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大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97340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会考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地理会考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地理会考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地理会考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地理会考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会考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会考大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纲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纲要必必 修修 一一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1、知道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饶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 地月系 太阳系银河系级别: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河外星系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球表面温度,促进表层物质运动;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3、知道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主要类型: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2、黑子和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 (周期 11 年)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极光 对地球大气状况(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黑子和降水的相关性4、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普通性: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请大家记住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小行星带的位置)特殊性特殊性(存在生命存在生命):(1)外部因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2)内部因素: 日地距离适中,能接受

3、适量的太阳光热;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合呼吸的大气层;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得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周期适度。 (请大家记住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小行星带的位置) 。2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参考课本 P11,P14-P15)地球运动公转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 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逆时针,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角速度平均 1/日各地相等,每小时 15(两极 除外)线速度平均 30 千

4、 米/小时近日点 (1 月初) 快 远日点 (7 月初) 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1670KM小时,两极为 0.2、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区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本 P12-P13)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地方时 换算:经度没差 1 度,地方时相差 4 分钟换算原则:东加西减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 15 度范围作为 1 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世纪金榜 P6)区时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换算: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由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 度线由东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北京时

5、间=东 8 区时=东经 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3、知道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偏转原因:受地转偏向力作用3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 使地表水平运动 物体方向发生 偏转规律 赤道:不偏转 偏转 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举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参考课本 P16-P17)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

6、: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 23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冬至日:由 2326S 向南北降低2326N 以北在夏至日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 以南在冬至日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5、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和规律。(参考课本p18)(1)四季更替的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2)空间分布 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3)气候四季:3, 4, 5 月 春季(北半球) 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

7、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参考课本 P26P27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地幔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古登堡界面地地 核核(外核,内核) 地壳上层: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4地壳分层: 地壳下层: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 (2)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组成物 质:岩石)(3)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 33 千米(大陆地

8、壳中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大 洋地壳薄,平均厚度为 6 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 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 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 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的上层物 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由上而下铁、镁逐渐减少。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有横波横波和纵波纵波两种,横波只能穿过固体固体物质,传播速度较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固体、液体和 气体气体任一种物资中自由通行,传播速度较快。 (例子:勘探石油用横波) 第二节第二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9、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参考课本 P27-P29)(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岩变质岩 岩浆岩浆重熔再生岩浆岩(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2、知道内、外力作用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参

10、考课本 P29-P30)(1)内力作用能量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热能,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2)外力作用能量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3、知道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参考课本 P31)(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冷凝 凝固变质 作用变质 作用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岩浆岩5(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水平岩层受到地壳水平

11、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褶皱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 向上拱起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修隧 道向斜一般是岩层 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 物质坚实,不易被 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断层沿断裂面两 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 块: 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 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 加固或避开4、理解流水、风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参考课本 P32-P34)流水作用:流水作用:流水侵蚀侵蚀地貌(V 型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堆积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

12、平原和三角洲);风力作用:风力作用:风蚀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沟谷、戈壁)、风积积地貌(沙丘、沙垄);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冰川侵蚀侵蚀地貌(U型谷,刃脊、冰斗、角峰)。海浪侵蚀: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第三节第三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参考课本 P35)(1)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氮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度温度大气

13、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高层大气2000-3000 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 波平流层平流层50-55 千米随高度的增 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 温;有利于高空飞 行对流层对流层低纬:17-18 千 米,中纬:10- 12 千米,高纬:随高度增加 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68-9 千米(3)各层的特点 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其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 杂质) 平流层的特点: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大

14、气以水平 (平流)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密度很小,有若干电离层。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参考课本 P37)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 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如下图,其过程包括: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 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 辐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释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

15、射 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保温作用的过程: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7保温作用的意义: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