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7619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 年 06 月 16 日城市规划师 2005规划原理4一、单选题共 70 题,每题 1 分,总计 70 分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 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 。 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其 后续动力 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 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 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加3、关于佩鲁1950年提出的增长极核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 。 A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平衡但不同时进行的 B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 C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不平衡但能同时进行的 D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平衡也能同时进行的4、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必须是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能在 多种职能尤其是( )上综合发挥中心作用的城市或城镇群。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A、B和C5、通常所说的中心城市,主要是指( )所依托的城市。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经济中心 D商业中心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 ) 。 A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

3、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B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再适当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 能力 C可持续发展是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作适当的控制,对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能力 作重点考虑 D可持续发展就是对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7、中国21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 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涉及( ) 。 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B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 理利用与保护 C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

4、保护8、城市规划是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的工具,其作用主要是( ) 。 A由政策导引和信息供应来支撑,将影响到整个土地市场 B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C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D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规划目标相一致9、下列对省域规划和县域规划或县级市域规划各自特点及其比较不对的一项是 ( ) 。 A前者的对象是以区域形成的基本因素为基础的地域单元,集中反映了该地域 类型发展及其布局的实质和特征 B后者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解决整个地区的生产力综合配置 问题 C前者的缺点是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不

5、完全一致,实施协调上有较大难度 D后者涉及的各项内容往往受现行行政区的局限,最好是从小到大逐级进行10、城市总体规划要着重解决好( )等重大问题。 A城市发展方向、战略和城市布局结构 B要配合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 C各类工程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D城市防灾规划要引起高度重视11、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包括( )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 地质构造的影响。 A水土流失 B山体滑坡C地基承载力 D地震12、( )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土体或岩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 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 A滑坡 B水土流失 C地震 D崩塌13、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

6、互关系的学说是( ) 。 A区位理论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循环论14、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对城市居民的劳动组织有很大影响的是( ) 。 A公共建筑群 B工业组织方式与布置形式 C生活居住区 D城市绿化系统15、城市规划编制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 A分区规划属于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属于初级规划 C分区规划不属于总体规划 D分区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规划安 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16、以下属于确定城市发展性质依据的有( ) 。 A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及人文素质 B该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素质 C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D该

7、城市的历史现状及人口增长率、人文素质等17、下列属于城市排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的是( ) 。 A规划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或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 B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种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C估算分区用水量,确定主要设施位置 D确定各种管线的干管走向,水平排列位置18、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 ) 。 A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B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和附件 C综合规划报告和专题规划报告 D基础资料和主要图纸19、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不能涉及到的一方面是( ) 。 A自然地理环境 B自然气象因素 C自然位置环境 D自然生态环境20、从形式上,常

8、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 ) 。 A四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和混 合式道路系统 B三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C四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和方 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D三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21、在城市布置中,下列有关客运交通枢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 。 A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无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冲击和影响客运交 通干道的畅通 B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 C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

9、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 市中的布局 D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 站附近,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22、公路汽车站又称为长途汽车站,关于它的分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按其性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和混合站 B按其作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停车站 C按其车站所处的地位可分为起、终点站和区段站 D按其功能可分为休息站和就餐站23、在市区干流两侧筑有堤防,有利于洪水流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为( ) 。 A干流筑有堤防,在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并可根据干流水位的高低控制水库的 蓄泄量 B干流筑有堤防,支流的洪水由截洪沟排入下游,其

10、余地区的地面可设排水泵 站排水 C干流筑有堤防,支流的水在汛期由于受倒灌影响难以排入干流,但其流量很 小,堤内有适当的蓄水坑或洼地时,可以在附近设排水泵排水 D市内临近支流地段内的地面积水可以设置排水泵站用来排水泄洪24、不同烈度设防区域对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下列有关人均避震疏散面积描 述有误的一项为( ) 。 A当城市设防烈度为6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0m2 B当城市设防烈度为7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5m2 C当城市设防烈度为8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1m2 D当城市设防烈度为9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5m225、财政机制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有着重要地位,其表现之一为( ) 。 A政府可以按

11、城市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新建某些 重要的城市设施,特别是城市重大基础工程设施和大型公共建设设施 B政府可以自由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以加强城市建设 C政府可自由调节税率,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 D政府可以雇佣工作人员,直接投入资金,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26、英国在( )产生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A1909年 B1908年 C1907年 D1906年27、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28、城市化水平是指( ) 。 A城市数量的多少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2、C城镇规模的大小 D工业化程度的高低29、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分为( )两大部类。 A主要经济和次要经济 B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C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30、城市中的产业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一个部类的发展对于其他部 类具有促进作用,这是城市发展机制的( ) 。 A集体经济 B规模经济 C集聚经济 D效益经济31、一次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上升一定幅度, 这是城市物质环境的( )效应。 A区位性 B可达性 C内部 D外部32、现代城市综合楼性质的建筑,接近地面往往是( )用途,向上依次是( )和( ) ,体现了城市物质环境的( ) 。

13、 A商业;居住;办公;可达性 B商业;办公;工业;可达性 C商业;办公;居住;集约化趋势 D办公;商业;居住;集约化趋势33、以下四项中, (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 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34、城市引力作用的大小与城市规模( ) ,与城市间距( ) 。A成正比;成正比 B成正比;成反比 C成反比;成反比 D成反比;成正比35、“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出自于我国 古代( )文献的记载。 A 春秋 B 周礼考工记 C 商君事 D 墨子36、美国人( )设计的纽约的中央

14、公园是城市美化运动的产物。 A伯汉姆 B奥姆斯特 C西谛 D凯伯里(Geotge Cadbury)37、下列各条中, ( )是英国密而顿凯恩斯(Mition Keynes)规划的特点。A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方案灵活经济 B生活设施齐全,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的工业 生产 C就业平衡,交通便捷,方案灵活经济,生活服务设施齐备 D多种就业机会,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38、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不包括( ) 。 A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B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C由刚性规划的

15、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D由指导性的思想方法转向指令性的思想方法39、( )书的出版被人们形容为“好似在欧洲城市规划领域炸开了一颗爆破弹”。A 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 B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西谛 C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沙里宁 D 城市设计产自伯德40、“先诊断后治疗”是城市社会学家( )的名言,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 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一分析一规划。 A路易斯芒福德(Lewimumford) B沙里宁(ESaarinen) C格迪斯(Patrick Geddes) D西谛(Candll Sitte)41、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论述下列( )不妥。 A把城市中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 地方去 B把腾出来的地区,按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 C保护城市中新的价值 D城市和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42、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 )及其方法论。 A生态思想 B控制论思想 C系统思想 D信息论思想43、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 ,全面准确地为可持续发展下 定义。 A 全球二十一世纪议程 B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对策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人类环境宣言44、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