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689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东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范大学中国语语言文学系考研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文学基础础科复科复习资习资料料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ttp:/ 1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核心考点核心考点【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1、“十七年文学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开始(1966 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 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它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国家的权 力意志被凌驾于文学之上,作品被强行要求体现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保卫 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 红岩、暴风骤雨等是十七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

2、作品。2 2、民间文化形态、民间文化形态 指主要体现出民间立场和民间风格的文化形态,其基本特征是:一,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 对薄弱的领域产生,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 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虽然在权力面前民间总是以弱势的形态出现,并且在一定限度内被迫接纳 权力,并与之相互渗透。但它毕竟属于被统治阶级的“范畴” ,而且有着自己独立的历史和传统。 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民间的传统意味着人类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的 过程,由此迸发出对生活的爱和憎,对人生欲望的追求,这是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任何政 治条律都无法约束,甚至连文明、进步、美这样

3、一些抽象概念也无法涵盖的自由自在。三、它既 然拥有民间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传统背景,用政治术语说,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交 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3 3、民间隐形结构、民间隐形结构 指当代文学(主要是指五六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往往由两个文本结构所构成-显形文本结 构与隐形文本结构。显形文本结构通常由国家意志下的共名所决定,而隐形文本结构则受到民间 文化形态的制约,决定着作品的艺术立场竿趣味。以电影李双双的故事为例,从其显形文本 结构来说,是一个歌颂大跃进运动的政治宣传品,但其隐形结构则体现了传统喜剧“二人转”的 男女调情模式,有意思的是,其后者实际上冲淡了前者的政治说教,

4、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 时代而获得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又如“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沙家浜 ,是根据原来的地方戏 芦荡火种改编的,保持了许多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尽管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侵犯这个戏,在 情节上添加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内容,但其最精彩的片断,仍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一 女三男”喜剧情节模式。隐形结构实际上决定了这个作品的艺术魅力。还有许多当代文学作品也 出现相类似的情况,如歌剧刘三姐 ,电影红高粱等等。4 4、潜在写作、潜在写作 指 1950-1970 年代,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 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

5、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 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文革”期间老作家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 ,完 全延续了以前缘缘堂随笔的风格。食指的诗,在“文革”时期的地下广泛流传,影响了以后 一代的诗风。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中国自古 以来对文学取鬼泛的理解,书信表奏均为文学。当作家不能正常写作时,他们将文学才情融铸到 日常性文字之中,从而在不自觉中丰富了文学的作品。如沈从文在 1949 年以后就绝笔于文学创 作,但他写的家信却是文情并茂,细腻地表达了他对时代、生活和文学的理解。相对那时空虚浮 躁的文风,这些书信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最有真情实感的文学作品之一

6、。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华东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范大学中国语语言文学系考研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文学基础础科复科复习资习资料料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ttp:/ 2 -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在那些公开发表的创作相当贫乏的时代里,不能否认这些潜在写作实 际上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真正的文学水平。5 5、第一次第一次“文代会文代会” 1949 年 7 月在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目的 是总结文艺工作者彼此的经验,交换彼此的意见,共同确定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方针与任务。到 会代表共 824 人,郭沫若、茅盾、周扬在此次大会上居领导地位统一了除台、港、澳以外的全国 的新文艺

7、运动,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统一机构,结束了中国大陆文艺界长期以来的分裂状态建设 社会主义文艺的誓师大会,总结了中国三十多年来新文学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今 后新文艺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大陆学术界一般将这次大会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6 6、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 简称中国作协,前身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文协),1947 年 7 月 23 日在北 平成立。1953 年 10 月,全国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各民 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 荣文学事业、

