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基因工程考试附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8018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基因工程考试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基因工程考试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基因工程考试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基因工程考试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基因工程考试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基因工程考试附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 1.表现度(表现度(expressivity):就是基因的表达在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基因的表型效应会有各种变化,我们将个体间这种基 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叫表现度。表现度的不同等级往往形成一个从极端的表现过渡到“无外显”的连续系列。 因此,外显率是指一个基因效应的表达或不表达,而不管表达的程度如何;而表现度则适用于描述基因表达的程度。 2.外显率(外显率(penetrance):):外显率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其预期表型的比率,它是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 3.外显子外显子(extron):是最后出现在成熟 RNA 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

2、RNA 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 4.内含子内含子(intron):是真核生物细胞 DNA 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 RNA 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 熟 RNA 分子中。 5.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规律,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 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通常把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的遗传物质,统称为细胞质基因组。 6.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由于母本基因型的影响,使子代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叫做母性影响,又叫前定作用。 7.广义遗传率:广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8.狭义遗传率:狭义

3、遗传率: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9.拟显性现象拟显性现象:因为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出来,所以这种现象就叫做拟 显性现象。通常缺失本身也可引起独特地表型效应。 10.双受精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 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11.近交系数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是指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程度用百分数来表示即为近交系数,也指 个体由于近交而造成异质基因减少时

4、,同质基因或纯合子所占的百分比也叫近交系数。普通以 F 或 f 来表示。 12.基因互作基因互作: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就叫基因互作。 13.上位效应上位效应:一对基因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遮掩作用叫上位效应。 14.拟表型拟表型: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类似于突变型的个体。 15.胚乳直感胚乳直感:植物在双受精之后,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3n,其中 2n 来自极核,n 来自精核。如果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 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此现象谓之胚乳直感。 16.果实直感果实直感:指在种皮或果皮这种母本组织

5、中表现出花粉基因的影响的。 17.不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当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两个纯合亲本之间时,这种性状就叫做不完全显性,又称为半 显性。 18.限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仅在一种性别中表达的性状遗传,限性遗传的基因可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限性遗传的性状常和第二 性征或性激素有关。 19.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20.溶原性溶原性:又称溶源现象。指宿主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并不开始合成更多的 Ifs 菌物质的一种噬菌体和宿主细菌之间的关系。 21.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

6、因(multiple alelles):是指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群。性状性状:对生物体形态、 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性的统称。 单位性状单位性状:孟德尔把性状区分为各个单位以便进行研究。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基因基因(Gene): 遗传的基本物质单位。是编码一条多肽链的 DNA 序列 座位座位(Locus): 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据的位点或位置 基因型基因型:又称遗传型,它代表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生物体从它的亲本获得的基因总和。 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可以用常规方法

7、(如肉眼,生化鉴定等) 观察得到的性状。 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指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它们一个来自于父亲,一个来自于母亲。等位基因就是在同源染色体上所占位置完 全一样的相对的基因。 纯合体纯合体:在同源染色体的一定位点上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杂合体杂合体:在同源染色体的一定位点上具有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完全显性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在 F 1 表现出来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 回交回交(backcross): 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测交测交:以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以检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的功

8、能:A.遗传物质的储存、复制和传递 B.对基因活动的调节 C 调节有性后代的基因重组频率 D.控制生物的能育性 染色体的外部形态染色体的外部形态:着丝粒、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常染色质染色质 结构性异染色质异染色质功能性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常染色质 :在细胞分裂中期凝缩,染色性强,而在末期和间期松散, 不易染色的染色质,是染色体上有基因活性的部分。 异固缩异固缩: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与其它染色体不同步的呈螺旋现象. 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整倍体,非整倍体。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

9、易位 单倍体: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元单倍体:二倍体物种所产生的单倍性个体 多元单倍体:多倍体物种所产生的单倍性个体 基因组基因组:真核生物单倍体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先是细胞体积增大,然后是核延伸缢裂成两部分, 细胞质也随之 从中部收缩分裂为二.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括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

10、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细胞分裂,其特点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 果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联会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二价体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一对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的染色体。 同源交换同源交换:同源染色体之间遗传物质的互换. 交叉交叉:由于交换而使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所呈现的一种细胞学形态. 交叉端化交叉端化:在减数分裂的双线期,交叉数目逐渐减少,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染色体两端移动.

