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6949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思辨力 述文中的钙质早在 2016 年高考前夕,不少专家就指出,2016 年高考作文将着重考查考生的思辨力。结果高考卷一出来,许多省份的高考作文题目就验证了专家预言不虚。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感叹,2016 年的高考作文不好写,尤其是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文学才情难以发挥,平时准备的写作素材用不上,好不容易凑足 800 多字,真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考生之所以感到 2016 年的高考作文难写,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平时对于思辨力的训练不足。不少考生平时写作的论述文松垮疲软,多半都是思辨力不足所致。一、什么是“思辨力”?“思辨力”这一概念有两种解释:一是哲学上指运用逻辑而进

2、行纯理论、纯概念推导的思考力;二是思考辨析的能力。就中学生的论述文写作而言,我们所说的“思辨力”主要指后者。具体而言,思辨力就是说服论证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选择、判断、鉴别等能力。思辨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二、“思辨力”的特征有哪些?先来看一个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 phubbing

3、,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 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 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结合上述作文题,我们来说说“思辨力”的几大特征。(一)条理性不少考生写完作文,总爱感叹:我是东拉西扯啊,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写了什么。比如讲到“低头族”的危害,有的考生一会儿讲手机的发明者,一会儿讲手机的好处,一会儿讲有人走路时玩手机掉到池塘里淹死的故事,一会儿讲自己玩手机的经历,一会儿讲同学玩手机

4、被班主任收缴的糗事。这种“猪八戒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写作习惯,就是思维缺乏条理性所致。要改变这种写作习惯,不妨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训练自己思维的条理性。“磨刀不误砍柴工”,运用草稿纸,列一列写作提纲,理清思路,很有裨益。提纲示例如下:“低头族”的危害有哪些:1.疏远冷落了亲情、友情;2.影响了学业和工作;3.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怎样拒做“低头族”:1.加强自控能力,掌握适度原则;2.培养多种爱好,让精力适当分配;3.善假于物,借助外力规避“低头”。有了上述提纲,加上合适的名言、事例论证和必要的说理剖析,一篇像样的论述文就能“立”起来了。(二)严谨性思维的严谨性要求思想周密,语言表达无懈

5、可击。不少考生思维粗疏,下笔匆忙,语言粗糙,行文破绽甚多,文章中不合情理之处俯拾皆是,得分自然不高。“千年前的李白在唐朝便告诉我们:低头时,思念的是故乡,是亲友们,而不是低头玩着手机让亲情逃走。”请问:李白在千年前就预见到手机会让亲情逃走吗?“当我们坐下和妈妈聊天时,会不会突然了解到她常半夜头痛到打滚?当我们和爸爸一起吃饭且不玩手机时,会不会及时知道他的手指常常不能弯曲?”请问:爸爸妈妈们全都不是头痛就是手指僵硬吗?以上所举的作文语言,经不起推敲。而经不起推敲的语言,反映的是考生思维的不严谨。平时多读,甚至将一些具有典范意义的论述性文章熟读成诵,从而培养起良好的论述文语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三

6、)辩证性有个成语叫“不愠不火”,意思是做事情既不沉闷,也不过火。要写好论述文,也要做到“不愠不火”,既要避免“力有不逮”的说理不到位,也要防止“过犹不及”式的过头话,说理偏颇。而后者,即观点偏颇现象,在高中生论述文写作中尤为多见。比如说到“低头族”的危害性,一些考生就将手机说得一无是处。这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手机可以是天使,也可能是魔鬼。如果将手机当作学习、生活的正当工具,手机天使一面的品性就会显露出来;而如果将手机纯粹当作玩具,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手机就会变成魔鬼。具有辩证思维的考生才能言之成理,理能服人。一位考生在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文中如是写道: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现在一些人特别是

7、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常常通宵达旦地玩手机,长期低头对着屏幕,戴着耳机,敲打键盘,不仅影响人的视力、听力,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思维神经的混乱。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会让我们与现实生活脱节,严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由于习惯了过度依赖手机,很多人不愿与人交往,造成了自闭症,甚至有人形成一种异化人格,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所充斥,因为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特点,很多人面对大量信息时,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不加取舍地进行阅读、浏览,

8、这样的快阅读,不经过筛选、思考,被动接受,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当我们的大脑被各种纷杂的信息所填满时,就无法装下我们自己的思想了。上文三个分论点中,“手机”一词前都加上了“过分依赖”四个字。作者没有把手机一棍子打死,而是用“过分依赖”一词指出,错不在手机,而在于不恰当地使用手机的“低头族”。“过分依赖”这四个字一加,思维的辩证性立现。(四)斩截性所谓“斩截性”,指的是认准的理就要说得清晰、明确、坚定。而现在不少考生笔下的论述文,言语含糊,观点不明的现象时有可见。在写作关于“低头族”现象的作文时,有一篇题为用夕阳落款的文章,粗粗一看,很有诗情画意,但通读全文,多是

9、一些虚飘空泛的语句,看不出作者要揭示什么现象,表达什么观点。这样的作文,显然是大违命题者初衷的。当年像邹韬奋、高占祥等说理名家们的文章很值得当代中学生细细参详。请看邹韬奋的呆气第一段,观点何等鲜明,说理何等有力:我们寻常大概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生出的勇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人问他什么叫做浩然之气,他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这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但是我以为非有几分呆气

10、,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非有几分呆气的人决不肯干;“以直养而无害”,亦非有几分呆气的人也不肯干。试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是呆气的十足表现吗?高占祥先生看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面对歪风邪气该说的不说,该顶的不顶,甘愿充当与世无争的好好先生,便写出了一篇题为当说必说的论述文。题目斩截有力,文章切中时弊,见解独到,立论十分鲜明。(五)鉴别性对于事物概念的正确辨析,对于事物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是思辨力强的表现。邹韬奋先生呆气一文,一开篇就对“勇气”“正气”“呆气”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作了明晰的界定。有位考生在写作“低头族”的危害时,列了三个分论点:低头,

11、在我们周围造起了一堵墙;低头,令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诗意;低头,令我们变得追名逐利。这第三个分论点就存在因果关系失当问题。低头玩手机与追名逐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试问,在手机发明之前,不是照样存在着不少追名逐利之徒吗?(六)深刻性不少老师感叹现在高中生思维低幼化,高中生写出来的文章跟初中生、小学生写的差不多。“低幼化”就是思维幼稚浅浮的表现。不少考生习惯于对琐屑、纷杂的生活表象的摄取,却缺乏对混乱的感受进行理性化的整合与升华的能力。表现在论述文写作中,就是只会堆砌材料,缺乏自己的思考分析。我们经常说,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一个人看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个人的思考能力就达到相

12、当的成熟度和深刻性了。“追问”,是让思维具备深刻性的有效途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哪天累了,许多人都只会感叹“今天好累”。如果能够一路追问下去,今天为什么事累?为何会累?以后该如何消除类似的累?这样去思考,就能将思维引向纵深地带。关于“低头族”的危害,写作时,不少考生都只会描绘一系列“低头族”沉湎手机带来危害的场景,而没有深入思考“低头族”现象的个人思想意志、社会因素等根源。如果能够作以下追问,就能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低头族”是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导致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这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第二个问题,如果能够分析出个人意志薄弱和社会拜物教导致人的异化这样两种成因,文章的思维就能进入到相当深刻的层面。思辨力,就像论述文中的钙质。有了丰富的钙质,论述文才能够像模像样地“站立”起来,坚强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