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596737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153 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ntom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63 学 分:2.5适用对象: 植物保护系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 先修课程:普通昆虫学 二、课程简介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害虫及其环境、害虫防治的理论和技术,防、减虫灾的科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理论课。农业昆虫学的教学内容是全面系统地讲授主要农作物及果树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害虫的种类及形态特征、害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以及害虫种群及为害的监控、预测和防治技术。A br

2、ief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is a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discipline about agriculture insect pest and its environment, pest management, and insect damaging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t is a major course for plant protection. The course content of agricultura

3、l entomology is teaching principle and methods in control major crop and fruit insect pest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 pest,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ving habit, occurrence, population monitoring,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

4、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识别农作物及果树重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危害状,能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农作物害虫的危害,达到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害虫种群,防止虫害的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虫害的损失;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求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2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2 学时)学时)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对人类防治害虫的历史和对害虫防治策略历史沿革过程 的了解,认识进行害虫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我国农 作物主要害虫种类发生为害概况及在害虫治理论方面所取得的

5、成绩 的了解,认识和理解学习农业昆虫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1)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发展我国人民对昆虫的认识很早,养参蚕已有 5000 多年的历史, 养蜂有 2000 余年,五倍子和紫胶虫的利用有 1000 多年,白蜡虫 的利用在 700 年以上。我国系统科学的昆虫学研究始于 1911 年。当时在北京的前中 央农事试验场成立了病虫害科;1917 年,江苏省成立了治螟考察 团;1921 便江苏南汇成立了棉虫研究所;19221924 年江苏、浙 江相继建立昆虫局;1924 年以后,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等省 建立了害虫研究专业机构。此后,一些省的农业改进所或试

6、验场 也成立了病虫研究及防治部门,同时一些大学的农学院或农专建 立了病虫害系或组。以上工作对我国近代昆虫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起到了一定的 启蒙和奠基的作用。但是就研究工作来讲,既缺乏 统一的领导,更谈不上全面的规划;培养的人才亦寥寥可数。2)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及其沿革 第二节、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进展1) 早期的害虫防治 2) 化学防治时期 3) 综合防治的历史发展和趋势第三节、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先后提出了“防重于治” 、 “主要采用以农业 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办法”和“有虫必治,全面消灭,3重点肃清”的 植保方针,对严重为害的害虫要求限期消灭、

7、彻底肃清。 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方针有一定积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 们发现它们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滥用农药、害虫产生抗性、杀伤天敌、 污染环境等。1974 年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 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1975 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正式制定了“预 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是植保工作的指导思 想, “综合防治”是病虫防治的具体作法。我国自第 6 个五年计划 (19811985)以来,一直把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列入国家 科技攻关研究计划。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和 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深入的

8、发展,我国的 植保方针也将会具有新的内涵,从更新的理论高度指导我国的植保工作。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昆虫学是研究为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 及其有效防治措施,从而保证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科学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对象: 与农业有关的昆虫(包括害虫及其天敌) 、少数螨类。 农业昆虫学的内容:研究害虫的种类及动态特征;害虫的生活和发生规律;害虫与环境 (包括气候、食物、天敌等)的关系;害虫种群及为害的监控、预测和 防治。农业昆虫学的任务:掌握农作物害虫发生、发展规律,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将害 虫控制在允许的经济为害水平以下,从而保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和 高质。 1975

9、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的植保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植保工作方针强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措施 达到安全、经济、有效控制病虫为害之目的。 “预防为主”是植保工作 的指导思想, “综合防治”是植保工作的具体作法。四、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4课堂提问: 1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你对哪些农业昆虫有所了解?2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害虫造成了虫灾? 课后思考(作业): 1建国以来我们在害虫治理上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第二章第二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4 学时学时)一、目的与要求建立农业昆虫学中的害虫防治是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的概念;充分认识到 害

10、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在害虫防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掌握各种防治法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强调在害虫防治中应注意防治效果与环 境的协调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害虫防治原理和理论依据1).害虫发生的条件 1,虫源和侵入 虫害的发生必须要有害虫的来源,即虫源。虫源包括 本地虫源和外地迁入虫源。如当年水稻三化螟的初次虫源是当地的越冬种群 即本地虫源。本地不能越冬的迁飞性害虫的初次虫源是外地迁入虫源,来源于虫源地,如我国多数稻区稻褐飞虱的虫源地主要虱东南半岛。虫害的发生 害必须要有害虫对作物的侵入。一般来说,虫源基数越大,侵入的个体越多, 发生虫灾的可