1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差别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差别: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一般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有丝分裂 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 2n-2n,减数分裂 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由 2n-n. 有丝分裂之间,在 S 期进行 DNA 合成,然后经过 G2 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前 DNA 合成时间较长,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 G2 期很短或没有. 有丝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独立活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配对,联会,交叉,交换等. 有丝分裂进行的时间较短,一般为 1-2 小时,减数分裂进行时间长, 例如人的雄性配子减数分裂需 24

12、小时,雌配子甚至可长达数年. 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的意义: 1.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交替进行, 使生物染色体数目和遗传性状有规律地保持着相对的稳定.2.通过同源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变异的发生, 在生物进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动物的生活史动物的生活史: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 次级精母细胞4 精细胞4 精子。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1 次级卵母细胞1 卵细胞+3 个极体 植物生活史植物生活史:孢原细胞小孢子母细胞4 小孢子(1 营养核+2 雄核)孢原细胞大孢子母细胞1 大孢子8 核胚囊(1 卵细胞+2 极核+2 助细胞+3 反足细胞)

13、胚乳直感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在 3n 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白粒玉米 X 黄粒玉米当代即表现 黄粒; 甜质 X 非甜质非甜质;糯性 X 非糯性非糯性。 表现度表现度: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外显率外显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率。这是一个种群的特征。 拟表型拟表型: 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相似,称为拟表型。研究拟表型的意义、推测基因发生作 用的时期;2、推测基因是怎样起作用的。 不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代表现的性状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镶嵌显性镶嵌显性: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不同部位分别表

14、现出显性 并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显示出来. 隐性致死:致死作用发生在隐性纯合体上. 显性致死:致死作用表现在杂合体中. 配子致死:致死基因发生在配子期. 合子致死:致死基因作用发生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亚致死现象:致死基因使个体生活力降低。 复等位现象:一个基因有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 复等位基因:一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作用互相类似,都影响同一器官的形状和性质的基因。 基因互作基因互作(gene interaction):非等位基因在控制某一性状上表现了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 基因互作的类型基因互作的类型主要有 5 种: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业,上位作用

15、,抑制作用。 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一个性状发育受许多不同基因影响的现象称作多因一效。一因多效即一个基因影响许多性状发育。 性别的发育性别的发育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性别决定一是性别决定,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而言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决定性别的 物质基础,它在受精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二是性别的分化二是性别的分化,是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经过与一定的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 才发育为一定性别的表型。 性染色体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而明显关系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常染色体(autosomes): 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XY 性别决定:雄性具

16、有两个形状不同的性染色体。 ZW sex determination:雌性具有两个形状不同的性染色体。 ZW 性别决定:在某些昆虫如蝗虫中,雌性具有两个 X 染色体而雄性只有一个 x 染色体。雌性:2n=24(XX), 雄性: 2n=23(X0) 性指数性指数: X 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X 连锁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Y 连锁遗传:毛耳 限性遗传限性遗传:某一性状只在一种性别出现。如果只在雄性出现,称为限雄遗传;如果只在雌性出现,称为限雌遗传。 交换交换(crossing over):同源染色体的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通过断裂和融合互换遗传物质。 交换是重组的遗传学基础。 重组重组(recombination):形成染色体上新的基因组合的过程。 重组值重组值(重组率或重组频率) ,用 Rf 表示。Rf=(重组型配子/总配子数)*100% 重组值通常也称为交换值重组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