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政治》复习重点附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6547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政治》复习重点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政治》复习重点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政治》复习重点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政治》复习重点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政治》复习重点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政治》复习重点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政治》复习重点附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一: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主要派别: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三种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等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等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三个伟大科学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

2、学说、生物进化论。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辩证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用运概念的艺术、提高理论四维的能力。二:物质和意识二

3、:物质和意识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产物。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坚持正确的途径和具备必要的条件。1、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3、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 物质手段。世界的物质统一: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

4、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核心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核心:实事求是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联系的性质:1、客观性 2、普遍性 3、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矛盾的特性:对立属性(斗争性) 、统一属性(统一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的

5、关键。3、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4、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 认识方法。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辩证否定是“扬弃”前进性是否定之否定过程最根本的特征4 4、实践和认识实践和认识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改造。2、探索世界的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方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二者是相互渗透的。真理及其检验标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 5、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它是一切历史观都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2、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3、它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4、它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1、它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历史社会当事人的目的、动机、意志等

7、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力量,而没有进一步考察在精神动因背后的社会物质根源。2、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唯心史观存在的根源:社会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1、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宣告了真正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2、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成了科学3、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4、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指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8、是我们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走历史必由之路,从事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指南。三大空想家: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人为因素、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其中人为因素和地理环境是主要因素,生产方式是决定因素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人们生活的地位和交换关系。3、产品分配关系以及它直

9、接决定的消费关系。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中政体分为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对外职能(国防职能、外交职能)社会意识的结构:(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等两个基本层次)6 6、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改革在社会

10、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2、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3、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必要因素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力主要实现途径:1、通过教育和学习 2、通过技术发明和创造 3、通过开发和创造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坚持历

11、史主义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3、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发展的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第一部分总结:第一部分总结:哲学分为两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辩证唯物主义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三观包括: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现代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包括:(两个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内

12、在动力)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五大范畴:1、现象和本质 2、形式和内容 3、原因和结果4、偶然性和必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认识论包括:1、实践和认识 2、真理与客观性3、感性与理性认识二: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历史观: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存在-生产方式问题社会结构-社会形态问题社会动力-社会的合力哲学是母体科学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体系概论1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

13、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世界和中国政局变化的 20 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3、关于革命军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2、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3、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的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

15、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2、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摆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发挥了主力军和领导阶级的作用,使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了斗争的前列,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4、五四运动以后,革命的前途已不再是资产民主主义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国成立时间:1921 年 7 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

16、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 。2.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一是革命领导权的区别。二是革命指导思想的区别。三是革命目标和革命前途的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