11、能性就越大。 2,适宜害虫生存和种群发展的环境条件 首先要有食物,如害虫喜食 的作物。没有水稻就不会有三化螟螟害的发生。害虫对作物的生育期有严格 的选择,如小麦吸浆虫在还为扬花的麦穗(危险生育期)上产卵为害,已经 扬花的麦穗上不产卵为害。因此,害虫的发生与作物的危险盛誉期吻合的程 度是虫害轻度的重要原因之一。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其他生态条件等对虫害的 发生同样重要。亚热带及温带发生的虫害,在寒冷地区有的就不可能发生。 如在我国北纬 38。以北就不会有三化螟的发生。2).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1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 害虫和作物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 形成的食物链关系,由此而产生了跟随现象。阻断这一跟随

12、链防止害虫5入侵是害虫防治的重要途径。植物检疫、套袋技术、沙网隔离、驱避剂 的使用等是防止害虫入侵的重要措施。 2.生态控制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和化学技术 直接杀死害虫或改造、控制害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 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恶化 害虫生存和种群发展的环境,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 综合智力或现代的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害虫管理实质上都是依据虫害发生 的根本原因,通过虫害防治的上述基本途径来防治害虫的具体体现。第二节、害虫虫情调查取样方法1). 害虫调查的内容和方法A.种类调查。种类调查是昆虫调查的基础,其目的是了解

13、当地农作物的害虫及 其田地的种类。重要的工作内容有标本的采集、保存、坚定和描述, 并尽可能详细地记载其生物、生态学特性。B.害虫田间动态和为害调查。即田间虫情调查,是了解田间虫虫情 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农田的基本状况、栽培制度、 作物的品种、栽培方式、播种时期、作物生育期、管理水平等)调查, 害虫田间动态(虫害的发生、种群的消长、田地的控制能力等)调查, 和虫害的为害调查(也包括损失估计和防治效果等)。虫情调查常用 的方法有:(1)灯诱(2)网捕(3)田间调查2).昆虫的田间分布型昆虫的田间分布型,即昆虫在田间的空间分布状况。最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A.随机分布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

14、随机的,呈较为均匀的分布。取 样时每个个体被取中的机会是相近的,与同种别的个体的位置无 关,通常是稀疏的分布。统计分析时起平均数与方差相近相等, 如三化螟卵块在田间的分布。6B.核心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呈现多个具核心的小 集团。核心处密度大,呈浓集分布,向四周辐射,密度逐渐减少。 其统计学特征是:方差叫大,方差与平均数之比在 1.5-3 之间。 取样时的一个取样单位中,一个或多个个体的存在,会影响其他 个体出现于同一取样单位的几率。但核心或小集团在田间的分布 是随机的。如密度小时三化螟幼虫在田间的分布,与之相关水稻 的受害株如枯心苗在田间的分布是核心分布。C.嵌纹分布。 又称二项

15、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发,疏 密相间,由多个具不同密度个体而个体间呈随机分布的不规则的 块或带混合而成。方差与平均数之比亦在 1.5-3 之间。取样时, 个体于各取样单位出现的机会不相等。通常是浓集的分布,如三 化螟幼虫在稻田虫口密度大时,多个核心互相接触,而形成嵌纹 分布。3).田间调查常用取样方法。A.取样单位 取样的单位要根据虫种和作物类型来定。常用的有: 面积,适用于地下生活的害虫和秧田等;长度,适用于条播作用上的害 虫调查,如小麦等;整株或整丛,适用于小型作物如水稻等,蜘蛛的一 部分如叶、枝、花、果等,适用于大型作物,如果树等。有的则采用器 械回时间作为取样单位,如稻飞虱调查

16、时用全国统一规格的拍盘,叶蝉 调查时用扫虫网,调查稻弄蝶有时用单位时间目测到蝶数来表示其发生 量。储粮害虫的调查则用重量(kg)、体积作取样单位。B.取样的数量调查时按不同环境、作物的不同品种、不同栽培类型 等取有代表性的田 3-5 块,作为取样对象田。在田块中抽样点和抽取样 本的数量要根据田块的大小、虫害的分布型、害虫的发生程度、作物的 特点来定。通常抽样点为 5-20 点,以整株为单位的抽取 50-200 株。水 稻螟虫正常发生时抽样 200 丛,但初发时需抽样 10001 丛以上。一般抽 样点越多,数据越精确,但费时费工。C.常用取样方法有:五点式、棋盘式、对角线式、“Z”字式和平行线式等D.序贯抽样 序贯抽样是采用随机抽样,预先不确定样数,能控制 抽样误差的一种抽样调查方法。它一般用于检验害虫的发生程度是否达 到防治指标;多数情况下须了解其田间分布型,根据不同的分布型采用 相应的序贯抽样 公式。4).常用田间调查及方法7A.越冬调查 冬前(11 月下旬)和翌年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