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皇门》集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7240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简《皇门》集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清华简《皇门》集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清华简《皇门》集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清华简《皇门》集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清华简《皇门》集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简《皇门》集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简《皇门》集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8 月 21 日發佈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頁碼:1/30清華簡清華簡皇門皇門集釋集釋1 1(首發)(首發)趙雅思趙雅思 陳家寧陳家寧天津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天津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清華簡保訓篇發表較早,研究也比較深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術爭鳴後,林志鵬先生將學者們的意見進行了總結。2我們模仿其例,對清華簡皇門篇進行集釋,間或表達自己的淺見(以按語及餘論的形式出現) ,水平有限,想當錯漏迭出,謹供學界參考和批評。一、一、釋文釋文清華簡皇門篇整理者李均明先生的釋文為:3隹(惟)正月庚午,公(格)才(在)(庫)門。公若曰:“於

2、(嗚)(呼)!朕(寡)邑少(小)邦,(蔑)又(有)耆耇(慮)(慮)(1)事(屏)朕立(位) ,(肆)朕(沖)人非敢不用明刑,隹(惟)莫(開)(開)(2)【1】余嘉悳(德)之兌(說) 。今我卑(譬)少(小)于大,我(聞)昔才(在)二又(有)或(國)之折(哲)王則不共(恐)于卹,廼隹(惟)大門宗子埶(邇)埶(邇)(3)臣,楙(懋)昜(揚)嘉悳(德) ,乞(迄)又(有)(寶) ,以【2】(助)(助)(4)氒(厥)辟,堇(勤)卹王邦王(家) 。廼方(旁)救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8 月 21 日發佈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頁碼:2/30(求)巽(選)

3、睪(擇)元武聖夫,(羞)(羞)(5)于王所。自(釐)臣至於又(有)貧(分)厶(私)子,句(苟)克又(有)(諒) ,亡(無)不(懍)(懍)(6)達,獻言【3】才(在)王所。是人斯(助)王共(恭)明祀,(敷)明刑。王用又(有)監,多(憲)正(政)命,用克和又(有)成。王用能承天之魯命。百眚(姓)萬民用【4】亡(無)不(擾)(擾)(7)比才(在)王廷。先王用又(有)雚(勸) ,以瀕(賓)右(佑)於上。是人斯旣(助)氒(厥)辟堇(勤)勞王邦王(家) 。先神示(祇)(復)式用休,卑(俾)備(服)備(服)(8)【5】才(在)氒(厥)(家) 。王邦用(寍) ,少(小)民用叚(假)叚(假)(9)能(稼)嗇(穡

4、) ,(並)(並)(10)祀天神,戎兵以能興,軍用多實。王用能盍(奄)又(有)四(鄰) ,遠土不(丕)承,孫=(子孫)用【6】(末)被先王之耿光。至於氒(厥)(後)嗣立王,廼弗肯肯(11)用先王之明刑,乃隹(維)訯訯= =(急急)(急急)(12)疋(胥)區(驅)疋(胥)(教)於非彝彝(13)。以(家)相氒(厥)室,弗【7】卹王邦王(家) ,隹(維)俞(媮)惪(德)用,以(問)求于王臣,弗畏不恙(祥) ,不肯肯(11)惠聖(聽)亡(無)(罪)之(辭) ,乃隹(惟)不訓(順)是(治) 。我王訪良言於是【8】人,斯乃非休惪(德)以譍(應)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5、 年 8 月 21 日發佈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頁碼:3/30乃隹(維)乍(詐)區(詬)乍(詐)區(詬)(14)以(答) ,卑(俾)王之亡(無)依亡(無)(助) 。卑(譬)女(如)戎夫戎夫(15),喬(驕)喬(驕)(16)用從(禽) ,亓(其)由(猶)克又(有)艧(獲)?是人斯廼訡(讒) 惻(賊) 【9】,以不利氒(厥)辟氒(厥)邦。卑(譬)女(如)(梏)(梏)(17)夫之又(有)(媢)(媢)(18)妻,曰余蜀(獨)備(服)才(在)寢,以自(落)(落)(19)氒(厥)(家) 。(媢)夫又(有)埶(邇)亡(無)遠,乃弇盍(蓋)善=【10】夫=(善夫,善夫)莫達才(在)王所。乃隹(惟

