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597483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内容提要综合指标法是利用统计指标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其特征和规律性的方 法。根据作用、表现形式的不同,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阐 述了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和计算方法;计算和运用总 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本原则。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1.它可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基本状况。 2.它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3.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

2、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它表示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是统计总体单位的合计数;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它是反映总体单位某种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数量,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国内生 产总值等。 时点指标表示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额、固定资产原值等。 (三)总量指标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实物指标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采用自然的、度量衡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计量单位计 算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粮食产量

3、、发电量分别以“人”、 “吨”、 “千瓦时”为计量单位等。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工商税收等。价值指标既可以采用不变价格,也可以采用现行价格来计算。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是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 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相对指标有无名数和有名数两种表现形式。有名数:主要用于强调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示,它把计算强度相对指标时的分子和分母指标数 值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无名数:一般表现,是一种抽象化的计算单位。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 1 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成数

4、: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 10 而计算出来 的相对数。 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 100 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 1000 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二、相对指标的作用利用相对指标,可以较清楚地反映现象内部结构和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对现象进行 更深入地分析和说明。 其次,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取得可以比较的基础。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一)结构相对指标例 a 我国 2002 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 27390.8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14931.5 亿 元,林业产值 1033.5 亿元,牧业产值 8454.6 亿元,渔业产值 297

5、1.1 亿元,求结构相对指标。 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农业 14 931.527 390.8100%54.51% 林业 1 033.527 390.8100%3.77% 牧业 8 454.627 390.8100%30.87% 渔业 2 971.127 390.8100%10.85%结构相对指标有两个主要作用:(1)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还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和财力 的利用情况。(二)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

6、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为例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快速汇总结果,中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 和现役军人人口中,男性为 65 355 万人,占总人口的 51.63%;女性为 61 228 万人,占总人口 的 48.31%。性别比为 106.74100.00(65 35561 288)。计算结果是比例相对指标,它表明了 2000 年我国人口中的性别比例。总体全部数值总体部分数值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比例相对指标 例 利用例 a的资料求比例相对指标。 以林业产值为对比基础的比例相对指标为: 14 931.51 033.

7、514.458 454.61 033.58.182 971.11 033.52.87 即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之间的比例为 14.4518.182.87。(三)比较相对指标 例1999 年中国的棉花产量为 383 万吨,美国的棉花产量为 369 万吨。比较相对指标3833691.04 它表明中国的棉花产量是美国的 1.04 倍。(四)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表明某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 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计算公式为:例我国的汽车产量(万辆)1978 年为 14.91,1990 年为 51.40,1995 年为 145.27,2000 年为 20

8、7.00,2002 年为 325.10。求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分别为:325.1014.9121.80325.1051.406.32325.10145.272.24325.10207.001.57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汽车产量在改革开放 20 多年内增长了 20.80 倍,近 10 多年增长了 5.32 倍,近 7 年来增长了 1.24 倍,2002 年比 2000 年增长了 57%。(五)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计算公式为: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值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比较相对指标 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动态相对指标 的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

9、系而性质不同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强度相对指标 例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 马祖等岛屿)人口和现役军人的人口 126583 万人,国土面积为 960 万平方公里,求强度相对指 标。 人口密度 126583 960132(人平方公里)例 2008 年某地区有医院、卫生院 669 个,医生 2.04 万人,医院床位数 2.92 万张,人口 1 259 万人,求强度相对指标。每千人口医生数(2.041 259)1 0001.62(人)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2.921 259)1 0002.32(张)平均每一医院服务人口数 (1 25910

10、000)66918 819(人)在实践中,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有三个作用: 1.强度相对指标能够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弱程度,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 2.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或普遍程度,如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密度等。 3.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条件或效果。(六)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1.计划数为绝对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2.计划数为平均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3.计划数为相对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例 某企业计划规定 2009 年的劳动生产率要比 2008 年提高 4

11、%,实际执行结果是提高 5%, 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为: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100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100计划水平实际水平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100计划平均水平实际平均水平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100%5%)/(100%4%)100% 105%/104%100%100.96%例 某企业计划规定 2009 年的可比产品成本比 2008 年降低 5%,实际执行结果是可比产品 成本降低了 6%,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该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为: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100%6

12、%)/(100%5%)100% (94%/95%)100%98.95%对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评价: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否一定要大于对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评价: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否一定要大于 100%才完成了计划?才完成了计划?以上两例,一例大于以上两例,一例大于 100%,一例小于,一例小于 100%但是两例均超额完成计划,这就表明,在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时,要注意计划任务数的性但是两例均超额完成计划,这就表明,在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时,要注意计划任务数的性 质差异。若计划数是以下限规定的(越大越好的指标)质差异。若计划数是以下限规定的(越大越好的指标) ,如产值、利润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如产值、利润等,其计划完

13、成相对数 大于大于 100%为超额完成计划;若计划数是以上限规定的(越小越好的指标)为超额完成计划;若计划数是以上限规定的(越小越好的指标) ,如产品成本、原,如产品成本、原 材料消耗量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小于材料消耗量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小于 100%为超额完成计划。为超额完成计划。 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可分为长期计划检查和短期计划检查两种。依计划任务数的规定不同, 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又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方法。 1.水平法。例 某企业“十五”(20012005 年)期间规定甲种产品产量 2005 年达到 200 万吨,2005 年 实际达到 210 万吨;实际执行结果是到 2005 年

14、 8 月止,就达到了 200 万吨的产量,求计划完 成程度以及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该企业甲产品产量的五年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为该企业甲产品产量的五年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为: 甲产品计划完成程度甲产品计划完成程度 (210/200)100%105% 甲产品的五年计划任务于甲产品的五年计划任务于 2005 年年 8 月完成,提前了月完成,提前了 4 个月。个月。例某厂“十五”计划规定甲产品年生产能力为 46 万台,实际资料如下:要求:检查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并说明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100全期计划任务数数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计划执行进度指标%100如末年)水平长期计划规定的末期()实际达到的水平

15、长期计划末期(如末年 情况相对数长期计划完成97 年年 98 年年 99 年年 2000 年年 时时间间 96 年年 上上 下下 上上 下下 上上 下下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产产量量(万万台台) 9 20 18 21 22 24 22 10 20 - 25 解:解:55/46 100%=119.6% 提前一年半完成提前一年半完成 注意:提前完成时间的确定,连续累计一年时间的资料(无论是否一个日历年度内)注意:提前完成时间的确定,连续累计一年时间的资料(无论是否一个日历年度内) ,其数值,其数值 达到了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数值,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下的时间无论生产与否,都认为是达到了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数值,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下的时间无论生产与否,都认为是 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计划提前完成时间。2.累计法。例某企业“十五”计划规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 1500 万元,五年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为 1540 万元,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五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程度为该企业五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程度为:计划完成程度计划完成程度(1540/1500)100%102.7%按累计法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将计划期的全部时间减去自执行计划之日起至累计按累计法计算提前完成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