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6732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学交替制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培养模式 - -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一、“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实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二、“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的内涵工学交替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

2、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很多利益工学交替与产学研结合不同产学研结合的主体依托是教师、科研人员主要是通过科研项目作为载体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生产同时也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学生参与和受益面不大三、“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的优势美国 1961 年在福特基金会支持下进行一次调查形成的“威尔逊-莱昂斯报告“认为: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

3、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机会“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未能全面深入推开的原因探析其一是认为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模式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这种观念;其二相对学校而言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必须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

4、人才企业参加工学结合不能像职工教育那样将费用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从一个侧面抑制了他们参加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其三对学校来讲也有一个成本问题要增加许多工作量加大开支要避免学生实习“放羊“,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专家能手的资源有待进一步研究五、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走出困境的对策首先,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要做到“一元“、“多样“、“多赢“一元“是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多样“是指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产学一体等等形式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套用现

5、成案例切忌盲目照搬照套应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其次,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通过工学结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则是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减少培养成本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应该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争取政府支持与企业寻找利益的结合点尽可能地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要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

6、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再次,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的关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关系;依托行业和面向社会的关系等等(1)关于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要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思想必须先行学校的教职工尤其是院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必须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层次性和职业教育类别性应该注重从职业性上体现其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要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

7、机制同时要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光有理念“工学结合“就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高职院校讲的是依法治校应该在制度层面上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内容建立适应“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定位不仅涉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实习实训评价与考核制度等还有教师聘用和培养制度、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分配激励、财务制度等等(2)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就综合素质而言高职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8、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就职业能力而言高职学生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全员参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实践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实习各环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地方优秀特色文化使学生素质教育更加贴进社会、贴进生活作为地处浙江的经贸类高职院校我们把浙商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浙江精神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对浙商精神的学习、研讨不断丰富校训“厚德崇商“的内涵让学生从浙商精神中汲取营养我们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在企业实习过程借鉴实践性教学中体

9、现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规矩、秩序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学会做事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高职院校要抓好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教学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上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逐步加大企业的能工巧匠、专业人才担任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任务的比重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3)关于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职业技能教育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加以保证传统的办学模式把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看做是绝然分开的二张皮校内的资源是由高职院校自己所能控制的并且把学生在学校的专业技能实践性教学工

10、作由学校教师为主承担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既懂理论又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少之又少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些模拟实训与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实际脱节,而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实训基地多数很难到位工学结合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必须充分利用好学校、企业各自的办学资源高职院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要总结并深化自己原有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的试点力度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逐步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4)关于依

11、托行业和面向社会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引导支持企业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基础等但对企业鼓励的具体政策还不健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高职院校应该紧紧依托行业主动争取行业部门的支持鼓励企业在资金、设备设施教学工厂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与学校加强合作共同商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方案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体以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为导向依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和要求重新规划设计课程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形式、考核形式彻底根治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压缩饼干式“的课程体系状态攻克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指导的执行上是有选择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就更要自己有所作为发挥教学资源、师资等优势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积极主动服务社会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中使学校、企业做到双赢促进共同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