “最” (包含一种对比,经过比较后才确定这个“最” ,故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 等副词。、审句式。题目里如果出现了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辩明其内部关 系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比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我参与,所以我 快乐) ,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等。、审题意。主要是针对比喻入题或象征入题的文题。如“收藏阳光” 、 “水总有澄清的 一天” 、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等。、审文体。明确题目提示出的作文体裁、类型,是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抒情 文;记叙文中是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是要求写景还是状物。比如“

14、十六岁的我” ,一看就应 该是写成抒情文或叙事文,而不会写成议论文或说明文。、审人称。明确题目要求使用的人称形式” 如:我学会了电脑操作 、 这次活动教 育了我 、 可爱的家 乡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有一个梦等题目,就必须用第一人 称来写,也就是全文必须要以“我”的口气来叙述,既要写清“我”的经历或见闻,又要 写出“我”的感受;而一位可敬的清洁工 、 他真怪等题目,就可以采取第三人称的 形式来写,也就是作者不在文章中露面儿,全文始终以第三者的口气来叙述,称文章中的 人物为“他(她) ” 或“他们” 。近几年,中考命题更关注学生自我及其内心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功“我们” , 只是

15、后者更突出那个群体而已。、审范围。明确题目要求记叙(或说明)的重点以及所限定的写作范围。 如:我的 小伙伴 ,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和自己同龄或近龄 的人;我和我的小伙伴 ,写人, 要写两个,不分主次。再比如, “你在我心里” ,单独来看,则这里的“我”可指作者本人 及其他任何人,而如果加上“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来写,则这里的“我”就非作者莫属了。、审字数。字数在作文中也是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指标,若少了百来字,则基本上就 归为下等作文了。一般要比规定的下限数略多一些字,这样既能显示文章内容之丰富,还能显示作者行文之宽裕。二、半命题作文(一)特点:因为另一半或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己补上相关内容,这在一

16、定的范围内让 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考生在立意、选材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说,它是介于命题作文 (与之比,相对自由些)与话题作文(与之比,有适当的限制)之间的一种形式,故更有 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故越 不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二)形式、补前半题:_,太棒了 , _,让我陶醉 (2010 兰州中考)、补后半题:善待_ 、 传递_ (2011 江西中考)、补中间部分:在_中前行 、 洒进_的雨 (2010 自贡中考)、补首尾部分:_是_ 、 _给了我_ (2010 襄樊中考)补题时要注意:一是要吸收题目是隐含的信息。比如:“我这个_迷” ,其中主语是“我” ,这个 “迷”包含着事物、活动、景物等方面,中间要填一个载体(对象) ,题目暗含的信息包括 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