6、)又(有)奉俟(疑)俟(疑)(20)夫,是糃(揚)是(繩) ,是以爲上,是受(授)司事帀(師)長。正(政)用迷(亂) ,獄用亡(無)成。少(小)民用(禱)亡(無)用祀。【11】天用弗(保) ,(媢)夫先受吝(殄)罰,邦亦不(寍) 。於(嗚)(呼)!(敬)才(哉) ,監於茲。朕遺父兄眔朕(藎)臣,夫明爾(爾)悳(德) ,以(助)余一人(憂) ,母 (毋) 【12】隹(惟)爾(爾)身之(懍)(懍)(6),皆卹爾(爾)邦,叚(假)余(憲) 。旣告女(汝)(元)悳(德)之行,卑(譬)女(如)(主)(主)(21)舟,輔余於險,(臨)(臨)(6)余於淒(濟)淒(濟)(22)。母(毋)(作)俎(祖)考(羞)

7、才(哉) 。 【13】其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又重新做了釋文5,此不具引。二、疑難字詞集釋二、疑難字詞集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8 月 21 日發佈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頁碼:4/30(1 1)(簡文:(簡文:)A.A.整理者整理者1313:讀為“慮” ,引說文解字:“謀思也” 。B B. .蘇建洲蘇建洲1818:字形與上博(六)用曰第 14 簡“強君 政”中“ ”字相同。引李銳用曰新編(稿) 觀點讀為“慮” 。C.C.何家興何家興1818: :引何景成試釋“” 的觀點,所從之“虎”應是“虒”的省形,從木從虒省,即

8、“榹” ,讀為“施” 。D D. .劉雲劉雲1818:讀為“據” , “據”有定、安之義, “據事”解釋為定事,與其後的“屏朕位”意義相關。E E. .孫飛燕孫飛燕1818:讀為“御” ,兩字古音相近。引書文侯之命 “即我御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 ,文意相近。F F. .袁瑩袁瑩1818:與甲骨文中上從“虍”下從“木”的是同一個字,出現于戰國璽印文字。還有可能與從“木”從“虎”的是同一個字。G G. .施謝捷施謝捷1818:從虎從木的字應該是“虡”的異構。(2 2)(簡文:(簡文:)A.A.整理者整理者1313:與開都從幵。 逸周書皇門作“開” ,解釋為“通” 。B.B.袁瑩袁瑩1818:與包

9、山楚簡120 號簡中的為同一個字。從“視” ,從“目” ,從“視”與從“目”同。也可能與龍龕手鑒見部所收字為同一個字。C.C.宋華強宋華強2121:“”與“” (包山簡 120)為異體字,解釋為給予、賜予的意思,可能讀為“賜” 、 “遺” 、 “賫”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8 月 21 日發佈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頁碼:5/30(3 3)埶(簡文:)埶(簡文:)A.A.整理者整理者1313:讀作“邇” 。邇臣,指親近的大臣。B.B.宋華強宋華強2121:讀為“孽” , “孽”與“埶”都屬於疑母月部。引說文:“孽,庶子也” 。此處“孽臣”

10、與“宗子”相對,指稱庶子與嫡子。C.C.秦樺林秦樺林1818:讀為“暬” , “暬臣”解釋為“近臣” 。(4 4)(簡文:(簡文:)A.A.整理者整理者1313:今本皇門寫作“助” 。引李學勤試論董家村青銅器群觀點:金文“”字為協助之義。B B. .劉洪濤劉洪濤1515:用寬式隸定直接作“惠” 。C C. .劉雲劉雲1818:從“力” , “”聲, “力”為形旁,在今本中的異文為“助” ,且“助”也是以“力”為形旁,所以簡本中此字可能是“助”的異體字。(5 5)(簡文:(簡文:)A.A.整理者整理者1313:羞, 爾雅釋詁:“進也” 。B.B.蘇建洲蘇建洲1818:讀為“” ,可以校對上博(一