8、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7 7、 “山药蛋山药蛋”派派 赵树理等人的创作形成了某些有迹可寻的共同性,这包括:浓郁的地域特征、写作与农村 “实际工作”的关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和语言的通俗等。这 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除赵树理外,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 等。8 8、“荷花淀荷花淀”派派 20 世纪 50 年代,一批追求作品诗情画意的河北作家相继出现,代表人物有孙犁、刘绍棠、 从维熙、韩映山等,他们的创作风格基本一致,大多以冀中地区、特别是白洋淀地区的农村乡土 人情为经,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生活现实为纬,采用现实和浪漫主义相结

9、合的手法,创作出一 批格调优美、语言清新的优秀作品,孙犁的荷花淀为代表作品,所以这一文学流派称为“荷 花淀派”。9 9、革命历史题材、革命历史题材 1960 年作家茅盾在中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的报告中开始使用“革命历史题材” 这一概念,指文学作品表现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历史。代表作有杨沫的 青春之歌、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作品。1010、“双百双百”方针方针 毛泽东在 1956 年 5 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 一代表

10、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 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 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1111、“干预生活干预生活”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华东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范大学中国语语言文学系考研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文学基础础科复科复习资习资料料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ttp:/ 3 -1956 年中国作协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创作主张。当时,文艺创作虽然取得了不 小的成绩,但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和回避生活中重大矛盾的现象。“干预生活”的

11、倡导者 认为:作家不能也难以无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阴暗面。“干预生活”就是要研究生活,思索和 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即作家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勇敢地去探索现实生活里的问题,把 它们揭示出来,给腐朽、落后的事物以狠狠鞭打,并且呼唤与鼓舞人民与种种阻碍我们事业前进 的丑恶现象作斗争,以推动历史前进。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 来的青年人、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最早体现了这一主张。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 开创性意义。1212、“探求者探求者”派派 指 1957 年江苏一批年轻的作家陈椿年、高晓声、方之、陆文夫、梅汝恺等在当时“双百方 针”鼓舞下,酝酿成立的一个同人文学刊物。他

12、们提倡文学应该打破教条,大胆干预生活,当时 只写成探求者文学月刊社章程和探求者文学月刊社启事,启事没有发表,刊物更没 有成为事实。但在反右运动中,因启事里有文学应该打破教条,大胆干预生活等内容,其成 员均被打成右派分子。1313、 “两结合两结合”创作方法创作方法 1958 年 3 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诗歌创作时,指出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对立统一。据此,周扬在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两结合”的创作 方法。文章说:“毛泽东同志提倡我们的文学应当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这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概括。”1414、“三家村三家村” “三家村”

13、,本义是乡间人居寥落的地方。年月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 杂志为“丰富刊物内容”“活跃气氛”“提高质量”开辟了一个专栏“三家村札记”,该专栏邀 请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廖沫沙三人合写,他们约定,文 章以一千字左右为限,每期刊登一篇,三人轮流写稿。作者由三人取一个共同的笔名:吴晗出 “吴”字,邓拓出“南”字(笔名“马南邨”),廖沫沙出“星”(笔名“繁星”),合称“吴 南星”。1515、“文革地下文学文革地下文学” 在文革十年里,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 他们写下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如“文革”期间老

14、作家丰子恺写的 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等。还有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 书笔记等。1616、“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1966 年 2 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 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 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 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 年 5 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

15、治 部关于建议撤销 1966 年 2 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同意撤销纪要。华东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范大学中国语语言文学系考研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文学基础础科复科复习资习资料料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ttp:/ 4 -1717、“白洋淀诗派白洋淀诗派” “白洋淀诗派”自觉地探索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写作,他们与北京等地的地下文学沙龙的成员, 形成了当时潜在写作中较有规模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其主要成员有姜世伟(笔名芒克)、岳重 (笔名根子)、栗世征(笔名多多)等人,他们的诗歌相对来说具有更纯粹的现代主义特征,直 接预示和影响了“文革”后诗歌领域的现代主义探索。1818、“伤痕文学伤痕文学” 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 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 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 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 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血色黄昏(老鬼)等。1919、“知青文学知青文学” 指描写知青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