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再理管理新思路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597687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再理管理新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再理管理新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再理管理新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再理管理新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再理管理新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再理管理新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再理管理新思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鉴名校成功经验借鉴名校成功经验 再理管理新思路再理管理新思路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细细品读了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一书。真是开卷有益,读完后,感想颇多。书里所介绍的校长们如同一本本教育管理的经典之作,深深地震憾着我的心灵。他们先进的办学思想、超前的管理理念、饱含哲理与灵性的教育观点,无不让我折服,为之感叹。无论是科研型校长还是专家型校长,他们都不愧为“名校长”。这些名校长,无论年轻还是年长,他们个人在理论上有着深厚的积淀,在实践中敢为人先,在行动中闪烁着自己独到的智慧。起点低而远瞻、征途坎而不妥、学识浅而善学、处逆境而敢为。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他

2、们身上,我更加懂得了“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正内涵;从他们身上我更加懂得了名校长的特质:名校长要有博爱,名校长要懂得增值,名校长要极富思想、内涵,名校长要有科研眼光。行知小学的教育实践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好的教育和什么是好的农村教育。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人感到有希望,感到生活是有意义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好的农村教育就是为农村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农村的孩子看到希望,相信只要努力了,生活就会有变化,从而鼓励每一个农村的孩子未来的幸福,为做一个自强的人奠定基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农村学校应该怎么办?应该解决哪些问题?也许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值得我们思考。

3、1、思想观念。学校的发展,思想是指南,观念是关键。首先是校长的思想观念要解放、开放,要建构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思想体系,要能准确地把握教育的规律,要能站在乡村大教育的高度,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逐步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个性化的办学思路,并切实用以指导自己的管理行为。其次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创新,要建立学生成长中服务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要确立自我发展目标,要看到自己的努力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和发展,体会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然后是农民的观念。农民也许不需要读书,也许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知识,但他们需要文化,需要精神生活,也和师生一样

4、需要成长。要利用好孩子这一媒介影响家长,让他们在得到精神文化食粮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校,关心我们的学校,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2、运行机制。行知小学的运行机制是开放的,是紧密与社会、与生活连在一起的。我们的农村学校是封闭的,与社会隔绝,与生活脱节,大都是关起门来办学,没有活力,质量不高,效能低。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行知小学的发展模式,学会依靠,依靠农民的力量,依靠当地政府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学校环境。学会联合,要学会开放办学,和企业联合互惠互利;和教科院校联合,保证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当地的名校联合,扬长去短,扬长补短;和农民联合,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5、基地。像行知小学那样,小学校办大教育,小学校做大文化,小学校创大事业。3、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校发展最头疼的问题,首先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不低于 45 岁,且没有流动机制,职业倦怠感严重。再是教育教学思想陈旧落后,大部分农村中老年教师前身是民办教师,他们往往固守陈规,很难面对新课改,新教育,不愿突破,不想创新,部分年轻教师又不是师范专业,对教材教法、教心学相对陌生。有些老师想改革、想发展,但由于文化底子薄,理论知识少,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大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怎么办?是等?还是靠?如果没有新生力量补充进来,我们就不改革了,就不发展了?我想我们既不能等,也

6、不能靠。说来惭愧,我校除了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外,还面临着最头疼的问题是优秀师资流失严重。许多时候,一旦我们的教师稍有名气就被城镇学校挖走,最终农村学校留下都是落后于时代的老教师和尚未成熟的新教师。通过对杨瑞清校长经验的学习,我明白了:一是要站在教师角度理解教师流动的动机:追求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平台,好的成长空间、好的待遇等等,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二是处理这种逆向流动的关键,就是在理解教师德基础上,做到“感情留人、用学校的发展留人,让教师看到希望而留下”,而不是单纯的用待遇留人。教师职业倦怠,也我也时常在思考得问题。咱们农村的小学高级教师们,职称也到了最高峰了,他们曾经也辉煌过了,也不可能调入

7、更好的学校了面对教师们的职业倦怠,作为新校长的我,该怎么办?我经常问自己,可是百思不得其解。感谢杨瑞清校长指点迷津:校长要理解教师,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教师在课改试验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既要抓改革,又要抓分数;行政部分、社会、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评价和要求各不相同;教师们的待遇又暂时不能兑现校长要关爱教师,需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的多方努力,为教师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减轻过重的压力,时常让教师拥有一份职业的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校长要引导教师,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不当官,不进城,不发财,也会有出息,也能成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立大志,做小事”,我们将小事做好,做精,做

8、到极致,也就成了大事。4、全面发展。即学校要全面发展,教师要全面发展,学生要全面发展。学校全面发展,首先要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外延和内涵共同发展的转变。目前,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楼拔地而起,窗明几净,现代化的教学装备基本齐全,如何发掘当地的人文资源,创设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育人环境,提高办学的品位应当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工作。教师要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道德修养、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要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生要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学生不能再是灌输的对象、考试的工具,要全面发展,发挥特长,张扬个

9、性,要特别重视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格培育,要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让学校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5、凸显特色。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特色,因此,农村学校要实现由公共型向特色型的转变。行知小学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学习并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把“赏识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然而,目前的农村学校大多数都是扁平式的,一个模式,一副面孔。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优势,我们要发展地方特色,发挥学校优势,挖掘自己个性的东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不反对借鉴,不反对移植,但借鉴要有取舍,移植

10、要有创新,要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念、自己独特的东西融进去。大的方面可以成为特色,小的方面也可以成为特色。我们没有能力搞“某某教育”,可以搞“某某实践”“某某阅读”“某某运动”,只要搞起来,搞活它,高深它,坚持搞下去,搞出成果,搞出效能,同样也是特色,也可以带动学校全面发展,成为名校。例如我校 ,地处边远农村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艺术、体育教育和绿色教育为特色”的办学特色已初步形成 。感悟名校的成功之道,反思教育实践;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再理教学新思路。我们要拒绝平庸,冷静面对我校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真抓实干,缩小与名校的差距,使我校成为有思想、有质量、有文化品位的学校,有特色、有效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