11、)性情論簡 33“” 、“” ,应释为“” ,而不读为“敬” 。(6 6)(出現三次:(出現三次:簡簡 3 3 一處、簡一處、簡 1313 兩處)兩處)簡 3:亡(無)不達。 (簡文:)簡 13:毋隹(惟)爾(爾)身之。 (簡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8 月 21 日發佈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頁碼:6/30簡 13:輔余於險,余於淒(濟) 。 (簡文:)A.A.整理者整理者1313:簡 3 和簡 13 第一處都讀為“懍” ,從得聲,引廣雅解釋為“敬也” 。簡 13 第二處讀為“臨” ,引說文 “監臨也” 。B.B.讀書會讀書會55:從“

12、賏” 。簡 3 中讀為“榮” ,解釋為榮顯。簡 13 中的兩處都讀作“營” ,講作衛護。簡 13 第一處“爾(爾)身之”應為“爾(爾)身” ,賓語前置句式。簡 13 的第二處“”字與“輔”相應,也有護衛之義。C.C.沈培沈培2020:從“賏”聲,簡文的“”字可讀為從“敬”得聲的“儆” ,而“儆”本身也是“敬”的分化字,所以整理者將“”解釋為“敬” 。而“儆”的常用意義是警備、警戒。簡 3 中的“達”理解為“敬而達” ,意思是“恭敬而且通達” 。簡 13 第一處“毋隹爾身之,皆卹爾邦”就是“毋儆爾身,皆恤爾邦。 ”意思是“不要只警戒自身,還要憂國憂民。 ”簡 13 第二處“余於淒(濟) ”就可以

13、理解為“要在我渡河的時候警戒我注意安全” ,意思與“輔余於險”相應,借此來說明提醒君王要居安思危,不能掉以輕心。同時,對於整理者所讀“懍”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懍”也就是“稟”是一個方言詞,由於方言差異造成了字形的變化,由於讀音不同,所從聲旁也變化。D.D.唐洪志唐洪志2626:簡 13 第二處讀為“攖” ,用陸德明釋文引司馬云:“攖,引也” 。 逸周書皇門此處作“乃而予於濟” , “乃”讀作“扔” , 廣韻釋詁一:“扔,引也” 。由此可見, “攖” 、 “扔”二字同義。 “余於淒”理解為“臣子在渡河的時候引導君王” 。E.E.宋華強宋華強2222:從字形書寫角度分析“”字從“” ,讀為“楫

14、” ,在此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8 月 21 日發佈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頁碼:7/30用作動詞。 “楫”精母緝部, “”從“” ,屬於來母侵部,韻部陰入對轉,聲母也有關係。後改變觀點23,把“”看作雙聲字,將簡 13 中的兩個字都讀為“屏” ,解釋為護衛、扞蔽、輔助。簡 3 中的“”讀為“伻” , “伻” 、 “屏”二字都是唇音耕部,可以相通,解釋為使。 “無不伻達”翻譯為“無不使其達于王所” 。F.F.劉雲劉雲1616:三處都讀為“進” 。對於簡 3 的“”字,同意整理者隸定為“”的觀點,結合傳世本皇門 ,將“允通”理解為“進達” ,進用顯達,將“允”看作“進”的假借字。 “允”是喻母文部, “”所從的“賏”是影母耕部,同屬喉音,韻部旁轉。簡 13 第一處的“進”解釋為進用。該句理解為“不要只進用自己(讓自己顯達) ,還要顧念國家” 。簡 13 第二處的“進”解釋為使進入。這一句理解為“在危險的地方輔助我,使我進入渡口(指安全的地方) ” 。G.G.劉洪濤劉洪濤1515:與郭店簡老子甲 27 中的“”字為異體字。古文字中“爾”與“”字經常相混,因此“”字可能從“爾” ,而不從“” 。H.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