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638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09-11-15 20:55 作业一 一、填空 1、资料收集整理 分析研究 2、自然环境 文化 3、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4、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 5、完整性 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D 2、B 3、A 4、D 5、C 多选题: 1、ACE 2、ABCDE 3、AE 4、BCD 5、ABC 三、简答题 1、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提出概念、命题、假设,对 概念操作化和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 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对完成社会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2、 义。 2、见教材 P50 四、论述题 1、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 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 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究其原 因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 阶段。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 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 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步骤:(1)明确概念的确切涵义。 (2)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3)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 所谓分解就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将才复杂的事物或命题分解为简单的要素, 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一种方法。(4)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就是指 在设计操作化框架中,确定各部分或各因素在整体框架中所占的地位或权重, 也就是把命题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若干因素之后还须确定每一部分或因素在整体 中所占的地位。 2、请同学们根据这学期教材上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操作和整理,无固定参 考答案。 2.答题要点: 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

4、,并 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 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是便于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社会生活中 使用的概念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 模糊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2概念组合而成的。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 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 和度量。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和命题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 义转化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 所做得说

5、明。其做法是把抽象定义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 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和命题中的变量相对应 的。这一过程就是对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 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和命题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 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通过 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 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和命题的各种含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 从中筛选出适宜者。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和命题,选出的测量 指标往往

6、很多。 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 至此,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即告完成。 根据本人的兴趣或条件的便利(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亦可),选择和确定一个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并设计出调查总体方案。 1.知识点:社会调查的总体方案。 2.方案内容和要求: 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在课题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 名称、生产过程以及这一课题的性质。 在目的方面,要具体说明调查研究要解 决哪些 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意义如何。 在基本观点方面,要说明调查研 究的主要命题和假设是什么,所涉及的概念如何定义,变量及其关系 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 要说明调查对象

7、有哪几类,有哪些调查的基本单位;需要通过这些单位来 调查哪些项目和指标,收集哪些资料,对资料的系统性和精确性有何要求;调 查在什么地区进行、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调查对象的时间跨度有多大。 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调查方式包括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等;调查方法即收集资料的方法, 如访谈、实验、文献、问卷、观察等;要说明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包括采用 的资料整理、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调查研究的时间与步骤安排。 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总的期限。其次要排出具体的进度表,标明调查研 究中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所需时间,以控制调查研究计划的进程。 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要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

8、般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可选用调 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不同组织形式。必要时还可以在其下 细分具体部门和小组。 要明确调查研究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凡是涉及到多学科或部门的,应该有 有关学科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顺利进行。 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3在经费预算中,须详列各项用途并计算出具体数目。经费使用要有一定的 制度,大型调查研究的现金出纳,应指派专人负责。 在社会调查的物质保证方面主要是对调查工具、技术设备以及资料整理与 分析设备做出安排。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总体 异质性 2、直接抽样法 随机数表示 3、人工文献检索 计算机文献检 索 4、定性分析 定

9、量分析 5、直接发送法: 间接发送法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A 2、D 3、D 4、B 5、C 多选题 1、ABCDEF 2、AFBE 3、ABCD 4、ABCE 5、ABCD 三、简答题. 1、抽样的概念:抽样调查是以抽样为前提。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 调查的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查中的选取抽样调查对象的这一问题,抽样调查 的其他所有问题是靠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的。 2、见教材 P118 四、论述题 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 n 个 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 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

10、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所有 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 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 中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 抽样两类。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简 单随机抽样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这种抽 样方法,在总体同质性较高时,用来比较准确有效,但在总体异质性较高时, 则不一定效果好。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不仅费时、 费力、费钱,而且很难操作。 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

11、照一种或几种 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 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 总体样本。分类抽样建立在两个假定之上:(1)只要类型划分较细,那么同一 个类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所以样本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质。(2) 只要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给各类的名额符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么, 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分类抽 样两种。分类抽样有着突出的优点: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适用于总 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精确度较高;便于对 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探索

12、;便于分工。分类抽样的缺点是,如何分类通常由人 们主观判定,因此要求调查者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并且必须事先对总体各 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而它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完全实现,这就会影 响分层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2、请同学们根据这学期教材上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操作和整理,无固定参考答 案。调查问卷可打印。 4作业三 一、填空题 1、结构式 非结构式 2、头脑风暴法 反向头脑风暴法3、当场记录 事后记录 4、全方位 法律和道德伦理 5、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实验活动 二、选择题 单选题1、D 2、C 3、A 4、A 5、C 多选题1、ABCF 2、CDE 3、ABCDF 4、C 5、ABDE 三

13、、简答题 1、见教材 P1955 2、见教材 P165 四、论述题 1、见教材 P210 2、请同学们根据这学期教材上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操作和整理,无固定参考答 案。 作业四 一、填空题 1、实地源 文献源 2、前分类 后分类 3、SAS SPSS 4、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5、专题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 二、选择题;单选题. 1、A 2、A 3、A 4、C 5、B. 多选题 1、ABCF: 2、ABCDE 3、ABCD 4、ACDEF. 5、A 三、简答题 1、见教材 P248 2、见教材 P318 四、论述题 1、见教材 P298(本章小结) 2、请同学们根据这学期教材上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操

14、作和整理,无固定参考答 案。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08-11-28 20:56 形成性作业形成性作业 1 1 答案答案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 6 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 6 次政府机 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 1800 字。 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2 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 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 100 个减为 61 个,人员编制从 原来的 5.1 万人减为 3 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 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

15、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 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 45 个减为 41 个,直属机构从 22 个减为 19 个,非常设机构从 75 个减到 44 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 19.2,并首次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国务院 66 个部、委、局中,有 32 个部门共减少 1.5 万多人,有 30 个部门共增加 5300 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5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 9700 多人。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 市

16、。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 1989 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 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 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 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 86 个减少到 59 个, 人员减少 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 整为 8 个。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 标,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 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到 1992 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